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问题与策略

2018-07-25 10:24陈其仲
关键词:小学数学作业新课程问题

陈其仲

【摘 要】 随着我国小学教学改革的深入發展,小学的课堂教学模式逐渐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以数学学科来说,其作为小学阶段重点学科之一,如何降低数学教学难度,提高教学效率一直是我国新课程改革关注的重点。当前,由于小学生知识水平有限,数学作业中的抽象理论概念以及复杂的方程式常常给学生学习带来一定难度,使得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总是面临重重阻碍,这对学生的自主学习十分不利。对此,为深入探讨该话题,文章针对新课程小学数学作业设计存在的问题展开分析,并根据各个问题提出有效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 新课程;小学数学作业;问题;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089(2018)07-0-01

作业是每个学科衡量学生学习状况的重要指标,按照常规教学设计来说,在每个学科章节教学完成后,教师会根据本课程的教学内容来设计作业内容,以此达到巩固知识和了解学生知识水平的目的。但是,若教师在布置小学数学作业时,未对学生的实际知识水平做到完全掌握,则容易出现作业内容和学生知识水平完全不符的现象,使得数学作业难度大大提升,学生的心理负担也会随之出现。因此,合理的作业设计对小学数学教学来说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对人才的培养也有着极大帮助。

1.小学数学作业设计中的问题分析

1.1数学作业量过大。新课改指出,当今的教育注重的应该是对学生的素质教育。但是,许多数学老师尚未据此对自己的教学方式进行调整,仍然秉承传统的教学理念,为了追求考试高分,在数学作业设计时采用题海战术,布置超过学生可承受能力的作业量,导致学生需要熬夜来完成作业,不仅没有起到巩固知识的作用,反而还影响了第二天学生的学习效率。

1.2题型重复,缺乏创新。老师以考试试卷为标准布置数学作业,作业内容基本模仿例题,导致作业大多题型重复,全是单一的计算题,难有创新题型,学生每天进行大量重复性作业,极易感觉枯燥乏味,降低学习兴趣。

1.3作业设计未考虑分层施教。数学老师在布置作业时,往往是一整个班布置相同的作业,没有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这样的作业安排方式,常常会导致基础水平较好的同学花费大量时间在早已掌握的基础知识上,而基础相对来说较差的同学又花费时间在解答超过自己能力范围之外的题目,从而会使得学生在消耗时间的同时,又无法提升自身的水平和能力。

1.4作业设计单一,不具备探究性。老师在设计数学作业时,往往比较偏爱那些具有唯一正确答案的数字计算题。学生完成作业,也只是再进行简单重复的计算工作,得出了答案就完成计算工作,完全无法锻炼学生的探索钻研能力。单一的作业设计,无法提供学生进行更深层次探究的机会,难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2.科学设计小学数学作业的策略

2.1增强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趣味性

爱因斯坦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教师在进行作业设计之前,应当充分结合小学生的个性发展特点,在把握学生的心理动态及思维方式的基础上进行作业设计,并适时作出相应的调整,而这最主要的还包括改变单一枯燥的作业内容形式,从小学生的兴趣特点出发,在增强作业趣味性的基础上,激发小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从而更好提高小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2.2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挑战学生的数学思考水平

小学数学思维能力是数学学习的基础,数学思考是在数学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必不可少的,是随着学生在数学作业的解决过程中逐渐发展的,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数学思考水平是很必要的。对于一道题目的设计应该注重其创新性和探究性,而不是单纯的重复性。例如,学生学习分数的乘除运算时,对于教师布置给孩子大量的作业且采用单纯的计算来说,不如让学生去探讨、去研究,如,故意拿一个大家常常容易做错的题来当做反例,让学生找出来错误点,并给出正确的解决方法。

2.3追求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多样性

小学数学不同于其他学科,同一内容知识点,可以通过不同的举例方式来加以说明,因此,在小学数学作业设计中应当充分体现出多样性的特点,以更加带有趣味性和生活性的题目,来激发和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例如作业的不仅可以采取是动笔计算的作业形式,也可以是实际应用型、口头表达型、记忆型等不同作业形式的相结合,以最大限度的实现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多样性。

2.4注重学生之间的合作、互动和交流

教师按照新课程数学的要求,对于学生进行合作能力的培养,注重学生的交流和互动能力,学生不再是单纯的机械工似得去演算,去做算术题,而是紧紧地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去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同时也注重与同学的探究和合作、互动以及交流。可以让学生注重观察生活,将数学运用到生活中去,并在生活中交流,在交流中进行数学学习。

教师应该根据新课程下对于数学的要求,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不同的学生的学习情况,制订出不一样的教学计划,设计出不同的新课程小学数学作业,让学生在数学作业中找到学习数学的兴趣,完善数学学习的思维和思考能力,培养学生积极的、探究和合作、互动的能力。

2.5体现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层次化

教师在进行作业设计的过程中,应当充分考虑到小学生的个体发展差异,在结合实际情况的基础上,根据不同学习能力层次的学生设计具有一定针对性的作业内容,并将作业的等级分为ABC三个等级,这样可以最大限度的照顾到不同层次的学生,使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能够真的得到有效的锻炼。

2.6小学数学作业设计与生活实践相结合

在生活实践中学习和练习数学,能够让小学生真正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乐趣,从而增强小学生的学习动机。例如在小学低段中学习加减法时,教师可以设计让学生进行买东西找零的形式,来练习和巩固学生对该知识点的掌握,让小学生真正体会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以培养小学生在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和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从而更好拉近小学生与数学之间的距离,增强小学生对于数学的学习兴趣。

3.设计层次化的数学作业

新课程的小学数学标准不再是千篇一律,而是更追求学生个性化发展。因此,教师在设计数学作业时,要根据班级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和不同需求进行层次化设计。例如,教师在教学《年、月、日》章节时,教师可根据知识内容设计不同的作业方案:①在1天里,钟表上时针正好走两圈,一共24小时,用24小时来表示下午5时的时间名称;②分别将每天早晨、中午、晚上的时间段进行表示;③步行街新设置一个邮筒,需要在邮筒上标出明确的取信时间,已定每天取三次信,早上8时30分第一次取信,以后每隔4小时取一次信,请你标出每次取信时间。这三个题目均是围绕所学章节知识创设的,每个题目根据计算方式的不同其难度也不同,教师在布置这些作业时,可让学生自由选择两道题目作为作业内容,根据自己的能力水平来完成作业。该设计有效避免了以往数学作业存在的难度过高和过于简单的问题,能够使每位学生都具备完成作业的能力。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作业的合理设计能够进一步加强学生对知识的认识与了解,使学生对各个数学知识有着更深刻的印象。在作业设计方式上,教师不仅要注重数学作业的趣味性,还要注重数学作业的层次化,并从生活化角度改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视角,使学生掌握各个数学解题技巧,以此提高学生的数学综合水平。

参考文献:

[1]王成营.“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论”课程内容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教师教育论坛,2016,29(5):54-59.

[2]钱春英.走“时尚”之路 奠“实效”之基——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作业批改策略初探[J].教育教学论坛,2013.

猜你喜欢
小学数学作业新课程问题
2021聚焦新课程 专注新高考 欢迎订阅全新《新高考》
小学数学作业的设计与评价策略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发挥自制教具在初中数学新课程实施中的作用
我区初中化学新课程实施中典型问题的思考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
高中体育新课程实施“碰壁点拔”式教学模式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