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
摘要:服务地方经济建设是职业学校的办学目标,更是衡量学校办学特色和办学成效的风向标。沭阳中等专业学校立足地方建设,优化办学模式,依托产业优化专业,实施四个运行机制,强化以生为本,实施人文管理,为每一名学生提供成才机会,为服务经济,全面建设强富美高的新家乡作出了应有贡献。
关键词:创新;产业;管理;服务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8)04C-0039-03
近年来,苏北人口大县沭阳,狠抓工业突破,优化产业发展规划,培养制高点产业,增强竞争核心力,不断加快产业转型升级。而辖区内的沭阳中等专业学校更是坚持以人为本,凸显特色办学,以踏石留痕的决心,求真务实的作风,大力抓好专业建设,探索出一条以市场为导向的专业设置之路,做大做优专业,彰显专业品牌效应,有力提升了办学品位。
一、优化办学模式,提升办学效益
(一)以产业需求为契机,加快专业创新
学校积极适应产业发展,扩大收集人才需求信息,创新设置专业,开设服务类和地方急需专业。按照实用、实效、实际的“三实”原则设置专业,针对市场对人才的需求进行分析调研,使专业设置瞄准市场;发挥沭阳的人口优势、木材产业、花卉产业等资源和产业结构的优势,科学地调整专业,使专业设置服务地方;同时以产业定专业,以专业促产业,确定人才培养模式,积极开办航空服务、海员、保安、木材加工、花卉等新兴专业。根据沭阳软件产业园的需求,开设了动漫设计、数字影像、平面设计、网页制作、数据处理、电子商务等6个专业方向,使专业扩宽,形成专业链,使学校的办学与沭阳区位优势结合,充分发挥了职业学校的辐射示范功能。
(二)以产业升级为抓手,优化办学机制
学校以产业升级为抓手,优化办学机制,创建了产教、产学、产研和产服四个运行机制。
产教是指产教结合机制。产教结合的具体方式是学校和校办模具厂、服装厂进行通力合作,为学生建立仿真基地实训,从而实现了产教结合。产学是指产学结合机制。具体方式是学校通过和沭阳软件产业园、天能集团、瑞声科技等著名企业进行合作,借助企业优势办学,建立校外基地进行实训。产研是指产研结合机制。学校通过组建宿迁机电职教集团,成立宿迁市弱电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实现了产研结合。产服是社会服务机制。学校依托沭阳社区培训学院平台,积极承接地方培训和企业行业对外培训任务,从而使学生的服务社会能力不断提升。形成了学习与基础理论融合、训练与职业技能融合、训导与职业素养融合的“三融合”人才培养范式。
(三)以产业需求为主导,加强专业建设
在专业建设中,学校强化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努力走出了一条“四结合”的专业建设之路。
1.实现产业和专业的有机结合,设定科学的培养目标。学校在对专业进行规划时实现专业和产业的融合,具体方式是使专业符合产业的特点,同时制定一个系统的培养人才的目标,培养生产、管理、服务一线的中等技能性人才。
2.实现岗位与专业的有机结合,设计科学的教学内容。构建专业课程体系是一项重要的工作,设置教学内容时,首先从岗位能力入手,逐一剖析该专业学生的素质要素,针对职业资格标准,寻求解决差距的办法,同时最大限度地和企业在进行研讨后一起设计课程,有效的实现了因岗位设课程,因职业变课程。
3.实现教学与生产的有机结合,设计科学的培养模式。针对企业生产的相应岗位群,学校系统分析其操作特点,创新性地运用场景模拟、任务驱动、项目导向、工学交替、分层实施等教学手段,提升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课程变得不再枯燥,实训车间不再烦躁。
4.实现考核与认证的有机结合,设计科学的教学评价。为了更好地评价学生的学习状况,做到客观评价、科学评价。学校在学业考核的重要环节便引进企业各类岗位的从业资格证书考试,让学业对接证书,为社会零距离评价、学生零距离上岗提供了客观的依据和较好的平台。
(四)以产业需求为准线,优化管理体系
学校各专业结合地方特色、融入本校特点,依托专业委员会、行业企业协会等第三方机构,对专业课程标准、人才培养方案实施动态调整,构建一个符合学生实际发展,符合地方经济发展的课程体系。积极实施“345”项目,即三图四表五规范。三图即课程学习图、职业岗位图、生涯规划图。学校每年都会组织各专业开展企业和市场调研,按照产业与专业、企业与学校、岗位与课程相对接的原则,动态调整专业设置和各专业就业岗位,积极分析各岗位需具备的职业素养、通用能力和专业能力,不断调整和优化课程设置和要求,做好学生的职业规划,为学生的就业创业打下基础。四表即专业教学计划表、理论与实训课程简表、专业技能考核表、见实习安排表。从每年学生进校起,便依据人才培养方案和实施性教学计划,构建基本技能训练、考级考工和见实习三阶段实训体系,并于每学期开展技能考核工作,规范见实习工作,积极构建认知性见习、岗位见习、岗位实习、就业实习四阶段见实习体系。五规范即规范教学进度、规范教案课件、规范作业试题、规范实训项目、规范评价方式,制定了统一的各专业教学规范手册,手册涵盖了各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实施性教学计划、三图、四表和各专业主干课程课程标准,共享了教学资源。
二、优化人文关怀,提升管理水平
“以生为本”一直是学校在管理中秉承的理念。学校坚持“人文文化进校园、工业文化进车间、专业文化进教室、舍”的育人理念,让每一名学生成人成才成功。
(一)实施“12345”工作法
高举一面旗帜。坚持高举以生为本的大旗,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健康發展。
强化两项制度。制定实施了《学生操行等第量化积分制度》《学生激励关爱制度》,坚持制度管理,坚定学生信念,强化自律意识。
打造三支优秀队伍。一是强化教师队伍,发挥主导作用;二是关注学干队伍,深化自我管理;三是引入兼职队伍,发挥合作效应。
实行四个召回。一是召回不能适应岗位要求的毕业生进行重新再培训,直到适岗为止;二是召回因企业转产对人才提出新要求的在岗毕业生,学校对其专业技能再“充电”;三是召回失业下岗的毕业生,根据本人意愿进行新培训,推荐其再就业;四是召回优秀校友,让其现身说法,通过其奋斗的事迹,既言传身教激励学校学子强化技能学习,又口耳相传放大职业教育的亮点,让就读职校大有可为这一观念深入人心。
开展“五声”活动。目前的职业学校学生群体,仍是各类“发展不平衡”学生,这些学生的突出特点就是文化基础较差,学习习惯不好,生活没有目标和愿景等等,这就使得如何善待这些学生,如何引导他们发展尤为重要。为此,学校推出歌声、笑声、掌声、口号声、感恩声的“五声”活动。要求开展每周学歌活动,每名学生都能唱国歌、校歌、班歌。
每名学生晚就寝时都能梳理一遍自己今天做了什么,把最自豪的事分享给舍友,在笑声中自我总结。要求每个专业班级都要有口号,每次集会排队要求口号整齐响亮。学生每次集体活动等都要有掌声表示感谢。每周五放学回家前,召开班会,学生集体诵读感恩诗词,布置家庭德育作业,师生互道再见,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学会尊重、学会感恩。
(二)创新学生“专业+”工程
“专业+”是指学生在学好自己专业技能的同时,培养一个或多个专长或兴趣爱好。利用学校的35个学生社团平台,充分张扬学生的个性,深入挖学生的潜能,要求每位学生每学期必须能参加一个及以上社团,并且进行分阶段考核,考核结果與学生的学期评定直接挂钩,同时每个社团每学期还要进行成果展示,在全校形成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
为展示学生的整体形象,学校还着力打造了“跑操”品牌。每天课间操活动,全体班主任和学生均参加跑操,同学们着装整齐,步调一致,口号响亮,从集队到退场都规范有序,展示了良好的精神风貌和积极职场风范。
三、富民成绩突出,打造职教品牌
职业教育的目的是传授学习者所需要的技能,并有效协助学习者从学校到工作的身份转换。本着这一目的,学生进校时,就以企业员工培养,严格要求,由于其专业扎实,职业岗位明确,学生在企顶岗实习时就深受企业赞誉,人均月工资都在4000元以上,为家庭致富作出了很大贡献。更是为沭阳地方发展,全县农户脱贫致富奔小康找到了一条好路子,在全县起到了良好示范作用。“要致富读中专,要成功进中专”已成为当地老百姓的口头禅,有力地扩大了学校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沭阳是江苏第一人口大县,富余劳动力多。本着服务地方的目的,学校还将相关实训送到各乡镇,把培训送到田头,送到农户,既解决农村青年的技术水平低问题,又解决就业难问题。两年来,举办纺织、电工、焊接、家政、建筑等专业短训班56期,培训学员3129人,很多人在提升了专业技能后,都找到了合适的工作。真正做到了“既为政府分忧,又为学校发展,更为百姓解难。
责任编辑:章跃一
Optimizing the Professions to Boost the Industries and Promoting the Management to Build the Brand
WANG Jian
(Jiangsu Shuyang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 Suqian 223600, Jiangsu Province)
Abstract: Serving the local economic construction is the goal of vocational schools, and it is also a vane to measure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effectiveness of school-running. Based itself on the local construction, Jiangsu Shuyang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 optimizes the school-running mode, relies on the industries to optimize the professions, implements four operating mechanisms, focuses on the students orientation, carries out the humanistic management to provide opportunities for every student, and makes a contribution to serve the economy and construct a new home to a strong, rich and high level.
Key words: innovation; industry; management; servi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