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
谢立峰
1.教师对习题教学的观念欠重视,习题课被当成普通的“讲题目”,仅仅对教学内容的简单重复,无新意,教学低效甚至无效。
2.习题课中教师所讲内容过多,学生缺乏思考,只是被动地接受,并未掌握这节课本应学到的处理物理问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例如学生经常反映,教师所讲的内容都听得懂,课本也看得明白,可遇到习题就不会做。
3.学生对物理习题产生畏惧心理,缺乏自信心,课堂上的低效,课后的时间不充足,直接导致物理成绩难以提高。
建构主义理论提倡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知识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被灌输的对象。教师是知识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灌输者,教学中既要强调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又不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
而变式教学符合这一理论,通过例题及变式题,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促进培养学生参与意识;激发学生悟的意识,促进知识的迁移;激发学生变的意识,促进学生多元化的发展。在教师适当的引导下,达到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教学内容为匀变速直线运动习题课。
【例题】某汽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若v0=2 m/s,a=2 m/s2,求第3 s内的位移。
【解析】方法一:v1=v0+at1①
方法二:用位移公式分别求出前3 s的位移和前2 s的位移,然后通过作差得到结果,解答略。
方法四:作出v-t图象,用面积表示位移,解答略。
该题可以一题多解,适合引导学生尝试运用不同的公式进行求解,从而理解各个公式的含义以及适用条件。还可以从各种变式进行知识的拓展和迁移。
【变式1】若汽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依次经过A、B、C三点,xAB=10 m,xBC=20 m,vA=1 m/s,vC=11 m/s,求vB。
【变式2】若汽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且在连续相等的 2 s 内位移分别为20 m和30 m,求加速度a的大小。
【解析】由Δx=aT2得a=2.5 m/s2。
【变式3】若汽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且经过连续相等的50 m的时间分别为4 s和2 s,求加速度a的大小。
【变式4】若汽车刹车为匀减速直线运动,最后1 s内的位移是4 m,求加速度a的大小。
【分析】以上4个变式属于公式类问题,学生的难点在于做题时如何选取合适的公式求解。因此教学过程要引导学生挖掘题目条件,明确公式的适用情况,可以归纳为“有时速与位,无时速方差,相等时间逐差法,不等时间均速法”。
【变式5】若汽车刹车,v0=10 m/s,a=2 m/s2,求6 s内的位移大小。
【解析】注意刹车问题的停止时间,答案为:x=25 m。
【变式6】一质点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运动,a1=1 m/s2,经过2 s后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大小为a2,再经过2 s后恰好回到出发点,求a2。
【解析】质点2 s末开始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则
v=a1t①
联立方程得a2=3 m/s2。
【分析】以上两个变式分别是匀减速直线运动中的刹车类和往返类问题,解题的关键就是分清匀减速直线运动的类型,尤其要小心刹车类问题,避免盲目代公式。
【变式7】汽车从A地静止出发,沿直线驶向B地。汽车先以a1做匀加速运动,然后做匀速运动,最后以a2的大小做匀减速运动,到达B地速度为零,已知AB相距L,那么汽车该怎样行驶时间最短?最短时间是多少?
【变式8】在变式7的题设下,已知a1=2 m/s2,a2=2.5 m/s2,L=125 m。(1)若汽车在该路段最大速度为10 m/s,求最短时间;(2)若汽车全程用时20 s,求最大速度。
【解析】该题比变式7多了最大速度的限制,因此需要判断是否在20 s内达到最大速度。答案为:(1)17 s;(2)7.52 m/s。
【变式9】体育老师带领学生做了一个游戏,在跑道上距离出发点32 m、100 m的直线上分别放有1枚硬币,游戏规则是把这2枚硬币全部捡起来(捡硬币时,人的速度为0),比较谁用的时间最短。已知某同学做匀加速运动和匀减速运动的加速度大小均为2 m/s2,运动的最大速度不超过10 m/s。求该同学捡起2枚硬币所需要的最短时间。
【解析】该题是前两个变式的拓展,求解时一定要注意最大速度的限制。答案为:t=19.8 s。
上述变式是以汽车的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情景为例,归纳出的匀变速直线运动常考的一些求解问题类型和解题方法,对学生分析运动的思维有一定帮助。
1.要防止过于简单的、起不到调动学生学习物理积极性的变化。要质变,即围绕高中物理重点内容、重要定理及定律为核心进行变式,突出不同规律之间的相互联系。
2.要注意问题设计的递进性。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变式设计的问题应贴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由易到难,梯度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
3.要体现主体参与的原则。不但要使基础好、能力强的学生“吃得饱”,而且要让基础较差的学生“吃得了”,全员参与,共同构建理想的物理学习环境,使全体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通过练习,能力有所提高。
4.教师小结。教师必须分析学生解题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及产生原因,归纳学生练习中好的解题思路和方法,提高教学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