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德泉 李剑 黄家平
摘要:当前“风景园林设计原理”课程的教学中出现较宏大的教学目标,难免存在与市场脱节、教学内容多学科交叉与综合、教学手段较单一等问题。对此,在该课程的教学改荆呆索中提出了以“培育人才”为导向的教学目标,梳理“入境式”设计与“图面式”设计的教学理念与手段,强化营境思维训练和“以练代学”的教学活动,从而培养学生创作中国式风景园林精品的能力。
关健词:风景园林;营境理论;图面式设计;入境式设计
中图分类号:TU986
文献标志码:A
针对学科快速成长与巨大的社会需求,风景园林设计课程教学也必将发生变革,以便更好地培养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人才[1]。当前风景园林的规划设计理论已由过去以公园设计理论为主导发展成为与城市规划、乡村建设、建筑设计、艺术创作、生态学、旅游学等多学科综合、交叉的规划设计理论体系,但是拓展后的理论体系过于庞杂,导致教师在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的课程教学中难以把握重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迷失方向,甚至陷入到其他学科体系里而丢失了风景园林设计的本源。
“风景园林设计原理”(以下简称“设计原理”)是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专业的核心课程。本文以王绍增先生的营境理论为指导,结合教学实践与改革对于该课的教学进行了反复深入的思考及探索,其效果令人体会颇深。
1 设计原理课程教学现状及存在问题
学习本课程之前,学生已完成“工程制图”“园林美术”“设计初步”等课程的学习,初步掌握功能布局、形态构成、图纸表现等技能,具备一定程度的风景园林规划设计能力。但是,本课程的教学仍存在一些问题。
1.1 教学目标与市场脱节
过去二十年,我国城市化率由30%发展到50%,这阶段园林行业人才急缺,用人单位对园林专业毕业生的要求是“能用”或者“好用”,因此尽快让学生掌握专业技术的实际操作能力成为教学的重点。而如今城市化率更向70%的目标进展,城市发展速度相对变缓,城市化将进入从量变到质变的阶段,所以用人单位对于规划设计人才的要求也在向“更高端”改变。但是,大多数该专业的院校人才培养目标与市场的结合并不紧密,对于市场变化缺乏足够的认识,在教学上依然过度强调设计技能的训练而忽视设计思想和理论素养的培养,导致学生在相对饱和的人才市场上缺乏足够的竞争力。
1.2 教学内容多学科交融,难周全兼顾
一方面,当前业界流行各种各样的理论和观念,如古典主义、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生态主义、景观都市主义等,层出不穷,而且每个独立的理论体系所涵盖的内容又非常庞杂,它对教学的影響非常大;另一方面,当前风景园林的领域大大拓展,在实践当中往往需要用到生态、林业、建筑、规划、市政等相关学科的知识。
在教学过程中,既要考虑教学内容的更新与风景园林领域外延的拓展,又要在有限时间内让学生尽快掌握生态、工程、艺术、旅游、管理等多学科的内容,对教学活动的组织难度比较大,容易出现重点不突出的情况,也难以让学生掌握多学科的交叉与综合的能力。
1.3 教学手段比较单一
教学当中只注重图面式设计而忽视入境式设计[2]的不是个别现象,它会给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带来许多的问题。王绍增教授认为图面设计法对于风景园林设计带来“孤立、静止、片面、脱离真实”等副作用,设计师过度热衷于理念、创意、结构、解构、主义、大师、肌理、韵律、共时、文脉、线条、块面、色彩、笔触、时尚、传媒、商机、营销等等,而不重视研究地形、土壤、气象、生态和食物链等自然环境与条件,不深入使用者的生活、思想和需求,从而严重脱离了自然与社会的真实[3]。
风景园林规划设计须具有创新性、实践性、合作性等特点[4]。通常情况下,在实际的教学活动当中通过讲授图面构成、理念设计、逻辑思维、表现技法是能够让学生迅速掌握一些风景园林设计的方法和技巧的。但也容易让学生误以为风景园林设计就是图面设计,过于强调图面设计容易让设计者在项目实践中忽视人在风景园林真实场所中的体验以及人对场地的需求,此外,也有可能让设计者逐渐丢失中国传统园林的入境式设计思维,导致当前培养的设计师对入境式设计方法不熟悉。
2 基于营境理论的课程教学改革
“设计原理”课程既要求学生掌握设计的流程、思维、技能和方法,又要建构与规划设计相关的知识体系,难度很大。笔者在华南农业大学风景园林专业的“设计原理”课程教学中进行了较长时间的思考与改革尝试,即以营境理论为指导,综合图面式设计与入境式设计各自的特点,搭建清晰的设计理论框架,并合理设置课程设计题目,使学生在知识、思维、方法、技能和体系方面均能得到训练,强化了学习的主动性。
要求学生遵循“景从境出”的创作路径和方法,即风景园林的创作对象(景)必须符合使用者(人)的需求,也必须适应基地现状(境,含自然环境、生态环境、空间环境、社会文化环境等)条件。人、景、境这三者是互相缠绕与互动的关系,核心是人的需求,并明确要求作为创作对象的景,不可脱离人和境的设计条件[5]。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对设计场地的解读、认知、体验和分析,只有做到对场地的认知了然于胸才能开始设计。
2.1 转变观念以“育人”为目标
首先,将教学目标定位为“夯实基础、搭建框架、树立观念”,引导学生克服急于求成的心态,在学习过程中建构明晰的设计框架,全面学习设计思维、技能、方法和管理等方面的知识。教学要特别强调学生树立正确的设计观,并能够正确对待各种流行的理论与思潮,做到结合中国的实际合理运用。
其次,创作上要避免脱离项目实际,陷入到创意、构成、结构、解构、生态等空泛而又极具诱惑力的设计框架中,明确要求学生掌握场地分析、设计构思、总体布局、效果图制作、文本编纂、成果汇报等设计的各个环节,熟练运用相地、立意、表意、功能布局、景观塑造等设计方法与手段,了解方案设计、深化设计和施工图设计等设计流程与标准,同时要学习生态、艺术、建筑、规划、工程、旅游、管理等学科中与风景园林相关的知识。
第三,建立合理的课程评价体系,提高设计思维、设计方法在课程评价当中的比重,适当减弱设计技能的比例,使学生的综合设计能力得到重视并发展,这是非常重要的。既要考虑让学生尽快掌握一定的设计技能,更要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帮助他们搭建比较长远合理的发展平台。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教学能够做到“育人”与“育才”结合,“授之以鱼”与“授之以渔”并存,朝着因材施教的目标前进。实践证明,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毕业后能很快适应市场和行业的需求,不断主动且有效地充实自己,较完美地完成工作任务,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
2.2 改革教学内容合理安排计划
风景园林专业教育应加强学生综合技能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切实提升人才培养的水平与质量,使所培养的风景园林师成为符合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专业人才[4],因此科学、合理设置有针对性的设计题目,将思维、方法、技巧、流程和知识建构等能力训练融入到课程设计任务的实操中,十分重要。为此,设置了如下两个课程设计题目。
2.2.1 题目一:模拟场地设计
1)场地概述
公园入口中心景点设计,面积约1000m2,设计任务书明确规定了项目区位、周边环境、场地地形等技术条件。
2)作业要求
以花港观鱼公园藏山阁景点为原型营造公园入口的主题景观,通过地形塑造、植物配置等手段塑造广州春景植物景象。
3)教学安排
培养学生对场地空间的感受和认知,并通过建构模型加深对空间的理解和把握,培养尺度、比例直观感知,也将它作为方案设计及修改的依据。这是一种强调培养入境式感受的手法,然而具体操作过程中又注意随时利用图面法作为工具。
首先,让学生根据地形图与基础资料制作地形模型,在模型中表现出周边关系与场地现状。其次,明确设计概念,结合场地现状和功能需求生成设计概念图,此阶段介入空间和平面构成的手法,以图面式设计方法为主导,将设计概念与空间塑造融为一体。接下来在概念构成图上赋以具体的设计要素,绘制成合适比例的方案草图。教师对学生方案草图审评后,学生改稿并制作模型;经过两次以上的修正优化,在解决了概念、形态、构图等问题后,将教学重心再次转移到入境式设计,深入场地探讨排水、工程手段、空间感受、人的使用等风景园林的核心问题,并以模型建构作为讨论问题的载体。通过这一过程,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逐步培养空间认知和表现力,以及形态构成能力,同时又学会了利用图面式设计的方法、理念等作为支撑手段。设计任务最终要求提交完整的方案文本及模型。
2.2.2 题目二:真实场地设计
1)场地概述
在华南农业大学校园内选一地块,设计地块周边有办公建筑、居住建筑、山林、湖泊、景观桥等要素,要求对项目地块进行入境式设计。
2)作业要求
以校园生活为核心,为教师及学生提供交往、休息、游览等功能活动场地,解决场地内高差、雨水处理等具体问题。
3)教学安排
首先是相地。由教师带领前往基地进行实地勘测.了解场地现状.除了收集场地基本信息之外,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对真实环境的感知,在真实环境中找到设计的灵感并能够从场地实际出发思考设计。
第二步,在相地的基础上结合场地分析、设计图解等技术手段,将在基地现场感受到的信息转化为图面操作并制作空间模型。需要注意的是模型或图解只是相地的技术手段,不能取代人对真实环境的体验、感受、想象等思维活动。
第三步是让学生在基地内进行方案构思,并结合改变视点反复琢磨,深入思考所构想的设计内容能否在真实环境中实现,同时老师在现场参与到学生的设计讨论中。
最后回到制图环节,严格按照制图规范完成设计。
比较两个设计题目,教学目标有所侧重,既要求学生掌握图面式设计的基本方法,也要对学生进行入境式设计的训练(表1)。
2.3 丰富教学手段,改良教与学的关系
改变“教师授课、学生听课”的单一教学模式。通过合理构建设计教学体系和丰富教学手段,克服学时短、任务重的困难,厘清教与学的关系。教师的职责是制定科学、合理的课程设计操作训练计划,为学生搭建设计知识体系和学习路径,教学工作的重点是对学生设计过程和构思方法的判断与引导,从思维方法上引导学生完成设计,而将设计知识获取、设计技能掌握等任务交由学生课外完成。
认真贯彻“以练代学”的原则,让学生通过设计操作掌握设计技能和建构理论体系,十分有效。首先要合理安排设计题目的目标、方法、操作和评判标准,其次在教学过程中应重点把握学生的设计操作是否符合規定。教学中师生应更多地探讨具体的设计问题,而尽量减少理念、构成等比较空泛的问题。
3 结语
总结“设计原理”教改的经验,突出一点,那就是明确指导思想:向学生传达清晰的设计观,强调风景园林设计必须遵循“实事求是”和“与人为善”的原则,掌握“景从境出”的创作路径与方法,养成脚踏实地的设计态度。
风景园林作为一门实践学科,应着重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本科阶段,教学目标的定位在于使毕业生具有综合处理好具体场地从方案到施工各类问题的能力,并且能够将其应用于实践[6]。视觉主导下的图面式设计基于西方现代设计思维,具有利于练习、表现力强的特点,但也有使风景园林与场地现实、自然规律、人的生活、审美需求、民族文化及社会环境等渐行渐远的弊端。构成训练虽能使学生迅速掌握形态、色彩等技巧,但也会使设计空有其表,对于场地矛盾、现状等问题无法妥善解决,忽视了主体人在其中的活动行为。在图面式设计与入境式设计的关系中,图面式设计作为练习的手段,能为入境式设计提供设计手法上的支撑。入境式设计以境为前提,将人的活动、文化特征、社会关系、艺术表现等设计中的各类问题全部容纳进来。入境能够使风景园林专业的综合性、实践性与边缘性相结合并相匹配,将所有的设计问题用“境”统一起来,避免了图面式设计仅靠视觉主导的静止、片面与孤立[2]现象。图面式设计基于西方现代设计思维,力图由设计师完全控制场地,入境式设计则不同,它基于风景园林本质,以协调人与自然的矛盾为指导思想,并在此基础上争取人类的生存权利。入境式设计发源于营造东方式时空,追逐体验型的诗意生活,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实际教学中协调入境式设计与图面式设计,培养具有中国式营境思维的学生,建构中国式的营境思维体系,并丰富当代世界的风景园林设计理论,是当下风景园林学科的任务,也是前进的方向。
参考文献:
[1]刘志成,郑曦.全新的模式全新的系统: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风景园林设计课程教学模式改革探讨[J].风景园林,2015(7):20-23.
[2]王绍增.论《园冶》的“入境式”设计、写作与解读方法[J].中国园林,2012,28(12):48-50.
[3]王绍增.论中西传统园林的不同设计方法:图面设计与时空设计[J].风景园林,2006(6):18-21.
[4]庞璃锡.现代风景园林整体性框架背景下风景园林师的培养[J].中国林业教育,2015(4):1-6.
[5]古德泉.营境理论及其创作路线和方法[J].广东园林,2018,40(1):8-11.
[6]王绍增.消费社会与风景园林教育[J].中国园林,2009,25(2):2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