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芪扶正注射液配合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治疗化疗相关性白细胞减少的优势

2018-07-26 01:16:00陈焕新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8年13期
关键词:中性白细胞粒细胞

陈焕新

随着近年来临床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 据有关报道指出, 部分癌症疾病治疗通过大剂量联合化疗方案可达到长期缓解, 甚至治愈的可能性[1]。但由于癌性病灶对于患者机体骨髓正常造血系统可造成一定损害, 随后的化疗方案可加重骨髓的造血抑制, 导致化疗相关性白细胞减少的出现, 易导致患者出现严重感染, 或毒性反应, 最终导致治疗失败[2,3]。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是治疗化疗相关性白细胞减少的常见方案, 虽可获得一定效果, 但仍存在较高局限性[4]。现有研究指出采取中西医结合方案干预, 可提升临床治疗效果, 且安全性更高。鉴于此, 本文将100例化疗相关性白细胞减少患者为研究对象, 总结参芪扶正注射液配合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治疗化疗相关性白细胞减少的治疗效果, 以此为临床治疗方案的确立提供指导。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1月本院收治的100例化疗相关性白细胞减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化疗在开始第2天后予以间歇期内监测血常规, 每3天复查1次, 白细胞计数<4×109/L, 中性粒细胞计数<2×109/L, 两者符合其中之一即可纳入研究。骨髓抑制诊断标准:Ⅰ度:白细胞计数 (3.0~3.9)×109/L, 中性粒细胞计数 (1.5~1.9)×109/L ;Ⅱ度:白细胞计数(2.0~2.9)×109/L, 中性粒细胞计数(1.0~1.4)×109/L ;Ⅲ度 , 白细胞计数 (1.0~1.9)×109/L, 中性粒细胞计数(0.5~0.9)×109/L:Ⅳ度:白细胞计数<1.0×109/L, 中性粒细胞计数<0.5×109/L。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 各50例。对照组中男38例, 女12例;年龄23~65岁,平均年龄(52.23±6.41)岁;肺癌15例, 乳腺癌17例, 消化道癌10例, 鼻咽癌癌6例, 其他2例;骨髓抑制情况:Ⅰ度7例, Ⅱ度15例, Ⅲ度19例, Ⅳ度9例。实验组中男36例,女14例;年龄22~66岁, 平均年龄(53.13±6.77)岁;肺癌16例, 乳腺癌14例, 消化道癌9例, 鼻咽癌9例, 其他2例;骨髓抑制情况:Ⅰ度9例, Ⅱ度13例, Ⅲ度20例, Ⅳ度8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对照组采用单一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齐鲁制药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S19990050)治疗, 1次/d,2~5 g/(kg·次)。停药:白细胞计数>4×109/L, 中性粒细胞计数 >2×109/L。

1.2.2 实验组 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入参芪扶正注射液(丽珠集团利民制药厂, 国药准字Z19990065)静脉滴注,250 ml/次, 1次/d。停药:白细胞计数>4×109/L, 中性粒细胞计数>2×109/L。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采用血常规检查患者治疗后中性粒细胞绝对值, 以此统计中性粒细胞恢复时间;同时检测患者治疗后体温及感染情况, 统计治疗后感染发热发生率。

1.4 疗效判定标准 依据第三届全国中西医结合血液病学术会议所拟定标准展开疗效评估:治愈:患者临床症状均消失, 对白细胞计数检测显示增加至>4×109/L;显效:患者临床症状明显改善, 且白细胞计数增加(1.0~1.5)×109/L;有效:患者临床症状有所改善, 白细胞计数增加(0.5~1.0)×109/L;无效:治疗后达不到上述标准。总有效率=(治愈+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比较 实验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2.00%,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00%,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 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比较(n, %)

2.2 两组患者中性粒细胞恢复时间比较 实验组患者中性粒细胞恢复时间(4.92±1.35)d明显短于对照组的(9.11±3.74)d,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中性粒细胞恢复时间比较(, d)

表2 两组患者中性粒细胞恢复时间比较(, d)

注:与对照组比较, aP<0.05

?

2.3 两组患者治疗后感染发热发生情况比较 治疗后, 实验组感染发热发生率为8.00%, 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6.0%,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后感染发热发生情况比较[n(%)]

3 讨论

白细胞属于有核血细胞, 在人体正常血细胞水平在4000~10000/μl, 日间随着时间段与机体功能状态不同, 白细胞于血液中水平也存在一定范围变化。而当多因素所致白细胞水平 >10000/μl, 可诊断为白细胞增多 ;而 <4000/μl则诊断为白细胞减少。在人体出现炎症反应过程中白细胞计数可明显增多;白细胞减少则可能来自于多方面, 如遗传与获得性等, 二者相比之下, 又以获得性居多[5-7]。

在我国中医学理论中, 白细胞减少患者可见食欲减退,精神萎靡、低热、四肢酸软、失眠多梦、畏寒、腰酸、心慌等症, 归为祖国医学“气血虚”、“虚劳”、“温病”、“诸虚不足”等范畴, 以中医理论展开治疗, 以益气养血, 补肾益精,健脾养胃诸法合用[8-10]。中医学认为白细胞减少的病机涉及心、肝、脾、肾四脏, 又以脾、肾两脏关系突出。脾肾两虚为白细胞减少症根本病机所在。脾为后天之本, 气血生化之源, 人体五脏六腑均赖以滋养, 随脾虚气血无以生化, 累及脾脏, 行血虚之证;肾为先天之本, 主骨生髓, 藏五脏六腑之精, 若肾气不足, 随髓海不充, 扰乱“精血同源”之本, 影响气血生成。脾虚与肾阳不足, 可致运化水谷精微的滋养功能失常、肾气虚弱, 无以温煦脾阳, 二者可单一出现, 又可相互影响, 致脾肾两虚, 终由营卫气血不足形成本病[11-13]。

从本次研究结果可见, 采用参芪扶正注射液配合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治疗的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中性粒细胞恢复时间、治疗后感染发热发生率明显优于单一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治疗的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表明两种方案的结合处理, 有助于提升临床治疗效果, 促进患者症状改善, 并降低感染发热发生率, 安全性更高[14-16]。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属于临床新型基因重组药物, 通过基因重组技术生产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生物活性在体内、外基本一致), 用于调节人体骨髓中粒系造血, 经摄入后, 可选择性作用于粒系造血祖细胞内, 促进白细胞增殖、分化,增加粒系终末分化细胞, 此外在其药物动力学中可见, 经静脉注射后, 药物分布于肾脏、骨髓与血浆内, 通过氨基酸代谢途径逐渐被降解, 主要由尿排泄[17-20]。参芪扶正注射液为中成药剂, 主导扶正益气, 促进身体机能恢复, 其药理机制在现阶段同样多以动物模型展开分析, 即由小鼠炭粒廓清表明, 此药可进一步增强单核巨噬细胞吞噬功能, 与环磷酰胺合用, 对小鼠S180的肉瘤的生长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在人体作用机制中仍有待研究阐明[21-23]。作者通过将本次研究与现阶段其他相关研究对比显示, 差别不大, 如杨希等[24]对难治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用药研究, 又如于聪等[25]对卵巢癌的用药方案制定等, 故提示仍存在较高可信度。建议临床进一步大样本、多指标、长时间研究予以证实。

综上所述, 在治疗化疗相关性白细胞减少中, 参芪扶正注射液与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的联合方案有助于提升治疗效果, 促进患者中性粒细胞早期恢复, 减少感染发热发生率,安全性更高, 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猜你喜欢
中性白细胞粒细胞
白细胞
中国宝玉石(2021年5期)2021-11-18 07:34:50
经方治疗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引起发热案1则
英文的中性TA
白细胞降到多少应停止放疗
人人健康(2017年19期)2017-10-20 14:38:31
高桥爱中性风格小配饰让自然相连
FREAKISH WATCH极简中性腕表设计
工业设计(2016年11期)2016-04-16 02:44:40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综合征的治疗进展
误诊为嗜酸粒细胞增多症1例分析
一株中性内切纤维素酶产生菌的分离及鉴定
鸡住白细胞虫病防治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