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全生
【摘 要】 本文分析了互联网时代图书馆服务面临的问题,阐述了互联网时代图书馆信息服务的特点,提出了图书馆转变服务模式的措施。
【关键词】 移动互联网;互联网时代;图书馆;信息服务;服务模式
【中图分类号】 G2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089(2018)07-00-01
随着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图书馆已置身于全球网络环境中,不再是孤立的个体。在这种环境下,大部分读者的需求产生了变化,从传统图书馆纸质馆藏文献转移到了更依赖网上的信息资源的模式下。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打破了图书馆的服务模式,对图书馆的服务模式提出了新的挑战[1]。为用户提供全天候的优质信息服务是图书馆发展的趋势,互联网正在改变用户获取信息资源服务的方式和习惯,而图书馆如何顺应时代的变革与进步以及如何为广大读者提供符合时代要求的信息服务是亟待思考与解决的问题。
1.互联网时代下图书馆服务面临的问题
1.1大众阅读习惯的改变
移动互联网的深入发展促使数字阅读、网络阅读成为深受大众特别是年轻一代喜爱的阅读方式,阅读本身呈现碎片化、快阅读、功利化、浅阅读的特征。由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公布的第十二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显示,2014年我国成年国民图书阅读率为58.0%,较2013年的57.8%上升了0.2个百分点;报纸阅读率为55.1%,较2013年上升了2.4个百分点;期刊阅读率为40.3%,较2013年上升了2.0个百分点。上涨最快的是数字阅读方式接触率,为58.1%,较2013年的50.1%上升了8.0个百分点。数字化阅读方式包括网络在线阅读、手机阅读、电子阅读器阅读、光盘阅读、pad/PDA/MP4/MP5阅读阅读等。数据表明,近年来我国成人手机阅读接触率逐年提高,2014年首次超过50%,达到51.8%,较2013年的41.9%上升了9.9个百分点。进一步对各类数字化阅读载体的接触情况进行分析发现,2014年我国成年国民的网络在线阅读、手机阅读和光盘阅读接触率均有所上升,电子阅读器阅读接触率略有下降。据调查,有34.4%的成年国民在2014年进行过微信阅读;而在成年手机阅读接触者中,超过六成的人(66.4%)进行过微信阅读[2]。
1.2图书馆在移动互联时代的自身定位
作为纸质书籍中流砥柱的图书馆,在互联网时代遭遇到读者分流和借阅率下滑的危机。甚至有极端的观点认为电子图书会取代纸质图书,图书馆将会灭亡。但绝大部分观点认为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会共存。笔者认为阅读方式和过程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能够达成阅读效果。图书馆的专业优势及舒适的阅读体验环境,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仍具有极强的竞争力。所以说,图书馆应准确把握自身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发展定位,可以更多地开展个性化服务,通过大数据、云服务加强对读者的研究,开展宣传推广、跟踪服务、精准服务和知识关联服务。大力发展手机等移动终端上的图书馆服务并通过这些服务带动传统图书馆服务。图书馆既要占领大众的“碎阅读”时间,又要研究如何引导大众在移动互联时代进行更深层次、更有益的阅读。
2.互联网时代图书馆信息服务的需求特点
2.1个性化的服务需求
如今,移动互联网在我们生活中各个方面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读者群体在图书馆信息服务方面的需求,也逐渐变得多元化和个性化。读者所需的信息不再单单是公开发行的图书与报刊,更倾向于会议文献、学位论文、地方史志等非公开发行的信息。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扩展了文献载体形式。大部分读者更倾向于在网络上远程获取所需要的信息。
2.2数字化的服务需求
互联网时代的无线设备以及计算机技术在不断发展,智能手机在读者之间的普及率也越来越高,这促进了网络化社会的形成。因此,图书馆早已不再是人们获得信息服务的唯一方式。新时代的读者更加期望获得方便、快捷并且高效的数字化服务,读者所需要的更加完美的用户服务体验,对当今的图书馆的信息化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计算机技术在图书馆中的应用,使得对文献信息的收集、整理、存储、检索、传递和业务管理实现自动化。利用计算机来管理多媒体文献信息资源,尤其是对视频图像和音频信息的数字化存储、加工、处理、图像检索和传输,提高资源的利用率。
2.3精细化的信息服务需求
在互联网时代,读者常常会因为所面对的信息数量过于庞大,而感到迷茫。在这样的情况下,读者更需要的是已经加工和整理好并且有针对性的信息。这就使得图书馆信息咨询的相关工作逐渐变得十分复杂。而对于图书馆来说,只有提高了读者的资源利用率、外借率才能获得自身持续的发展。因此,在互联网时代,图书馆的馆员其自身的综合素质需要得到提高。具体来说,图书馆的馆员需要能够熟练使用网络社交工具以及计算机网络,能够通过对各种不同信息进行筛选和分析,使读者对具备针对性、高效信息服务的需求及时得到满足。
3.互联网时代图书馆信息服務对策
3.1创新服务理念
图书馆在互联网时代的信息服务创新,应该主要致力于:第一,服务方式创新。采取电话办理以及信息咨询的创新服务,并通过QQ、微博以及公众号来提供个性化的服务;第二,服务主动化。通过使用新型设备,为读者提供透明、移动、智能的信息服务,届时读者可以利用手机等移动设备进行信息查询。移动图书馆作为移动资源的建设,是一种能适合移动终端检索、浏览及下载的资源,包括电子图书、电子期刊及多媒体等资源类型能在手机等移动终端进行方便、高效利用。首先采访工作需要改变,以前我们把绝大部分资源建设资金用了购买纸质的图书,现在我们则需要考虑合理地将部分资源建设经费用来建设移动图书馆平台以及移动电子图书资源,让移动终端能利用的资源逐步加大,例如购买超星数字图书馆的移动图书馆平台,它可以让读者利用移动终端在任何时候、任何地点方便快速地访问超星电子图书馆海量资源,还可以登录到超星移动平台对自己已借的纸质图书进行续借等操作。第三,服务内容深入,在互联网时代,读者更喜欢电子图书和资源,他们的阅读方式变得愈发碎片化和精准化,因此需要图书馆准确和快速地从大量的信息中找到读者需求的信息情报。
3.2调整馆藏结构
对于纸质文献的资料我们可以按以下方法来做:首先,不能再按照信息的载体形式来进行分类,要根据相同的专业学科,将其整合到一起来进行借阅室的设置。对于电子信息资源的管理与服务方面,我们可以进行变革与改进,比如自建数据库与已构数据库之间或者在同一个数据库之内建立链接,这样可以有效加强信息的整理以及各种文献之间的联系[3]。除此之外,图书馆要以馆藏资源为起点,运用互联网同类文献资源进行收集,来构建一个完整的特色资源馆藏体系。
3.3检索方式革新
将传统的基于PC端的检索服务升级到移动终端的模式,提供给用户一个简洁、明了而利用移动终端利用的信息资源检索入口。特别是作为图书馆门户资源检索的传统的OPAC已不适合在移动终端使用,必须进行革新。现很多高校图书馆都应用了基于移动终端访问模式的OPAC公共联机检索,确保了读者可以选择传统模式的OPAC进行检索,也可以利用移动终端进行检索。读者可以随时随地利用手机等移动终端进行馆藏目录检索[4]。
3.4注重互联网人才队伍的建设
互联网时代,读者对图书馆的信息服务有着更加个性化以及高效的需求,互联网时代下要求馆员具有广博的科学知识和文献专业知识,还有具有丰富的网络知识和娴熟的计算机操作能力,来应对读者多样化信息需求。同时,面对多元化、多层次的读者需求,要求深化图书馆服务工作、创新服务思路、更新服务理念,为读者提供优质服务。这就要求新时代的图书馆注重互联网人才队伍的建设。首先,图书馆要加强馆员系统学习新科技知识的力度,以适应新的服务模式和工作方式。其次,图书馆要利用自身的优势,针对信息服务环境的变化及读者的需要,为用户提供可靠而有用的信息,重视培养网络信息服务的专业导航员,加大培训与继续教育的力度。在信息化新时代,图书馆所面对的挑战和机遇并存,因此,馆员更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意识来为读者提供服务,提高自身的信息素养,不断加深专业知识的学习,将被动的服务转化成主动的服务,在工作的过程中及时借助图书馆的数据平台,对读者的需求进行主动分析并及时回饋读者。
参考文献:
[1]刘大忠.互联网时代图书馆服务模式的探讨[J].吉林教育,2016(5))
[2]王慧.刍议移动互联时代下的图书馆服务[J].文教资料,2016(6)
[3]王瑞楠.浅谈“互联网+”时代图书馆信息服务[J].考试周刊,2017(12)
[4]蒋荣艳.移动互联网时代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探析[J].企业技术开发,20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