贤宗法师:万般自在的“佛系”人生

2018-07-25 10:38杨佩佩,贤宗法师
杭州 2018年24期
关键词:佛学院佛学佛系

慈济众生,慧泽万物,为世人点一盏心灯;心如明镜,万般自在,为俗世执一份清凉。有人评价,贤宗法师乃“真修行人”也,他说,修行不是远离生活,而是学会生活。

主持人

杨佩佩 《杭州》杂志人文访谈“对话”栏目记者

嘉 宾

贤宗法师

号宗雄,福建人,中国佛商论坛的发起人,浙江省佛教协会副秘书长、嘉兴市佛教协会会长、香海禅寺方丈。

主持人:贤宗法师,据说您自幼事佛,后来到香海禅寺,推广佛商理念,请问您有怎样的一段成长经历?

贤宗法师:4岁那年,我的母亲得了一场大病,家里四个孩子都无人照看,于是就把我送到伯父那里。伯父是一名寺院住持,他的寺院很小,住了30多位老人家,自耕自食,就像一个小型“养老院”。这种现象在福建很常见,许多老年人都喜欢住在庙里。我小时候肥嘟嘟的,甚是可爱,很受老人家欢迎。后来,母亲病愈,我就回家了。寺院的老人们很舍不得我,给我母亲做思想工作,希望我回寺院。小时候的我很贪吃,觉得寺庙里有许多好吃的,于是又回到了寺院。从此,我便与寺院结缘。

寺院的生活并不枯燥。1984年,我来到宁德市支提山华严寺,当时寺院组建了一支生产队,每天吃完早饭,我就跟着生产队一同在荒山里开公路、砍树、挖石头。我们是在劳动中修行的。

随后,我考上福建佛学院预科、闽南佛学院本科,1990年毕业后来到宁德市佛教协会,协助主持编写佛教志。两年后,我又回到到佛学院教书,一教就是8年。后来,由于理念不合,包括我在内的一批老师相继离开了佛学院。于是,我来到嘉兴桐乡香海禅寺,投身建设道场。

长三角是商业最发达的地方,我在道场接触到许多企业家,希望用佛学的智慧,化解他们的痛苦和压力。帮助一个企业家,就意味着帮助一个团体。假如企业家能用此生的努力,将产品做到极致,并且一代传一代,那么中国的企业也会像日本最古老的家族企业金钢组那样生存1400多年。而这背后,是信仰的力量。

主持人: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禅学是一门玄之又玄的学问。您一直致力于推广具有普世意义的禅学,提出“禅修加一切”的“禅修+”概念。如何将禅修融入普通人的日常生活?

贤宗法师:所谓“禅修”,是冥想、静滤,传统的解释是独一静处,专精思维。如今,有很多人误解“禅修”,认为打坐就是迷信。其实,禅修是一种修身养性的方法,每个人都可以禅修。

我们可以把“禅修”想得简单些,比如,无聊的时候,你就双眼虚空,全身放松,两手安放,一呼一吸,让身体自然打开,进入禅定。一个人的力量不是来源于金钱、事业,而是来源于自我认定的思想境界与宁静的状态。未来社会的竞争,不是财富与地位,而是内在的宁静与强大。禅修,修的是你一生的行为,是这颗不正的心。

曾经有一个高尔夫职业运动员告诉我,他发现,禅修可以与高尔夫有机结合,使注意力集中,有助于打球。有次,我和一位山水画家聊天,我说:“笔、纸、墨都只是工具,你应该忘掉你的工具,包括过往大师的技巧,将精神专注于绘画,用笔墨淋漓尽致地释放这个世界的喜怒哀乐。这样,你的画才是独一无二的、富有灵魂的。”

生活,就是一场修行,所以说,“禅修加一切”是没有问题的。禅修,可以让人更加和谐、包容、舒畅、灿烂,在自己的领域里,专心创造自己的价值。这样的人,世人也都会喜欢。

主持人:您说《心经》中蕴含着无上的智慧,能让我们学会关照自我,免却内心的苦痛。它能教给我们哪些做人做事的智慧?

贤宗法师:《心经》的经体是《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是一部内容极其丰富深远的经书,包含着佛学智慧思想的精华。佛教中的“般若”表示“智慧”,而“心”是内心,表示根本与精髓。人世间,我们要想把事情做到最好,靠的是智慧、信念、格局、胸怀和眼界。《心经》便是提供这些营养和智慧。

《心经》一直在讲“无”,“无”就是“破”。当一个人任何东西都可以“破”,也就是说,把所有内心的挂碍都拿掉的时候,你就能盛起一切。我们的挂碍很多很多。当把你内心的执着、挂碍都拿掉的时候,反而能轻松地全身心投入,能做到最好的状态。你要追求名,就要破除名;你要追求利,就要破除利。佛学说,不破则不立,破立是相互存在的。

《心经》还有另一个关键词——“观”。要“破”,首先要自知,这就是“观”。观照自己的内心在哪里、担心在哪里、定位在哪里。儒家言“行之不得,返求诸己”,当你走到人生坎坷处,一定要回来自我观照,反省自己,这与佛法思想相通。2004年,我来到香海禅寺建设道场,当我面对这片空旷的荒地时,我无数次地问自己:和尚到底干什么的?佛教的存在到底是什么?佛教在所有宗教当中体现一种什么样的状态?宗教、哲学、思想、政治在未来人类当中又体现一种什么样的关系?我不断问自己,当每一次思想提升时,我发现自己不会活在自我狭隘的思想观念里。在不断自我询问、面对内心的过程中,自我感知便越来越清晰。实际上,这种力量就来自于观照。

主持人:能说说您的日常生活吗?这些年来,有什么让您印象深刻的人与事吗?

贤宗法师:我们每天固定打坐一个小时,看一些不固定的书目,但是《道德经》是每日必读的。我们组建了读书会、微信公众号,定期更新文章,在大量的书中挑选合适的书目进行推荐。每天还有开会、练书法、看电影等。我最近还在学外语,紧跟现代潮流。

每一次自我挑战后,都会是一个美好的回忆,尽管过程一点都不美妙。我们经常在最热的八九月里,三四十个人一起在沙漠里徒步20多公里。沙漠里气温有五六十度,为了防止晒伤,我们将暴露在外的皮肤全部包紧。徒步结束后,衣服全部湿透、褪色,早上穿着的蓝色汗衫,晚上回来就变白色了。其实,沙漠徒步就是自我挑战,每一次濒临崩溃,也最能看出一个人的意志。

主持人:如今,“佛系”一词成为网络流行热语,表示一种怎么都行、不大走心、看淡一切的活法和生活方式。您怎么理解这个爆红网络的“佛系”生活?

贤宗法师:“佛系”爆红,缘起年轻人的解压需求,他们希望以一种“什么都行”的方式来释放压力。佛学所提倡的,并不是可以无选择地、无条件地行动,而是随着因缘、有条件地去做些事情,是有作为的表现。很多人对“佛系”有一种消极的解读方式,其实佛学一点都不消极。佛学表达了一种智慧,要求我们明确人生目标,明辨所做之事是否按照目标正常推行。在与目标、方向没有偏离的前提下,表现一种随缘的态度,这才是正确的。

佛学主张:“因上努力,果上随缘。”“果上随缘”的前提是要“因上努力”,即我们要将事情做到极致。佛学所宣扬的,是让每个人成为自己生命的主人,不被欲望、名利所驱赶。短暂人生,天地之间,我们要活出最精彩的自己,这是一种积极的力量。我经常向别人推荐《三傻大闹宝莱坞》这部电影。绽放自我,享受鲜活生命;俯瞰万物,不为名利所束。追求卓越的同时,成功自然相伴。

主持人:您认为,在现代社会生活中佛教文化有何意义和作用?

贤宗法师:不管社会走向何种状态,佛教都要与人相伴,帮助他们更快乐、更健康、更圆满地度过人生。我们永远出于一颗简单朴素的心,在为现实社会服务。

我们寺院有个读书会,每个月会寄给会员至少两本以上的书。我们是不是就一定要挑选佛书才对呢?其实不然,我们也推荐大数据、人类简史等方面的书,以前我还推荐过基督教的《与神对话》,天主教的《德兰修女传》。当你的心打开的时候,你的心就可以包容世界。每个人选择自己合适的信仰作为人生的支点,这都是极好的。我们应该要有这种胸怀和格局、包容和接受,而不是排斥、担心、害怕。佛教在汉朝时期传入中国,当时中国文化已非常发达,佛教与中华文化充分融合并传承至今,这就是我们的历史经验。

宗教对人类社会的贡献在于,可以净化人心,让人更加积极、美好、乐观,而不是毒害人心,引起愤怒等负面情绪。宗教未来的使命是人与人之间的润滑剂,人类的未来需要宗教去和谐。同样的,宗教和宗教之间需要和谐,国家和民族之间也需要和谐。

猜你喜欢
佛学院佛学佛系
Z世代:拒绝内卷,不再佛系
法系妈&佛系爸
弯腰的哲学
弯腰的哲学
你为什么抓住“佛系”这根稻草
佛系青年(双语加油站)
视界
浅析儒释文化融合对石恪绘画的影响
苦厄的修行
壶中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