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维军
【摘要】升入初中后,知识本身对学生的要求大幅提高,但学生个体之间在智力发展与学习方法上存在着差异,因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难免会出现种种错误。教师要认识到错误对于学生来说是不可或缺的,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所学知识不断尝试的暂时性结果。但教师也需要重视学生解题错误这一现象,采取有效的策略改善这一问题,减少学生在数学解题中的错误。本文,笔者就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谈谈如何减少初中数学解题错误。
【关键词】初中教学 数学教学 解题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 11-0086-01
一、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是减少数学解题错误的前提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过:什么是教育?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育就是习惯的培养。培养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首先得帮他们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平时的教学过程中,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异,出现的一些问题或错误是很正常的,学生如果一有解题错误,我们的老师就严厉批评和指责,这对于我们的学生很不利的,特别是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使得他们原本自卑的心灵再次受到挫伤,丧失了学习的积极性和努力的愿望。反过来,如果教师及时给予耐心的讲解与引导;当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做正确后,教师同样要给予肯定性的评价,并因势利导,让学生自己明白,通过自己的努力是可以学好的,他们就会慢慢地形成一种学习的能力。这样既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快乐,又增强了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强化衔接,自己的教学也会事半功倍,这样也定会预防或减少一些解题错误的发生。讲课之前,教师如果能预见到学生学习本课内容可能产生的错误,就能够在课内讲解时有意识地指出并加以强调,从而有效地控制错误的发生。
例如,讲解方程x/0.7-(0.17-0.2x)/0.03=1之前,要预见到本题要用分式的基本性质与等式的性质,两者有可能混淆,因而要在复习提问时准备一些分数的基本性质与等式的性质的练习,帮助学生弄清两者的不同,避免产生混乱与错误。因此备课时,要仔细研究教科书正文中的防错文字、例题后的注意、小结与复习中的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等,同时还要揣摸学生学习本课内容的心理过程,授业解惑,使学生预先明了容易出错之处,防患于未然。如果学生出现问题而未查觉,错误没有得到及时的纠正,则遗患无穷,不仅影响当时的学习,还会影响以后的学习。其次是培养学生专心听讲的习惯。学生是否专心听讲直接影响课堂教学的效果,也直接影响到学生解题是否会发生错误。培养学生专心听讲的习惯,除了进行课堂学习常规的教育与训练外,还要注重学习兴趣的培养。再次是培养学生自学的习惯,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习惯。
二、注重小学与初中知识的衔接,是减少解题错误的基础
数学学习是一个不断循序渐进的过程,升入初中后,我充分考虑学生的特点与教学内容之间的关系,使学生感到初中的学习就像小学升级那样自然。如:代数式特点是用字母表示数,使数的概念及其运算法则就比小学抽象多了。字母是代表数的,但它不代表某个确定的数,这对刚进入初中的孩子来说理解是有困难的,需教师从小学学过的用字母表示数的知识入手,通过实例自然地引出代数式的概念。又如:初中出现的正数、负数、相反数以及绝对值等概念,如果学生对这些概念仍采用机械记忆的方法是远远行不通的。对概念一定要通过变式与比较、肯定例证与否定例证等方式,让学生弄清概念的含义、实质,并通过所掌握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教师要及时注意把有关的数学知识进行概括、抽象,以此逐步引导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这样才能减少学生解题错误的发生。
三、勤于總结归纳是避免下次错误的佳策
在数学实践中,勤于总结归纳是避免错误再次发生的良策,所谓“前车之鉴,不可不察”就是这个道理,这次发生的错误应当积极记录下来并且找到解决的方案,唯有如此,方能在下次的工作和学习中杜绝类似的错误,如果放任不管不汲取教训,最终只会害了自己。笔者在教学中经常会发现这样一种现象,部分学生在做中学数学练习题时,经常会遇到自己做错题之后便想都不想的去翻开课后答案,查看自己错误的地方并将其改正。笔者认为,这样的学习方法是不可取的,首先在做题时应当认真审题,避免发生最低级的题目理解错误,其次,是在发现做错了题之后,一定不要着急去看答案,要在脑中仔细分析自己为什么会在这种地方出错,找到问题原因,然后验证自己的分析,最后再看答案,看解题分析中的指导思维策略是否与自己想的一样,如此,才能在大脑中形成深刻的记忆,避免下次解题再犯。在数学教学中最常用的具体方法就是制作“错题册”,每位学生的错题册中记录下该学生在解题时出现的错误,并写清出错原因,日常练习、复习时勤于反省,能起到加深记忆的效果。
例如,计算:-22+8÷(-2)3-2×(1/8-1/2)。
【错解】-22+8÷(-2)3-2×(1/8-1/2)=4+8÷(-8)-2×(-3/8)=4-1+3/4=15/4。
【错误分析】题目主要考查的是有理数运算能力以及对有理数运算法则的掌握程度。看到题目中-22,自然而然就会想到答案是4。因为平时我只记住了负数的偶次方是正数。可是在这道题目中,负号和2并不是用括号括起来表示的,因此表示的仅仅是2的平方,而不是-2的平方。
【正解】-22+8÷(-2)3-2×(1/8-1/2)=4+8÷(-8)-2×(-3/8)=4-1+3/4=17/4。通过这样的方法,让学生知道错题原因和正解思路,进而在下次解题中不会再犯。
四、注重专业学习,有效改进教学模式是减少解题错误的有效途径
俗话说:为师者,要想给学生半桶水,自己先得有一桶水。因此,我们不但要有过硬的专业知识,还要有新的教学理论,有效的教学模式。可以尝试以下几种方法:
一是“目标激励法”:上课伊始就要学生明确本课学习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二是“学生主体法”:教师是导演,学生为主角,让学生掌握学习的主动权,积极探求蕴藏在课本中的知识;
三是“自我表现法”:让学生大胆阐述自己的观点,教师予以表扬,特别表扬那些能修正别人错误的同学;
四是“合作交流法”:让学生通过同学间、师生间的学习体会和情感体验的交流,总结错误原因,体验学习方法,增长学生正确解题能力;
五是“实践创新法”:让学生打破书本的局限,走向生活实际,培养学生求异、求新的创新思维和敢疑、敢闯的创新精神。
五、结语
综上所述,中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充满了错误与正确的交织,减少学生数学解题错误现象并非一日之功,还需要教师、学生和家长共同努力,共同进步,如此,方能更好的提高中学生的整体数学水平。
参考文献:
[1]杨彩玲.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减少学生的解题错误[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6(04)
[2]时永明.减少初中学生数学解题错误的策略[J].启迪与智慧(教育),2016(06)
[3]范仁富.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预防与减少学生解题错误[J].数学大世界(教学向),20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