运用情境教学法提升学生学科素养初探

2018-07-26 09:29汪仕月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8年12期
关键词:复习学习情境

汪仕月

摘 要 设计合理的情境,从情境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敢于质疑、勇于探究、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

关键词 复习 情境 问题 学习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A

情境教学法是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课堂学习内容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产生情感体验,激发学生对旧知的回忆,进而实现知识的迁移,主动地探究新知识。如果说新课学习时采用情境教学是 “进入”,那么复习时采用情境教学就是“深入”、“内化”。在情境教学中发现问题,在解决问题中提升学科素养,是笔者在迎考复习中常用的教学手段。下面以“二氧化碳再探究复习课”为切入点,来谈谈自己的做法和体会。

1创设 “意外” 实验,以点带面、提升学科素养

创设问题情境:将新制的二氧化碳气体通入澄清的饱和石灰水中,可以观察到:石灰水中产生大量气泡,但自始至终未见浑浊。

提出问题:为什么会出现澄清石灰水不变浑浊的反常现象?

引导学生分析:提出猜想,并设计实验方案。

老师引导学生进一步分析:保证实验仪器的洁净是实验的基本要求,所以石灰水未变浑浊的原因是盐酸的浓度过大,使产生的沉淀很快溶解。

反思1:如何除去二氧化碳气体中的氯化氢气体,得到一瓶干燥的二氧化碳气体呢?学生分析讨论,得出需要解决以下问题:

(1)要除去哪几种杂质?

(2)先除去氯化氢气体还是先除去水蒸汽?

(3)分别选择什么合适的物质去除杂质?

学生思考,讨论,提出各种可行方案

通过讨论,学生明白了杂质去除原则:既不能增加新的杂质,又不能减少要保留的物质,整个除杂过程简便,最好的方法是把杂质转化为所需要保留的物质。

反思2:除了上述方法可以得到纯净干燥的二氧化碳气体,能否通过改变化学反应原理得到较为纯净的气体呢?例如能否用石灰石粉末和稀硫酸反应,得到较为纯净的二氧化碳气体?

分析要点:由于稀硫酸与块状石灰石反应产生微溶于水的硫酸钙覆盖在石灰石表面,阻碍了石灰石与稀硫酸的接触,反应逐渐停止,所以制取的二氧化碳量较少。但从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分析:反应物颗粒越小,化学反应速率越快。稀硫酸没有挥发性,所以用石灰石粉末与稀硫酸反应可以得到匀速且纯净的二氧化碳气体。

设计意图:实验中“意外”现象的出现,学生产生认知冲突,求知欲望增强。此时教师因势利导、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的效果和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学习是一种主动建构的过程,让学生学会分析找出产生实验“意外”的原因,变“意外”为收获,是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谨认真、善于观察、自主探究的科学素养的一种有效方法和途径。

2创设对比实验,巧妙设题,学生自主设计实验

情境设计:分别向澄清石灰水和氢氧化钠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气体,石灰水中出现浑浊,氢氧化钠溶液中没有明显现象。

提出问题:如何设计实验证明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确实发生了反应呢?

学生分组讨论,提出可行性方案,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评价。

设计方案并评价

反思:如果一定要用“验证反应物减少或消失”的方法,你能设计出完整的方案吗?

学生认识到二氧化碳溶于水或与水反应可能对我们的判断产生干扰,就会很容易设计出对比实验。

设计意图: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是否反应在习题中见过,此处提出来,一方面可以检测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引导学生加深对化学反应判断的理解;其次,通过此问题的探究,实现以“教师讲授为主”向“突出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转化。在复习课中,巧妙地设置问题情境,用问题引导学生探究,可以帮助学生将观察、操作、分析能力有机融合,有效地开发学生的科学思维、训练学生的科学研究方法、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品质。

3创设直观实验,引导质疑,驱动学生的问题意识

情境设计:教师用排水法收集一瓶二氧化碳,并验满,取出正放桌面上。

提出问题:二氧化碳为什么能用排水法收集?

教师投影相关资料:

(1)气体的溶解度与温度成反比,与压强成正比。

(2)选择排水法收集二氧化碳,只有不足4%的CO2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生成的碳酸还会有一部分分解成水和CO2 。

微课播放:用排水法和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两瓶二氧化碳气体,分别用二氧化碳传感器测出这两种方法收集二氧化碳气体的浓度分别是92.1%和65.3%。

实验结论:由此可知,二氧化碳不仅可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也可以用排水法收集, 而且排水法收集二氧化碳比排空气法收集的要快、气体较纯净,且易于验满。

设计意图:教师首先抛出二氧化碳能用排水法收集,很多学生不能理解。因为二氧化碳要与水反应且能溶于水,这也是新课教学所传授的知识。由于时间关系,教师利用微课展示这部分知识。通过创设直观实验,打破学生原有的知识局限,培养学生敢于质疑的科学精神。

反思1:排空气法收集气体的验满方法。

情境设计: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一瓶二氧化碳,用燃着的木条伸到瓶口验满。

提出问题:二氧化碳除了用燃着的木条验满,还有其他方法吗?

学生讨论:可以用蘸有澄清石灰水的玻璃片放在集气瓶口验满。因势利导,引导学生总结:验气必須利用气体独有的化学性质,而验满只要利用其任一化学性质就可以。

反思2:如果实验室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氢气、甲烷,如何验满?

学生分析讨论回答:用燃着的木条。

教师讲解:

(1)如果制取的气体不纯净,点燃会发生爆炸;

(2)如果制取的气体比较纯净,点燃后气体会燃烧殆尽。

得出结论: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氢气、甲烷,不能验满。

追问:不能验满,如何得知是否集满呢?

结论:估计,预计已经收集满,盖好玻片,倒放在桌面上。为使估计比较靠谱,适当延长收集时间,一般为一分钟。

设计意图:一切的认知都是从学生的质疑开始的,在课堂上教师创设思维冲突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质疑中不断获得化学知识和化学能力,提升化学学科素养。

总之,在复习课教学中,教师要深入挖掘教材,以实验探究为教学载体,设置问题情境,步步诱导学生探究新知,于润物无声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化学核心素养中的“实验探究与创新意识”等要素,是化学学科实践能力的重要体现。在复习课中不应仅仅只是简单地演示某一物质的性质,而是应该整合学生知识、情感、思维,不断提升学生的学科素养。

参考文献

[1] 冯玉洁.情境教学法在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初探[J].中学化学教参,2017(10):26-27.

[2] 程世瑞,邵凤.化学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J].中学化学教参,2017(02):37-38.

猜你喜欢
复习学习情境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护患情境会话
多元比较,有效开展第二轮生物复习
论高中生如何通过正确的预习、复习学好语文
对高三生物第一轮复习的建议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
试论在高校“产、学、研”中发展现代传统手工艺文化
小学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
家庭习得环境对初中学生英语学习的影响研究
创设探索情境,让学生在“探”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