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百年家风润泽午阴村

2018-07-26 19:04陈科龙
农村农业农民·A版 2018年6期
关键词:村规民约族人祠堂

陈科龙

乡村的土壤供养着耕耘它的一代代人,而以家族群落形式世代繁衍生息于此的人,又通过什么滋养那片土地,让乡野生活更加文明向上呢?在重庆忠县拔山镇午阴村,一个有着600多年历史的莫氏大家族,靠着一份代代相传的族规家训,教导了无数莫氏子女正直为人、奉行善事。如今,这份族规成了午阴村的《村规民约》,润泽十里八乡,在村民间传递向上向善的力量。

绵密雨丝中,汽车行驶在乡村公路上。模糊的车窗外,鸟雀叽喳,苔藓新绿。有着600多年历史的莫氏家族,就生活在这如山水画般的乡间。进村不久,便到了莫氏祠堂。房梁上依稀可见“莫氏宗祠”字样,正厅挂着家族始祖的两幅画像。

翻阅族谱,听着“老莫家”的故事,祠堂的老旧味道里透出新鲜的气息。

从未断代的榜样

见到我们的车停在祠堂门前,莫及平、莫及贵两兄弟急忙上前,热情地打开车门,递上雨伞。义务看门人莫少成打开了略带锈迹的祠堂铁门。

他们将时间拉回到明朝洪武初年,那时莫君详及其夫人萧氏,由湖北迁至现在的拔山镇午阴村,一個小地名叫小塘湾的地方落户,在此屯耕育嗣形成莫君详家族,并把小塘湾改名为莫家坪。

莫及平、莫及贵兄弟俩自称是“莫氏19世孙”。莫及平小心翼翼地从随身携带的布袋子里,取出了3本《莫氏族谱》。其中两本翻得有些旧了,另外一本则包着红色硬封皮,显然是新修订的版本。

《莫氏族谱》中,记载着莫氏祖先“一家喜舍田地”,崇信“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庄严国土,利乐有情”的故事和祖训,还记载了从古代到近现代的莫氏榜样。如清朝忠州总甲莫朝伦,抗战时期投笔从戎的莫肇炤,抗美援朝战死沙场的莫官全、莫定生、莫及彪,“全国邮电劳动模范”莫贞波等。莫及平略带自豪地说:“他们是全族人的榜样。”

族谱里还有《族人道德规范》《族人十戒》《文明用语》等内容。年过六旬,莫及平依旧能熟练地背诵《族人十戒》里的条目,从小父亲就教他学习族人中的好榜样,正直为人、奉行善事。

百年祖训的力量

“我们莫家的规矩多,但都离不开‘孝、善、德3个字,可以说是3字族规。”莫及平说,这3个字,深深烙印在后世子孙的身上。

两年前的清明节,400多名莫氏后人,从全国各地赶回祠堂参加祭祖仪式。那时得知在拔山中学读高中的莫清艳是个孤儿,患了白血病。“就是在这间祠堂里,我们发起了向莫清艳捐款的倡议。”莫及贵接过大哥的话,“我们就想尽力帮她。”

走出祠堂,莫及平带我们来到了村委会。办公室大门右侧的墙上张贴着104个字的《村规民约》。

这份《村规民约》并非凭空而来。午阴村60%的村民都是莫氏后人,莫氏家风历代有口皆碑,很多当地人都信服莫氏族规。2008年,午阴村村委会讨论决定,把莫氏族规中的《族人道德规范》简化修订,定为午阴村的《村规民约》。

“正是有了《村规民约》的规范,近几年,午阴村邻里和睦、民风纯正,极少发生偷盗、吵架之事。”谈及《村规民约》,该村党支部书记叶世雄坦言,“的确能感受到有一种向上向善的力量在人与人之间传递。”

叶世雄讲了一个故事。前不久的一天,村民叶贞明牵着自家大黄牛到山上放养。傍晚,叶贞明发现牛绳在树上系着,牛却不见了,叶贞明心急如焚。这时,同村村民莫肇会打来电话,抱怨叶贞明家的大黄牛踩坏了自家近半亩油菜。可当莫肇会意识到,叶贞明因为找不到牛心里焦急时,气就消了一半,想着他也不容易,说了几句管好牛的话后,就让叶贞明把牛牵了回去。

向善之风生生不息

几百年的传承,莫氏族规渐渐根植于人们的心里。一代代人的善行和德行又继续熏陶勉励着后人。

离村委会办公室大门不远,一块四周镶嵌着白色瓷砖的功德碑上,刻着密密麻麻的捐款人名字。

叶世雄指向来时的路,那是一条长4.8公里、宽5.5米的乡村公路,2007年开始修建,当时只有3.5米宽。随着车辆不断增多,狭窄的道路安全堪忧,亟待拓宽。

“2014年1月又动工扩建,但修建工程中资金出现短缺。”叶世雄讲起3年前修路的事,“2015年2月,还有几天就过年了。莫家最年长的莫文俊老人提议,趁着大家伙儿回家过年,筹资修路。”

除夕前一天,捐款大会在村委会前的大院里举行,300多名村民把院坝挤得满满当当。“刚从上海打工回来的莫定银身上没有现金,骑着摩托车就到镇上取了2万块钱回来。”叶世雄记得很清楚,莫定银拿出了两沓崭新的百元钞票。

“莫让武捐了150块钱,都是10块、20块的零钱,他还很不好意思。”叶世雄说,莫让武是村里的贫困户,尽管自己没钱,依然尽己所能为修路出力。

“善不分大小。”叶世雄说。天色渐暗,空中还飘着温润的春雨,轻拂过一块功德碑,上面写着“午阴吾村,地处镇之东南,山峦叠翠,人杰地灵,民风淳朴”。莫氏家风,恰如这春雨,滋养着这片土地上的所有人。

猜你喜欢
村规民约族人祠堂
『祠堂』为何现今南多北少
“祠堂”为何现今南多北少
莫让村规民约成墙纸
拆迁
我的爱和恨
我们的祠堂
健全现代基层社会治理机制 形成务实管用的村规民约
村规民约助推乡村治理
对村规民约体系重构的思考
重建了506次的大索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