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口红利开发背景下老年人再就业意愿实证分析

2018-07-25 02:29
许昌学院学报 2018年7期
关键词:老龄化意愿样本

连 茜 平

(广东工贸职业技术学院 工商管理系,广东 广州 510000)

为了应对老龄化社会问题,联合国及西方国家提出健康老龄化、积极老龄化以及生产性老龄化的价值理念,强调老年人的正面形象与社会价值。世界各国的实践也证实,老年人参与有经济贡献的活动对个人、家庭和社会都有十分重要的价值。比如,美国的研究报告指出,2010年美国老年人贡献给家人和社区的照顾服务时间的经济总价值是4500亿美元[1]。人口老龄化是社会发展的普遍现象,根据国际标准,我国在新世纪进入老龄化社会。面临老龄化社会的挑战,我们需要采取积极的态度和应对措施。我国学者近年也提出了开发老年人口红利的主张,认为应当帮助我国老年人树立积极的社会角色和形象,实现老年人的再社会化以及由此创造新的价值贡献[2];应该在全社会构建起一个更为宽泛、灵活的就业体系,让精力旺盛、劳动能力强的老人能为社会创造价值[3]。有学者指出生产性老龄化社会建设本身就蕴含着解决应对老龄化社会的对策思路[4]。因此,老龄化社会并不可怕,老年人口不等于失能人口,相反许多老年人具有丰富的知识、经验和技能,是社会宝贵的潜在人力资源。通过深入挖掘,老年人口红利将有可能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新的动力。本文探讨新时代老年人再就业意愿及其影响因素,以期为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

一、资料来源及样本的社会人口学特征

为了解老年人再就业及参加社会公益活动的状况,本课题组在2016年7月至8月间对中山市老年人进行了随机抽样调查。首先从中山市24个镇区中抽取东区、南区、西区、石岐区、小榄镇、沙溪镇作为代表镇区,然后再从这6个镇区中各抽取4个社区。每个镇区发放110份问卷,共发放660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624份,有效率达94.54%。调查样本从性别来看,男性254人,占40.7%,女性370人,占59.3%。年龄主要以70岁及以下为主,占87.5%,70岁以上的样本占12.5%。

调查显示,参与本次调查的对象中,文化程度在初中及以下的人数较多,共占74.4%。其中,文化程度在小学及以下的人数所占比重最大,为42.5%;高中、中专文化程度者占19.6%,而大学学历的人数最少,仅占6.1%。

调查的样本多是70岁及以下老人,有87.9%的样本配偶健在,只有12.1的样本是单身状态。

在健康状况方面,57.9%的被调查老人自评“良好”,30.4%自评“一般”,11.7%自评“有慢性疾病或有较严重的疾病”。

59.3%的被调查老人在城镇居住,40.7%居住在农村。

被调查者退休前的职业中农民(25%)、国有和集体企业从业者(17.8%)、民营企业从业者(16.5%)所占比例较大,而退休前在党政机关(2.4%)和事业单位(9.3%)从业的所占比例相对较小。

二、老年人退休后再就业状况的描述分析

(一)老年人退休后再就业意愿不强

调查显示,退休后有32.8%的老人有不同程度的再就业现象。可是,在问及“退休后是否愿意继续工作”时,只有21.6%的老人回答愿意继续工作,不愿意再就业者占到样本的78.4%。调查发现,农村老年人对再就业表现出较强的意愿。大多数农村老年人都肩负着维持家庭生活的责任,且大多数农村老年人比城市老年人的社会养老保险金低,出于经济的原因,农村老年人的再就业意愿相对较强。另外,大部分农村老年人对退休无明确概念,他们通常都是活到老干到老;而城市老年人在经济条件许可的前提下,大多希望退休后可以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而不是选择二次进入劳动力市场。

那么,老年人退休后不愿意再就业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呢?如图1所示,老年人不愿意再就业的原因,其中,在家照看小孩(28%)、家务活过于繁重(21%)以及身体状况不好(19%)是主要原因。其次参加老年休闲娱乐活动(8%)、找不到合适的工作(6%)、认为老年人不再适应劳动力市场的需求(4%)也是他们不愿意再就业的原因。

(二)老年人再就业的主要障碍

调查显示(见表1),目前老年人认为再就业面临的最大障碍是身体状况不好(57.7%),其次,就业市场不愿接受老年人(54.8%)、老年人的知识和技能跟不上市场要求(43.4%)以及家庭成员不赞成(31.6%)占比都相对较大,并有26%的老年人认为社会对老年群体再就业有歧视。由此可见,目前老年人再就业面临的主要障碍是由个人因素、社会因素以及家庭因素三者共同作用所导致的。个人因素主要是身体状况不好以及跟不上社会发展的步伐;社会因素则是就业市场还存在不愿接受老年人再就业的歧视现象以及现在我国关于老年人再就业的相关政策措施还不够完善;而在家庭因素方面,很多老年人会因为家人的反对而不会选择再就业。

图1 退休后老年人不愿再就业的原因

表1 老年人再就业存在的障碍

(三)传统养老观念给老年人再就业带来一定困难

当问及“如果出去工作,您认为您的家人会支持您吗”,近六成的老人认为家人不会支持,这还没有考虑农民身份的老年人的选项。老年人退休后没有再就业且不愿意再就业的事实表明,老年人再就业尚未得到老年人及社会大众的普遍认同,劳动力市场上存在不少歧视老年人再就业的现象。这与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孝道”观念及“面子”观念有很大关系,大多数老年人的子女都不愿让父母退休后再就业,认为父母退休后就应该在家养老或照顾家庭。

(四)实现自我价值是老年人再就业的驱动力

调查显示(见图2),促使老年人退休后再就业的首要因素是家庭经济压力(46.1%),其次是想要发挥余热,实现自身价值(21.2%)。对后者来说,金钱并不是驱使他们退休后再就业的动力,更重要的是实现自我,创造个人价值。另外,受周围人影响(4.1%)选择退休后再就业的人数最少。由此可见,家庭经济状况以及个人实现自身价值因素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老年人退休后再就业的意愿。

图2 影响老年人再就业的主要因素

同时调查发现,老年人参与公益服务的意愿较强。调查显示,退休后愿意从事社会公益或做义工的占62%,不愿意的占38%。在促使老年人退休后参加公益活动或做义工的因素中,想发挥余热(30.99%)、自我兴趣(22.31%)以及提升自我(20.81%)的人数所占比例较大,受周围人影响而参与公益服务活动的(9.43%)人占比较小。由此可见,大多数老年人都愿意参与公益服务活动,从而发挥余热以及提升自我,为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三、老年人退休后再就业愿意的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

为了进一步了解老年人退休后是否愿意继续工作,以调查样本的个体特征及以上分析的有关项目为自变量进行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

表2是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包括引入模型的变量以及常数项的系数值( B )、标准误差( S.E )。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得到检验P值为0.518(见表3),说明由预测概率获得的期望频数与观察频数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即模型拟合较好。

表2 老年人再就业意愿的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注:以不愿意为参考类别,*p<0.05,**p<0.01,***p<0.001

表3 Hosmer 和 Lemeshow 检验

四、结论

统计结果显示,性别、年龄、居住地、文化程度、婚姻状况,甚至退休前的职业及对延迟退休的态度对再就业意愿影响都不显著。身体健康的老年人相比有慢性病的老人来说,更意愿再就业,表现显著;退休后,有再就业经历者比无再就业经历者更愿意继续工作,是无再就业经历者的198倍,非常显著;不愿意从事社会公益工作的老人更意愿再就业,是愿意从事社会公益工作的老人的2.7倍;家人不支持再就业,统计意义显著。

老年人口预期寿命和健康预期寿命的延长,老年人口数量和比重的提高,意味着可以利用的老年人力资源和老年人力资本的存量在增加。因此,在充分认识老龄化过程对于经济社会带来诸多挑战和不利影响的同时,我们也需要以积极态度思考和应对,迎接“老龄化”挑战,发掘老年人口红利,培育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动力。

猜你喜欢
老龄化意愿样本
健全机制增强农产品合格证开证意愿
老龄化研究如何改变我们的生活
老龄化社会下老年心理变化的应对
用样本估计总体复习点拨
推动医改的“直销样本”
随机微分方程的样本Lyapunov二次型估计
充分尊重农民意愿 支持基层创新创造
村企共赢的样本
应对老龄化 中法共同课题
An Analysis on Deep—structure Language Problems in Chine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