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一道疑似错题的额外价值

2018-07-25 03:39伍秀峰
物理通报 2018年8期
关键词:计时器作图重力

伍秀峰

(上海市位育中学 上海 200231)

1 引言

作为物理学科,要求的是理性分析现象和规律,但仅仅是定性处理显然是不够的,它与自然课的很大区别在于理解现有的规律和公式,并运用到判断和计算方面.测量和计算是研究中不可或缺的环节,这方面的练习题能够起到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目的;虽然物理是建立在实验的基础上的,但真实世界非常复杂,需要将其简化为物理模型才能让学生去处理,由此在出题时常常会编造数据及条件,甚至在实验题中也会有凑数字的现象,那么如果给的是真实数据,但不同的观点得出矛盾的结果,又该如何看待?

2 题干暗含的矛盾

【题目】(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海南卷)某同学用图1所示的实验装置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已知打点计时器所用电源的频率为50 Hz,当地重力加速度g=9.80 m/s2.实验中该同学得到一条点迹清晰的完整纸带.纸带上的第一个点记为O,另选连续的3个点A,B,C进行测量,图1中给出了这3个点到O点的距离hA,hB和hC的值.回答下列问题(计算结果保留3位有效数字).

(1)打点计时器打B点时,重物速度的大小vB=______m/s;

(2)通过分析该同学测量的实验数据,他的实验结果是否验证了机械能守恒定律?简要说明分析的依据.

图1 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装置示意图

显然可根据A到C的平均速度作为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求出vB=3.90 m/s,这里不再研究第2问,转而研究实验中体现的加速度.根据v2=2gh,及hB=0.785 7 m,可得g=9.68 m/s2,显然比理论值小的原因可以解释为阻力的影响,不算太严重.但从另一个观点求得的加速度出了问题:在此匀变速运动中应当满足hBC-hAB=gt2,其中t=0.02 s,以此逐差法求得g=11 m/s2.两种计算上应该都没问题,但是结果矛盾,参考文献[1]认为由这道题的相关数据既然可以算出如此不合理的加速度,所以是出错了题.虽然文献[1]用的是另一道数字不同的题干,但可见这种情况普遍存在,亟待合理的解释.

3 逐差法的认识

如果存在4段已知长度hAB,hBC,hCD,hDE,就可以求重力加速度的平均值,利用hCD-hAB=2gt2和hDE-hBC=2gt2分别求出g后相加除以2.为什么不是相邻的两段相减求出3个g值取平均呢?因为你会发现这样相加后消掉了hBC,hCD的数据,误差更大的原因是使用的数据更少.对于海南卷中的这道题,用逐差法求加速度,方法正确但所用的数据范围过小(A至C之间)也会导致大的误差存在,不妨就从测量误差来估计一下:根据刻度尺的最小分度,我们可以估计每个长度测量值的误差大小在0~0.000 2 m,而求g的表达式为

用到了4次测量值,估计分子的不确定度在0.000 8 m范围内,但观察分母为0.022,相当于将此误差放大到2 500倍,所以g值的误差大小估计在0~2之间,那么得到那样的数据就可以理解了.相比之下,v2=2gh的观点则是用上了足够大范围的数据(从起点开始的位移),应该更具有说服力.

4 全位移算法的误差估计

5 图像的观点

vA=vB-gtvC=vB+gt

代入数据得

vA=3.704 m/svC=4.096 m/s

分别平方作为纵坐标,再以3个点的下落高度h为横坐标作出了图2所示的直线拟合(Origin软件),可见毕竟存在误差,直线是不过原点的,而下方的直线方程表达式y=A+Bx里,斜率B即为2g,可算得

g=9.799 7 m/s2

图2 v2-h直线拟合图像及相关的数据

这当然跟我们用9.8 m/s2的加速度去反推在A,C点的速度有关,所以第2次用计算值g=9.68 m/s2,求得

vA=3.706 4 m/s

vC=4.093 6 m/s

再次作图(图未显示)后得到新的直线方程表达式如图3所示,算得

g=9.679 69 m/s2

虽然这个值基本上也是默认加速度为9.68 m/s2而得到的,但仔细观察这两个直线方程的截距,第2次的-0.004 08 m2/s2极小,明显更加过原点了,说明加速度为9.68 m/s2是可信的,因为一般保持在O点速度为零并非难事.

图3 第2次作图后得到的数据

再仔细思考一下,这两次直线的截距都是负值,显然不能对应任何O点的初速度,应该是源于那几个测量数据的误差;负的截距会导致偏大的斜率,说明这几个数据点本身就可能会造成加速度测量值比真实值(或者说是均值)偏大,而如果这个误差再集中在小尺度范围内被放大(一次逐差的计算),是否在一定程度上支持了那个g=11 m/s2的出现呢?但是与文献[1]中一样,逐差计算值都不是偏小而是偏大很多,深层原因还有待广大同仁进一步研究.

6 总结

实验是不容作假的,通常出题也会尊重事实;打点计时器的内容我们研究的很多,用来求重力加速度其精度还可以接受,通常编成习题时没必要在数字上再进行处理.逐差、全程、作图都是正确的求重力加速度的观点,只是偶然误差在小范围的数据中体现得更加明显一些,由此即认为题目出错是值得商榷的.虽然这里的推导也很不严密,但从多个角度去理解实验事实,不失为一种科学的研究手段.

猜你喜欢
计时器作图重力
疯狂过山车——重力是什么
松鼠的计时器
巧用三条线 作图不再难
反射作图有技巧
重力性喂养方式在脑卒中吞咽困难患者中的应用
反射作图有技巧
重力之谜
超高精度计时器——原子钟
三招搞定光的反射作图题
抗缪勒氏管激素:卵巢功能的计时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