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拓展性课程建设,推动学生素养发展

2018-07-25 10:24林碧
关键词:拓展性课程小学核心素养

林碧

【摘 要】 我校以拓展性课程的建设为抓手,奉行“厚德博学,各美其美”办学理念,实施“至善”教育,秉承着“生本、多元、整合、体验”的课程理念,紧密结合育人目标,坚持走“传承办学理念,创新教育手段”之路,不断改进完善拓展性课程的管理、评价手段,丰富拓展性课程内容,提升拓展性课程品质,以此推动学生素养的发展。

【关键词】 核心素养;拓展性课程;小学

【中图分类号】 G6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089(2018)07-0-01

引言:

我校在素质教育的精神指导下,结合自身特点,把“至善教育”的特色品牌和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相结合,立足于在建设拓展性课程的过程中,进一步促进学生素养的个性化养成。一是保证学生个性化需求的自主选择权,二是保证学校拥有能满足学生素养发展需求的拓展性课程,三是开展有效的拓展性課程设计、开发与实施。而这些问题的解决,又必须体现在学校拓展性课程建构实施的以下三个层面:一是完善学校整体的课程结构设计,二是完善每门课程的方案设计,三是完善每门课程中某个具体活动的设计和实施。

一、充分保障学生的个性化选择权

(一)根据师生需求,开设多元拓展性课程。

拓展性课程在原来的实施基础上,对一些具体课程内容进行微调,在暑假里把指导课程内容分发给老师参考,老师可在指导方案里选择自己拿手的课程,也可以提出新的方案,经过学校课程小组审定后确定开设,这有利于多元拓展性课程开展。

(二)自主选择,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

最好教育是自我教育,做好管理是自主管理,最好的选择是自主选择。开学初确定好各门课程后,在校内做展示,进行宣传,设计网上选课系统,让学生和家长在3天内进行选择,确定本学年的分层走班课程。考虑到有比赛活动的课程的特殊需求,允许一些专业性较强的课程先行特招。

随着拓展性课程选修制度的不断完善,我们一方面不断探索更加科学、合理、高效的做法,另一方面也非常欣慰地看到学生对选修的满意程度不断提高。学生个性化自主选择权的充分保证,是我们完善拓展性课程之路上踏出的坚实的第一步。

二、架构与开发学校拓展性课程群

这项工作我们需要从两个方面来考虑:学校既要能够提供满足学生核心素养发展需求的拓展性课程,又要加强每一门课程的设计,寻求好课程的标准,充分发挥其育人作用。最初的社团活动模式,我们称为“至善课程”1.0版。2015年我校根据善做人、善读书、善创艺、善健体等课程,形成了我校“至善课程”2.0版。在实行这个架构一年之后,我们发现拓展性课程的设计思路仍然比较局限,课程内容仍不够丰富,还不能够很好地吸引学生参与。于是,综合学生、教师及家委会等各方意见,结合学校内部管理日常巡视情况和教研员反馈意见,我们将课程内容进行补充和调整,不断开发一些新的课程,调整部分上课形式,删减个别满意度较低的课程。在2016学年我校形成了“至善课程”3.0版。在之前课程的架构中,我们将“至善课程”的“善读书”作为“善做人”单列一类,原先考虑的是将来可能会增设国际理解、金融理财、职业规划等“高大上”的内容,却没有考虑学生的实际需要和学习可能。我们发现,课程内容还是要更加紧密地结合生活实际,开发更贴近学生的课程,才能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为此,我们初步确定了好的拓展性课程的五条评判标准:紧密结合学生生活;操作性强;富有情趣;口子小,可以深度开挖;具有综合性的教育功能。

2017学年,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我们根据专家的建议,重新为“至善课程”中的“至善”进行了定位,就这样,我们不断根据新形势、新要求的变化,对拓展性课程整体结构设计和内容门类作出调整,到目前我们己经更新至“至善课程”4.0版本,以期给学生带来更加丰富、有趣的拓展性课程,帮助他们获得良好的发展。我校拓展性课程在这几年中的发展有两个突出特点。一是课程设置的结构更加合理,不仅四大类课程发展较为均衡,拓展性课程与探宄型课程的数量也较为符合学生需求。二是对校外资源的利用程度有所增强,青少年活动中心、少年宫、体育局、社区学校等都成为我们开发拓展性课程的强大后盾,家长微讲堂也形成了拓展性课程之外的良好助力。

三、设计开展有效的拓展性课程学习活动

拓展性课程要能全面而有效地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必须在课堂活动中进一步保证学生主体作用得到发挥,学生在体验中学习、成长。从学生调査问卷的结果中,我们不难分析出这样几个明显暴露出来的问题:教师占绝对主导的课堂,会让学习中的厌烦情绪上升。没有新意的活动形式,会让学习过程索然无味。没有针对性的指导,会阻挡学生求知的渴望。针对以上暴露的问题,我校提出了在拓展性课程实施中的五条基本原则:课程内容丰富,满足学生需要,尊重学生选择权利,课程设计合理,强调学生为主,合理发挥教师作用;活动形式多样,激发学生兴趣,落实学生主体作用;学习过程实在,关注学生差异,教师指导有针对性,评价方式多元,描述成长过程,凸显个人成长轨迹。我们根据这五条基本实施原则对教师的教学行为进行了建议和指导,并经常在校内研修活动中将校内外较为优秀的课程设计分享给全体教师,对已有的课程方案进行修改和指导,提高教师的课程领导力。在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下,学校拓展性课程正逐步走向有意识地认识、设计、推进课程建设的阶段。

四、结语

回顾这几年的工作历程,我们深切感受到正是真实有效的调查提供给学校客观的证据,经过科学的分析研宄,才能作出正确的决策。通过拓展性课程的不断完善,使得学生享受到最基础的教育,在丰富的课程中又能自主选择,在自主探索中得到个别化的帮助,形成素养发展轨迹,实现自身最理想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钟海青.走向高效能的教学[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2]吕文模.课堂引导创新策略研究g].创造教育,2000(1).

猜你喜欢
拓展性课程小学核心素养
“三适连环教育”理念观照下的跨学科课程整合研究
由易到难分层设计 循序渐进系统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