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小学高年级作文教学生活化的思考

2018-07-24 05:56赵登
读写算 2018年34期
关键词:基本要求策略分析

赵登

摘 要 教师要顺应新时代教育的需求,深入研究、了解、丰富、引导学生的生活,提高学生的生活能力,提高学生有说到写、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高效地掌握基本的习作知识与技能,体会作文的轻松快乐。

关键词 小学高年级作文教学;基本要求;策略分析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8)34-0205-01

“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学尤其如此,如何在一堂课上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变“灌输”为“乐学”,兴趣的激发是一个很关键的问题。本文本着提高对小学阶段的高年级作文教学需求了解,从生活实际出发,深入分析现阶段小学高年级如何贯彻好作文教学的策略。

一、新课标背景下对小学高年级作文教学生活化的基本要求

第一,小学高年级是小学生最重要的过渡期,在此阶段内,学生懂得习作是为了让自己在学习时逐渐掌握自我表达以及与人交流的基本技能。

第二,作文教学的生活化主要是注重于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习惯的培养,让学生有意识的丰富自己的见闻,敢于发表自己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

第三,加强学生对作文内容真实性的追求,注重作文中情感表达的真实性,让学生能够根据作文题目的要求,做到分段表述。

第四,作文的完美呈现离不开作文修改,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自主互助修改作文的能力,让学生懂得与他人交换修改,合作学习,让学生的作文水平有一个循序渐进的提升。

一直以来,作文教学都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要提高作文教学的质量,小学语文教师必须注重作文课堂教学的生活化。作文源于生活,“生活化”作文教学能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水平,是新課改形式下作文教学的必然选择。基于此,本文主要采取以下措施来实现小学作文教学的生活化。

二、小学高年级作文教学生活化的基本策略

(一)注重写作内容的生活化体现

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生活化,首先从根本上做起,注重教学内容的生活化。一方面,小学语文教师应引导学生积极地去体验生活,让学生提高对生活的认识,从生活中积累写作素材。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随时地将生活中的所感所想、所见所闻以及美景记录下来,如“春日刚刚发芽的柳树”、“河水中嬉戏的鸭子”“夏日里瓢泼的大雨”等,通过这些生活的细节,提高学生对日常生活细节的关注。另一方面,小学语文教师也需要从教学的基本需求出发,适当地组织活动,积极鼓励学生参与,让学生真正的感悟生活,并谈谈自己的想法和收获,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例如,教师以“春游”为主题,组织春游活动,春游结束后,让学生积极表达自己内心对纯肉所见所闻的感受及所欣赏到的美景,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有效的实现了作文教学内容的生活化,也提高了学生对生活的观察力以及语言组织与表达能力,有利于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

(二)培养学生生活化写作技巧

在学生生活中,课堂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但是,课外实践也是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给予学生充足的阅读实践时间,注重写作训练方式的生活化,让学生产生一种比较惬意的心境。并且,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需要深入了解学生基本写作需求,让学生了解写作素材的生活来源,用最简单的方式让学生掌握相关的写作技巧,或者教师积极组织相关的作文写生活动,让学生进行相关的写作训练。例如,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鲸》时,在课后设计相关的作文练笔,如:让学生根据自己对课文的理解,以“鲸的自述”为题,写一篇短文。这样的方式,学生很容易就能学到写作的方式技巧。生活丰富多彩,有名山大川,有乡间景色,有飞禽走兽,有虫鸟游鱼……所有的自然万物都是语文写作的灵感源泉,在四季的变换中,这些美好的事物赋予了人们太多的想象和情感寄托,例如《致橡树》《静夜思》等等。

(三)注重作文表达方式的灵活性

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多观察,以丰富生活,积累情感;多思考,以获取灵感,提高认识;多练笔,以表达意愿,巩固技法。在小学作文教学中,语文教师要不断拓宽学生生活的领域,引导学生从“我”的世界走向“周围的世界”,从“我”的生活走向“社会群体”的生活。作文的生活化,就是学生在作文中充分展示丰富多彩的物质世界和学生自己五彩缤纷的内心世界,让学生在语言表述中透露出小学生应有的童心、童趣、童乐,注重学生真情实感的抒发,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会作文。

(四)打造“生活式语文写作”平台,使学生开阔眼界,热爱生活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对语文写作教学来说,这句话尤为适用,学生只有走出课堂,多出去看一看祖国的大好河山,多感受一下社会现实生活,才能增长知识、开阔眼界,同时认识生活的美好,培养自己对生活的热爱之情。生活丰富多彩,有名山大川,有乡间景色,有飞禽走兽,有虫鸟游鱼……所有的自然万物都是语文写作的灵感源泉,在四季的变换中,这些美好的事物赋予了人们太多的想象和情感寄托,例如《致橡树》《静夜思》等等,而无论是眼界开阔还是热爱生活,都是小学生“写作生活化”习惯的具体表现。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作文是生活的再现、反映、创造,“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教师要顺应新时代教育的需求,深入研究、了解、丰富、引导学生的生活,提高学生的生活能力,提高学生有说到写、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高效地掌握基本的习作知识与技能,体会作文的轻松快乐。

参考文献:

[1]曹宇玲.让作文教学回归本色——小学作文生活化教学的点滴体会[J].考试周刊,2018(32).

猜你喜欢
基本要求策略分析
创新教育督导方式 推动学校内涵式发展
贵州民歌引入音乐教育的策略分析
当前我国专业英语教学的现状与策略研究
克服品牌设计障碍的基本要求及对策
服装电子商务发展浅析
关于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思考
完善计算机通信网络安全的策略分析
技师学院体育运动项目战术训练要求研究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开展团体心理辅导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