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爱军
有一次,我带着九岁的女儿去参观革命历史纪念馆。面对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等伟人的巨幅雕像,女儿问我:“爸爸,这些伟人是怎么被选出来的?”
我告诉她,他们都有远大的目标、崇高的品质和无私的精神,而且做出了惊天动地的事业,最重要的是他们改变了人们的生活。
“你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吗?我将来也能改变人们的生活吗?”她又问道。
“你一定会做到的。”
女儿甜甜地笑了。
女儿的第一个问题,看似简单,却不容易回答。我是一名教师,教师的工作就是为了改变学生未来的生活,我做到了吗?是如何改变的呢?女儿的问题让我开始重新审视教师应该为学生做些什么,应该如何改变他们。
我想,教师做的事情就是通过日常的教育活动,通过自己说话做事的方式,通过引导学生正确地看待自己,用这种积极的影响,使学生作出必要的改变,帮助他们成长,增加他们的自信,促使他们努力实现愿景。
班里有个学生,品行好,学习成绩也突出,我想请该生家长在家长会上介绍一下家教经验。这位家长说,自己平时很少过问孩子的学习,不知道从何说起,婉拒了。一天,我路过他家,就想过去看看。轻轻敲门,门打开了,我看到不大的房间里,没有电视,孩子占着一张大桌在写作业;父母合用一张小桌,也在看书、写东西。我明白了,这个学生的优秀,源自这个家庭的家风和由此而发的家庭教育实际行为的影响。
作家梁晓声在中央电视台讲过一段他在美国一次横穿马路的经历:红灯亮了,尽管左右两边没有汽车来往,他身边有位老太太也照章停下来等候绿灯。他问了老太太一句:“现在没有汽车,为什么不走过去?”老人说:“也许,我们身后那栋房子里,有一个小孩正在看街景。如果他看见我们走过去,以后照我们的样子横穿马路,也许就会出事。”老人担心的不只是自己,而是由此对孩子的不良影响。
当然,教师仅仅希望这样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确定该采取何种行动,并做好行动的准备。教师要明白,最重要的不在于你对学生说了什么,做了什么,而在于面对你的言行,他们内心产生了什么。他们怎样想的,感觉如何?由于你的影响,他们对自己的认识和看法是否发生了一点点改变呢?记得我跟一个学生谈话,她告诉我,她知道我是为了她好,而且说得也很有道理,可就是听不进去。
我们大都有过在超市购物的经历。你选好商品,来到收银台,把钱递给收银员,收付两清,然后离开。在这短短的一刻,你会做出许多动作。想象一下,收银员是如何看待你的。你看起来是否友好?说谢谢了吗?微笑了吗?还是一言不发地交钱,然后拿着商品匆匆离去,根本没有任何交流?在这短短的相遇中,她是如何看待自己的呢?是感觉到她的工作被欣赏而欣慰,还是被漠视而沮丧呢?此时此地,就产生着你对他人施以积极影响的机会。如果你友好地冲着收银员笑笑,说声“谢谢”或“辛苦了”,她应该能够感受到你对她这份工作的肯定和尊重,进而会更好地服务于其他的顾客。
上述体验或者说设想,讲给学生听听,并有意地引发一些讨论,是很有必要的。教师要善于抓住机会,积极地给予学生影响,这很重要。当学生成功的时候,给予勉励;当学生失败的时候,给予激励;当学生遇挫的时候,给予鼓励;当学生迷茫的时候,给予方向;当学生无助的时候,给予援手;当学生孤独的时候,送去温暖;当学生犯错的时候,引导修正,等等。在学生需要的时候,教师就拥有了给予影响的机会。
学生具有天然的向师性和对教师的依赖性,所以教师有着强大的力量去影响学生,帮助他们积极看待自己。但这不容易做到,必须有更好的方法。
首先,教师可以制作一张表格,列出所有学生的姓名。使用这张表格,记录一个月内你主动和哪些学生进行了交流,交流了多长时间,以及交流的内容。然后,观察你所做的记录,你会发现,有很多学生是被忽视的。
我曾经和一位老师一起尝试这项“作业”。
一个月后,我们发现两人的记录大同小异。我们意识到,我们把大部分时间都花在了与20%的学生互动交流上,给他们提供各种支持和帮助,如谈心、辅导、关照等,希望他们能够进步和提升;80%的学生都被我们忽视了,那些学生好像无足轻重,根本不值得关注。当发现这个问题后,我们开始改变工作方式,把时间均衡地分配给更多的学生。我们尝试着赞扬、激励、鼓励他们去发现自我,努力实现那些“跳一跳够得着”却未曾想过的目标。我们新的工作方式,使学生有了小小的改变,也得到了一些学生的认可。
教师付出一些精力,学着去发现机会并积极影响学生,这并不容易,因为许多教师常常“戚戚于贫贱,汲汲于富贵”,把大量时间和精力耗费在诸如职称、奖励、绩效、头衔和荣誉上面,想借此证明自己的价值。这样,就使得他们的视野变得非常狭窄。哪些学生能够让教师个人获益,哪些学生就会得到关注,反之,就会遭遇冷落。习惯于追逐个人的成功,自然就会把学生视为“工具”。很多学生因为暂时不能给教师带来任何好处,就被屏蔽、被忽略,失去了被改变的机会。这样的教师也许能够飞得很高,成就了“小我”,但不会走得太远,更不会成就“大我”。教师应该重新定义自己的成功,发现积极影响学生的机会,尝试着去改变他们,并以此来衡量自己的成功,而不是仅以一己之私衡量是否成功。何况“好”和“差”都是相对的、暂时的和变化的,每个学生都需要来自教师的积极影响。教师应以心底无私的姿态,甘愿做春光,温暖每一片土地;甘愿做春风,吹绿每一片土地;甘愿做春雨,滋润每一片土地。诚如是,教师就可以走得更远,成就“大我”了。
“你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吗?”我又想起了女儿的问题。我帶她去参观纪念馆,是为了积极影响她,结果她也给了我积极影响。我很想把这种影响传递给更多的教师:老师,你积极影响你的学生了吗?(作者单位:山东省日照市外国语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