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研学后教中践行地理核心素养
——以八年级地理(人教版上册)“黄河的治理与开发”为例

2018-07-25 09:57
现代中小学教育 2018年7期
关键词:研学黄河导图

郑 芝 杨

(广州市番禺区石碁第三中学,广东 广州 511450)

教育部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指出:“研究制定核心素养体系,主要是明确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这一文件的颁布,使核心素养成为推动地理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地理核心素养是个体在社会中生活与生存所应具备的最重要的地理素养,包括最有用的地理知识、最关键的地理能力和最需要满足终身发展所必备的地理品格[1-3]。地理核心素养包括人地观念、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能力四个要素。

“研学后教”是广州市番禺区课堂教学改革的一种模式。课前由教师根据课堂教学目标、学生学情编制研学案,设置学习目标;课堂中把学生分为若干学习小组,根据研学案的指引,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解决问题、提升能力。接着由学生通过课堂学习成果展示,进行生生互教,针对疑难问题,由教师进行点拨。此种模式转变了课堂学习方式,优化了课堂结构,提高了课堂效率,受到了广大师生的欢迎。在此课改模式下,如何提升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完成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正成为地理教学的研究重点。本文以八年级地理(人教版上册)“黄河的治理与开发”为例,探讨如何在研学后教中践行地理核心素养。

一、设置学习目标,体现素养要求

地理核心素养的提出,是对教学目标的升华。笔者以地理核心素养的四个要素为参照,思考“应该重点践行哪些素养”及“如何践行”。在解读原来三维教学目标的基础上,结合本节课课程标准要求,设置了本课的学习目标(如表1所示)。

二、准确进行区域认知定位,培养综合思维

1.开展自主研学,进行区域定位

为了让学生对黄河进行准确的区域认知和定位,在研学案设置时,进行了知识链接,提供“中国的省级行政区域图、中国地形分布图、中国干湿地区的划分图、中国气候类型分布图、中国主要河流分布图、上游某地气温曲线图、上游某地降水柱状图”。学生在此基础上,读“黄河流域图”,根据前一节学习的分析概括河流的基本思路,迁移已有的知识与能力,开展自主研学,形成对黄河的大致认识。

表1 “黄河的治理与开发”学习目标及其核心素养的体现

2.引入思维导图,培养综合思维

地理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在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形成综合性的分析思维和综合思维至关重要。思维导图作为可视化的工具,可以把不可见的地理综合思维变得可视化,更具体直观地表示各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引入思维导图,有利于学生深入理解各地理要素之间的联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素养。以“黄河的忧患”这一环节的思维导图(如图1)为例。

图1 “黄河的忧患”思维导图

由图1可知黄河上游、中游、下游存在的环境问题、形成原因和治理措施三者之间的因果联系。由于治理黄河的关键是治沙,因此,了解上游、中游、下游的“水”和“沙”两者之间的矛盾,对于黄河治理措施的提出至关重要。“黄河源头的水,到了下游为什么会形成地上河?”这是因为中游发生了水土流失,水土流失是因为流经黄土高原,这就与黄土高原的自然地理特征和人文地理特征联系起来。然而,上游的水土关系与中下游截然不同,上游除了部分地区用于水能发电、宁夏平原和河套平原用于灌溉之外,绝大部分地区荒漠化严重,并且初春时节还会发生凌汛。这就把北方地区(中下游)和西北地区(上游)的气候、地形特征作了一个对比(各河段环境问题的产生在于不同的河段存在自然地理差异,人类活动更加剧了这种差异),进而提出治理措施。各要素之间环环相扣,有助于培养学生形成综合思维。

三、引导学生合作探究,渗透人地观念

“研学后教”课堂教学模式,强调以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为主的小组合作学习,构建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师生双向互动的高效课堂[4]。人地观念是对人地关系的认识、理解和判断,是地理学和地理教育的核心观点。笔者认为,在地理核心素养四要素中,渗透人地观念在本节课中是最重要的。

千百年来,中华民族的兴衰与黄河息息相关,其中蕴含着深刻的人地思想。黄河的水患是关系着中华民族发展的“热点问题”,了解黄河各河段产生的问题及其原因,是为了治理与开发黄河,同时为学生树立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及人地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不断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社会责任感。因此,探究问题可以这样设置:“黄河为中华文明的发展作出了哪些巨大的贡献”“通过图文资料,总结出黄河的上游、中游、下游各有哪些突出的环境问题”“分析黄河上游、中游、下游环境问题形成的自然和人为因素各有哪些”“针对各河段存在的问题,应采取什么措施?”

四、开展课外拓展,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这是地理课程标准最基本的理念,说明了应该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素养。因此,研学案的“拓展延伸”部分,笔者提出了一些开放性题目:“假如你是水利局局长,你会如何治理黄河的灾害”“为什么黄河下游会发生海水倒灌?”“世界上很多大江大河的入海口都出现了繁华的大城市,比如珠江口的广州、长江口的上海、尼罗河口的开罗等,可是处于黄河入海口的山东东营,按经济水平却只是中国的三线城市,为什么它没有能够发展成为像上海、广州这种级别的一线大城市呢”“珠江有没有出现类似黄河方面的问题呢?”要求学生课外找资料解决问题,有条件的学生甚至可以实地考察。

综上所述,通过设置学习目标;利用知识链接开展自主研学进行区域定位,引入思维导图培养综合思维;引导学生合作探究,渗透人地观念;开展课外拓展,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等四个步骤,在“研学后教”课堂模式中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广州市番禺区的“研学后教”已经进入改革的成熟阶段,就地理学科来说,大量的研学案例都以完成课程标准、践行核心素养来进行设计。在教育改革以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目标的背景下,“研学后教”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作为地理教育工作者,今后应更加积极地加以实践探索。

猜你喜欢
研学黄河导图
研学是最美的相遇
The Visit to Youth Science and Education Center研学是最美的相遇
借思维导图算24点
多彩黄河
黄河宁,天下平
角的再认识思维导图
依托研学旅行 实现实践育人
『黄河』
研学之旅
党的十九大报告思维导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