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学明 5项非遗项目的传承人

2018-07-25 12:41
北广人物 2018年24期
关键词:古彩戏法秧歌

传承人田学明于1996年从河北梆子艺术团辞职下海后一直在民间从艺。2000年,成立学明艺术团,是北京第一家民营专业文艺团体。田学明目前是5项非遗项目的传承人。多年来,田大师通过自己的努力,将这5项非遗项目拂去了历史的尘埃,使它们重新得到了传承与发扬。

五斗斋高跷秧歌——五斗齋高跷秧歌被评为市级非遗保护项目,它起源于清乾隆年间。说起五斗斋高跷秧歌,不得不提的一人是张全增先生。在1978年,由张全增等人组织并重新恢复了秧歌会。由于难度系数过大,五斗斋高跷秧歌开始在京城濒临绝迹。直到2004年4月,在当时的宣武区文委推荐下,年届七甸的张全增先生来到学明艺术团,并举办了拜师仪式,从此,有着200多年历史的五斗斋高跷秧歌终于有了新的传人。

古彩戏法(穆派戏法)——中国戏法的历史源远流长,宫廷里的戏法叫作“幻术”,民间的叫“戏法”。古彩戏法讲究平中出奇,运用巧妙的手法将事物从无到有变幻出来,是中国戏法重要的艺术特色之一。田学明最喜欢的就是古彩戏法,他从1991年开始接触学习,目前是穆派戏法的第四代传人,多年来他曾无数次带领团队走出国门到世界各地演山,还经常作为特邀嘉宾到各大电视台表演戏法。古彩戏法在田学明大师的努力下得到了最好的传承。

老北京叫卖——老北京叫卖,也称为“吆喝”。声音中带有一定的韵律和别有情感的叫卖调,从语言、内容和所反映的民俗风情中来看,完全具何强烈的京味特征。1992年,田大师在天桥乐茶园(现德云社)演山,为了把老北京叫卖这一种濒临灭绝的艺术形式拾起来,可谓下了大功夫。由于条件有限,没有录音设备,只能一一向老一辈人请教、学习各种形式的吆喝,就这样,通过日积月累的挖掘,大部分的老北京叫卖得到了恢复。从此,老北京叫卖艺术团成为了学明艺术团的一个组成部分。在2007年,老京叫卖被正式列为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双簧表演——双簧是由“大狗熊”孙宝才先生创作的一种表演形式,始于清朝末年。双簧曾由一位老先生传承,但却后继无人。恰好田学明在艺术团期间说过很多年的双簧,并且这其中的典故、历史以及很多传统段子他都轻车熟路,因此这双簧的传承人便落在了田学明身上。田大师说:“双簧的表演比相声要快,表演者的脸上有三大块白,头上扎上小辫就开始表演,样子很滑稽,因此很容易被观众所接受。”双簧虽看着逗乐,但对于表演者来说并不是一个简单的技艺,背后需要付山很长时间的锻炼才能达到舞台上完美的表演效果。

赛活驴——“赛活驴”原名关德俊,被誉为第三代“天桥八大怪”之一。他靠自己制作的一副驴形道具,在天桥撂地表演各种驴的动作,如“驴子撒欢儿”“驴尥蹶子”等。表演时,他的妻子乔金凤化装骑在驴背上,手打一副3寸长1寸宽的竹板唱莲花落子,与道具浑然合为一体,引得观众纷纷喝彩。因关德俊把毛驴表演得活灵活现,如同真的一般,故取艺名为“赛活驴”。1992年,北京民俗艺术团成立,田学明在团里学习了“赛活驴”中的驴,各个动作技巧掌握后开始上台演出,也是从那时起,“赛活驴”这一民间艺术扎根在了田学明心中。

关于5项非遗未来的发展,田大师说:“首先很感谢西城区非遗保护中心,他们非常重视非遗的发展,并为我们搭建了很多的平台,包括我平时直播的平台,每次在直播中表演古彩戏法能获得很多人的关注,通过这个方式让全国各地的人了解了我们北京的非遗项目,这也算一个很好的传承。其次,应该让非遗走进校园,把双簧、‘赛活驴、老北京吆喝,这些孩子们喜欢看的、喜欢听的呈现在他们面前,若何孩子感兴趣就可以来学,这样一来,非遗项目无形中就在校园得到了传承。”

猜你喜欢
古彩戏法秧歌
金湖秧歌的传承和发展
当代古彩作品选
富平村里唱秧歌
鸡蛋戏法
昌黎地秧歌
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戏法的艺术价值及困境
论古彩的继承与创新
硬币戏法
把咱的秧歌扭起来
许书瀚古彩陶瓷艺术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