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健英 林建华
心血管疾病是心脏血管、脑血管疾病的统称, 包括高脂血症、动脉粥样硬化、血液黏稠、高血压等因素所致的心脏、大脑、全身组织缺血性或出血性疾病类型, 也是临床中导致患者死亡、致残的主要疾病类型[1]。血脂水平检验法诊断心血管疾病, 最早源于1970年提出, 现阶段应用也相对普遍。本文抽取2014年4月~2017年9月本院收治的50例心血管疾病患者展开分析, 借此总结血脂检验在诊断心血管疾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为临床的诊断工作提供参考, 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本文抽取2014年4月~2017年9月本院收治的50例心血管疾病患者作为实验组, 患者入院均依据相关疾病完成检查, 包括血压、心电图、血常规、尿常规、血脂、血糖、血液流变学等指标水平, 同时采用CT、磁共振成像(MRI)、脑血管造影、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等检查介质观测到患者心脑血管出现程度、位置、性质等不一的病变。男女比例22∶28, 年龄40~75岁, 平均年龄(47.92±9.31)岁,经确诊后, 其中冠心病(依据冠状动脉造影检测显示≥1支冠状动脉狭窄超过50%)患者13例, 高血压(依据血压水平, 即收缩压与舒张压检测确诊)者37例。选择同期于本院接受健康体检人员50例作为对照组, 男女比例24∶26, 年龄38~75岁, 平均年龄(46.99±9.63)岁。两组研究对象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选用生化分析仪器检验两组研究对象血脂水平,两组受检者于空腹状态下, 清晨抽取5 ml静脉血液, 随后将其置入37℃水浴箱内30 min左右, 随后将血液标本置放于离心机内, 分离血清。①APOBI、APOA:现阶段对此二者指标尚无公认的测定方法, 本次研究采取临床普遍的测定法方式, 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免疫浊度法[涉及免疫散射比浊法(INA)及免疫透射比浊法(ITA)两种][2];②TC:采用国际通用检验方法, 即化学抽提法-ALBK法或高效液相色谱法 (HPLC)[3], 正常水平参考值为 2.8~6.5 mmol/L;③TG:选择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4]推荐的二氯甲烷-硅酸-变色酸法予以测定, 正常水平参考值为0.56~1.70 mmol/L;④HDL-C、LDL-C:采用超速离心结合ALBK法为HDL-C测定法, HDL-C正常水平参考值为1.03~2.07 mmoL/L ;LDL-C 正常水平参考值为 1.0~4.4 mmol/L[5]。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研究对象的血脂水平, 指标包括APOBI、APOA、TC、TG、HDL-C、LDL-C。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实验组APOBI、TC、TG、LDL-C水平分别为(1.42±0.12)g/L、(5.16±2.13)mmol/L、(2.48±0.51)mmol/L、(2.46±0.46)mmol/L,明显高于对照组的(0.73±0.23)g/L、(3.35±0.59)mmol/L、(1.43±0.38)mmol/L、(1.39±0.21)mmol/L, APOA、HDL-C水平分别为(1.14±0.11)g/L、(1.13±0.21)mmol/L, 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39±0.20)g/L、(1.35±0.26)mmol/L,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18.81、5.79、11.67、14.96、7.74、4.65, P<0.05)。见表 1。
表1 两组研究对象血脂水平比较( )
表1 两组研究对象血脂水平比较( )
注:与对照组比较, aP<0.05
?
血脂属于血浆内中性脂肪与类脂的统称, 广泛分布于人体内, 是组成人体生命细胞基础代谢必需组成物质。人类机体血脂来源主要依据两种途径, 即外源性与内源性, 其中内源性血脂泛指人体肝脏、脂肪等组织细胞中所含的血脂成分,先行经过肝脏、脂肪细胞等, 随后与细胞相互结合, 于血液中释放, 由此为人体日常新陈代谢、生命活动提供能量来源;而外源性则泛指通过摄取食物获得的血脂成分, 此类血脂更多为日常所摄取的食物中提取、吸收而来, 通过胃肠道的消化、吸收机制, 将食物所含的脂类成分吸入血液中。在正常情况外源性血脂、内源性血脂形成相互制约关系, 同时二者存在此消彼长表现, 一同维持着人类机体的正常血脂代谢循环[6]。
血脂主要有APOBI、APOA、TC、TG、HDL-C、LDL-C等几种检验指标, 这也是现阶段相对常见检验指标。自上世纪中末期开始, 临床逐渐开始重视心血管疾病的发生、进展机制, 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 均呈现血脂水平的起伏直接或间接参与到心血管的发生与进展。临床较为典型体现在冠心病疾病中, 王安国[7]的报道中指出, 冠心病患者机体HDL-C显著低于健康人体水平, 同时LDL-C水平则表现明显高于健康人体水平。除此外, 还有大量临床研究均以证实,因此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 血脂水平以逐渐被证实属于诱发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针对此观点又有研究证实APOBI、APOA、TC、TG、HDL-C、LDL-C等指标水平的检验可用于评估心血管疾病发生、进展的表达。本次研究中同样得出此结论, 即实验组APOBI、TC、TG、LDL-C水平分别为 (1.42±0.12)g/L、(5.16±2.13)mmol/L、(2.48±0.51)mmol/L、(2.46±0.46)mmol/L,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 (0.73±0.23)g/L、(3.35±0.59)mmol/L、(1.43±0.38)mmol/L、(1.39±0.21)mmol/L,APOA、HDL-C水平分别为(1.14±0.11)g/L、(1.13±0.21)mmol/L,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39±0.20)g/L、(1.35±0.26)mmol/L,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18.81、5.79、11.67、14.96、7.74、4.65,P<0.05)。这与于海涛[8]的报道呈一致性。
高血脂与高血压均被证实属于诱发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 基于此, 定期的血脂水平检测有助于准确、客观评估心血管疾病患者, 或其他血脂异常疾病者疾病程度, 这对于早期的防治措施构建意义重大。在大量循证医学研究报道中,总结如下几点共同性[9-16]:①TC的指标水平与冠心病发生呈正相关性, 换言之, 人体血清所含TC水平越高, 相对而言,冠心病发生风险呈正比上升。②TG可作为诱发冠心病或心肌梗死等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而TG水平的异常与多种因素有关, 常见包括吸烟、嗜酒、肥胖、药物、饮食、运动量等。③LDL-C水平同样可直接影响冠心病的发生、进展, 现阶段, 通过对此指标的检验, 可用于评价降脂效果, 并可作为心血管疾病的重要预测因子, 这与LDL-C易被氧化, 经氧化后更易进入人体血管内膜, 形成粥样斑块, 因此现阶段有研究认为通过对此指标含量降低, 可起到控制冠心病进展的作用。④HDL-C主要可促使肝外组织中胆固醇水平的转运,对此指标含量的合理应用, 有助于加速肝脏代谢分析作用,这在预防动脉粥样硬化中意义重大。⑤APOBI、APOA则属于血浆脂蛋白中主要蛋白质部分, 通过结合, 并运输血脂到人体组织, 完成代谢、利用, 此指标基因突变、形成基因型多态性等均可导致高脂血症、动脉粥样硬化、心脑血管疾病等发生、发展。
综上所述, 在心血管疾病的诊断中, 通过对血脂中各指标水平检验有助于预示心血管疾病的危险程度, 可将其作为临床诊断心血管疾病的主要指标, 为临床中诊疗工作提供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