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2018-07-24 05:56冯祖武
读写算 2018年36期
关键词:体育教学途径改革

冯祖武

摘 要 随着时代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体育活动,体育强身健体观念得到普及。因此,在教学中,体育与健康课程也进行了相应改革。虽然新课标要求以学生为主,让他们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处,但对于体育教学来说,由于受到传统教育模式影响,它还没有将新课标的要求切实落实,特别是初中体育与健康教育。本文主要通过研究初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现状,并对改革途径进行进一步分析。

关键词 初中体育与健康课程;体育教学;改革;途径

中圖分类号:G804.85,D651.1,TH16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8)36-0181-01

新课标要求学校在学生教育方面更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同时还要培养学生应用知识的思维,将所学知识和实际生活相结合。对于体育课程来说,要以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为主,这种意识的培养要从塑造力很强的初中学生身上着手,然而,初中体育与健康课程目前却存在诸多问题。

一、初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现状

(一)教材内容滞后。新课标普及使学校将以人为本作为教学理念,越来越重视学生的素质教育,但在实际教学中这种理念还没有得到真正贯彻实施,最直接的体现就在教材内容上。初中体育与健康课程虽然适应新课标做出了一定调整,但其主要内容却没有太大变化。初中体育与健康课程中的实践活动,主要以学生列队做操、拔河等形式为主,但随着时代发展,这些体育活动已无法吸引学生[1]。

(二)授课方式单一。很多体育老师授课按照教材要求,在体育课上要求学生跑步,在实践活动中多采用传统的队列体操活动形式,教学内容缺乏新意,授课方法比较单一。体育老师并没有从意识上认识到以人为本的新型教学模式包含的意义,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不注重学生感受,很少开展学生感兴趣的体育活动。

(三)教学目标单一。由于体育老师没有及时认识到新课标要求,其思想受到传统教学模式影响,注重学生成绩,授课只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在这样的目标影响下,体育老师缺乏对学生自主能动性的培养,这里的自主能动性主要指培养学生强身健体意识。学生没有自主能动性,导致体育核心素养没有培养基础。

(四)教学模式缺乏完整性。完整的体育授课模式应该有热身准备、内容教学、放松活动三个环节,但在体育教学中,有的授课老师直接进行内容教学,缺少热身准备和放松活动。这种不完整教学模式不注重学生本身,学生在学习体育内容时也不主动积极,这种情况造成体育教学效果达不到预期。

(五)师资水平参差不齐。在传统教学模式影响下,依然存在学校不重视体育课的现象,虽然会安排学生进行体育教育,但时间偏少。在这种氛围下,体育老师不受重视,自身对于体育课的认知会出现偏差。同时,体育专业毕业生很少愿意投身初中体育教学中,因此初中体育师资力量比较匮乏,教学能力和水平参差不齐。

二、初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改革途径

(一)增加理论教学,培养学生体育精神。初中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实践活动内容有些落后,但理论知识却经久不衰。因此,在初中体育与健康课程中应增加理论知识授课时间,比如教学生田径基础理论知识,让学生了解田径分类、计赛方式、田径历史、田径赛事名人等等,还有其他类型重大赛事的裁判标准和裁判方式等。相比于传统的体育实践活动,这些理论性知识结合时代发展,会激发学生对体育的兴趣,提升他们进行体育锻炼能动性,最重要的是让学生理解到体育精神,继而培养体育精神。

(二)培养新型体育师资,活化授课方式。体育老师是初中体育与健康课程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体育老师有较高的教育意识才会让初中体育与健康课程达到切实的教学效果。新课标对初中体育与健康课程师资队伍的要求越来越高。基于此,初中院校也应加强对优秀体育师资的引进工作,建设有新教学概念体育师资团队,培养新型体育师资,提高体育老师教学理念[2]。体育教师资水平提高,老师在授课期间才会更加重视以人为本,采用学生普遍感兴趣的内容开展实践活动,其授课目标也会随之改变,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在新理念的引导下,体育老师的授课方式也会随之活化,比如进行一场篮球赛,培养学生的体育竞技意识。

(三)创新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兴趣。新课标普及各个科目都在进行相应调整,改革教学模式成为调整的主要内容。对于初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来说,已经无法满足学生的知识需求。因此,初中体育与健康课程不仅要在内容上进行创新,其授课模式也应及时创新。对于学生来说,他们最直观的感受就是授课模式改变,将授课变为学生感兴趣或喜欢的模式,能增加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比如在教授学生快速跑、弯道跑、障碍跑、接力跑等知识时,可以采用分组实践模式,即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进行比赛,在比赛中让学生认识到跑步类型之间的区别,并掌握运动技巧。这种以人为本的教学模式能够凸显学生主体形象,有助于激发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培养他们自主进行体育锻炼的意识。

(四)根据个体差异优化评分标准。学生个体存在差异,在体育课堂上,这种差异性通过身体素质显示出来。传统教学模式中,体育的评判标准都是统一的,这种评判标准不注重学生个体差异,存在不合理之处。对于初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来说,它的主体是初中生,因此改革评价标准时,应以学生特性为主,注重他们在运动状态中的表现,而非运动结束后的状态。同时,为增强学生的主人公意识,在评分过程中,应增加学生评分,采用互相评价、自我评价,然后结合老师的评分得出最后的综合成绩。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初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中存在诸多不足之处,认真分析这些不足方面,并对此进行针对性改革,才能使初中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教学效果达到预期。

参考文献:

[1]王晓婷.新课标下初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新课程(中),2016(8):42.

猜你喜欢
体育教学途径改革
求解含参不等式恒成立问题的三种途径
减少运算量的途径
一图读懂供给侧改革
游戏融入教学建构灵动式体育课堂研究
体育教学中学生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研究
体育教学中的竞争意识培养探究
独立学院大学生体质健康的影响因素分析
改革创新
改革创新(二)
“改革”就是涨价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