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孟莹
【摘 要】 教学古诗,教师要把握人文的基础上,带领孩子入情入境,与诗人的共鸣。古诗课堂,想要有情感的推动,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合理利用与诗有关的故事,把诗歌的意境美呈现给学生,才能让诗人在诗歌里“活”起来,与学生作“面对面”的沟通,从而提高古诗教学的课堂效率,让学生感受古诗的魅力。
【关键词】 故事;古诗;诗人;诗境
【中图分类号】 G6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089(2018)07-0-01
诗歌是古人艺术创造的文学结晶,“诗贵含蓄”,诗人在有限的字数、严格的规律下,创作出内容最集中、最充沛、最饱含思想感情的古诗。教学古诗,教师要让孩子在诵读中欣赏古诗的魅力,要带领孩子入情入境,与诗人的共鸣出发,运用联想和想象,让学生对诗的内涵有独特而又富有情怀的理解。对于小学教师来说,教学古诗最多的方式就是“反复吟诵”。往往将诗词的时代、背景或者作者的经历遭遇一带而过。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每个学段对古诗教学的目标要求都有所不同,但都同时强调了“情感”的体验,要能更好的把握诗的声调、节奏等来完成唯美的诵读,就要从情感出发,让孩子打开心里的那双眼睛去读诗里的一草一木一故事。所以古诗课堂,应该有情感的推动。诗的情感从何而来?首先是从诗人而来,从诗人经历的故事而来。教师应该在教学中合理利用与诗有关的故事,把诗歌的意境美以意像的方式呈现给学生,才能让诗人在诗歌里“活”起来,与学生作“面对面”的沟通,从而提高古诗教学的课堂效率,让学生体验古诗学习的乐趣,感受古诗的魅力。教师也在这样的教学探索中提高了自身的鉴赏能力,形成指导策略,在实践中不断提高古诗文教学能力。
一、走进故事——激趣
浓厚的学习兴趣才能使孩子乐而不倦地勤奋钻研。儿童的心理很单纯,又有着丰富的想象力。而故事有丰富的幻想空间,他们从小就在故事中认识这个世界。孩子们都喜好故事。在古诗的教学过程中,运用故事来调动和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就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古诗文中采用故事法组织教学,可以使孩子们更好更快的入情入境。例如,教学《小儿垂钓》时,一开始我就会讲述诗人胡令能梦境的神奇故事:
同学们,我们今天先来认识一位奇人,他叫“胡钉铰”,也就是今天我们这首诗歌的作者——胡令能。为什么叫“胡钉铰”呢?(这“胡钉铰”的名字就引起了孩子的好奇心了。)原来,胡令能原本是一个专门修补锅碗盆罐的小工匠,本来是目不识丁的人。忽然有一天,他梦见了一位神仙,神仙剖开了他的肚子,把一本诗集放进了他的肚子里。醒来之后,他就从文盲变成了诗人!(一个带有梦幻色彩的故事,更能让充满幻想的孩子感兴趣。)
这一传奇的诗人胡令能让学生一下子来了學习的劲,都想知道这个诗人笔下的诗歌是有多美妙。课堂马上进入了非常积极的状态,后面的教学就会显得非常的轻松。
选择一些思想健康、短小简洁、幽默风趣的故事适时引入教学,能帮助学生更好地感受诗情;以故事的形式生动地介绍诗词作者创作本诗创作时的具体情境,学生喜爱故事,浸润诗韵中,也爱上了诗人。
二、细研背景——共鸣
古诗毕竟与现代距离久远,有着独特的历史背景。诗人所处的时代环境、个人际遇及文化背景独特,才写下了众多感人至深、言简意赅、酣畅淋漓的不朽诗篇,成就了诗歌国度的精彩纷呈。在教学中,基于文本,融入相关的历史背景故事,引导学生展开与诗人对话,与时代对话,更能入情入境。
比如,教学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一诗,把“安史之乱”的历史背景与杜甫的平生、思想结合,出示《春望》让学生感受“安史之乱”的萧条的景象,细品这个造就杜甫传奇人生的重要的历史事件,体会诗人在这景象中的悲凉的心情。然后再与诗中的“喜欲狂”、“须纵酒”等开怀、畅快的词语一对比,孩子就完全可以理解了杜甫这首“生平第一首快诗”了。
三、自在创编——入境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在阅读教学中提倡:“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把诗歌变成故事,学生随着老师的描述,与自己的生活经验取得联系,通过想象,建构起诗的意境,这个过程就是学生的自主探究性与创造性阅读的体现。这时同学们头脑中出现的故事,也许跟诗歌所描写的还有一定的差距,但这又有何妨?同学们还可以通过自主创作的手段去二次体验、二次建构。学习过程中,不必刻意花精力去逐字地讲解,不必去担心怎样翻译成现代文,大家根据自己的想象,知道个“大概”,还可以天马行空。这样的学习,学生的心理是开放的,在一个轻松而富趣味的环境中,慢慢地被诗的美妙文字所润养。
(一)琢磨诗眼,丰富了诗
要学生在品读诗歌时,根据诗的意境发挥想象,就要研磨诗眼,来体悟情境。王国维说:“着一字而境界全出。”找准了诗眼,精心推敲,通盘设计,让学生根据“眼”展开联想,自由说话。这样,把诗歌描写的动人情境,推到孩子眼前,然后让他们带着朦胧的情绪进入诗境,架起了诗与人的桥梁。
(二)意境补白,诱发了情
古诗的美,不仅仅美在它凝练的字词,也不仅仅美在它丰富的意境,更美在它的空白之处。如果在教学时能很好地挖掘出诗的空白,用自己的言辞去填充这空白之处,就能更好地理解诗人留驻在这空白之处的深情厚谊。
《送元二使安西》里的“酒”正是内涵丰富的字,诗人在这“酒”中注入了浓浓的情谊,却没有尽说。教学中,我抓住这杯“酒”包含的情意,先以“那是一杯怎样的酒?”引导学生多层次品读“劝君更尽一杯酒”:
师:那是一杯怎样的酒?
生:那是一杯离别的酒;
生:那是一杯伤感的酒;
生:那是一杯饱含友谊的酒……
充分读之后,学生感受到诗人与友人这间那深厚的情谊,再让学生想象:那“酒”喝了多久?在喝酒的过程中他们做了什么?说了什么?学生弥漫在浓浓的酒情中:
生:他们喝了足足八个时辰,一直谈天说地,从相遇到相识,到相知,都聊过了,就是没有提到准备分别的事。
生:他们喝到自己都忘了喝了多久了,说起离别,想到友人要出使万里之外的安西,王维又举起酒杯,一饮而尽。
生:想起友人远去塞外,孤身飘泊,征战连连,诗人只有把难舍难分的情意化作这杯酒。
……
显然,在这一幕幕对诗歌的补白再创作中,学生已经走进了当时的情景,走进了诗人的内心,替诗人说出了诗里没说的话。
(三)创作于心,深刻了意
以上的两个方法,都是引导孩子通过想象,给诗的某一句话,某一部分进行创编。然而,对于儿童的七彩的想象力,并未得以淋漓尽致地发挥。孩子了解了诗人、诗的背景、诗眼等,然后,就可以运用自己独特的想象力,再现一整首诗的整体画面,以童心的独特表达方式,如小小说、现代诗歌、小剧本、散文等,重构这首诗的整个故事。
比如《塞下曲(其二)》一诗里述说着一位传奇的将军射虎的故事,孩子们非常喜欢。教学这一诗,我让他们充分读,了解大概情节之后,就开始基于诗歌写想象习作。让孩子通过想象,走进那个月黑风高的夜晚,追逐着这诗中的将军的身影。为了写出将军的武艺高强,有的学生笔下创设了一个气氛紧张的战场,眼看这战争就要输了,就因为将写的一箭远程命中敌方的首领,于是反败为胜,然后才有英勇善战的将军射虎的故事;有学生抓住将军与虎之间的搏斗来写,呈现了令人触目惊心的刀光剑影;有人写道第二天发现箭没于石中,军营里的士兵位不一样的态度,突出将军的高超技术等等。不同的语言表达,不同的故事情节,都能让诗人卢纶笔下那位英勇善战的将军巍然屹立在我们眼前。
故事教学在语文教学中是一种有趣、有效的教育形式,是一种宝贵的教学资源,是我们老师必须掌握的一种教学手段。提炼故事、巧用故事、活用故事,我们的古诗课就会活起来。古诗,因故事而精彩!让我们语文教师,在教学中成为有故事素养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