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小华 邱桂花
教育家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著名教育学家乌申斯基说:“没有任何兴趣,而被迫进行的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可见,兴趣是学生搞好学习的动力,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学生就会乐意去学、主动去学,就会学有成效。那如何培养学生上体育课的兴趣呢?我谈谈个人的几点粗浅认识。
一、修炼基本功,注重优美的示范
俗话说:“口动百遍,不如手动一遍。”身教重于言教。体育课的学习更是如此。教师熟练、轻松、优美的示范是一种最直接、最实用的教学方法。上课时,教师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积极参与到体育教学中,使学生成为教学的核心,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学中,如果教师只是照本宣科,讲那些枯燥乏味的理论,学生会听得昏昏欲睡,不愿听;如果老师把理论分解为一系列动作,并自己逐个展示,学生会被老师规范、优美的动作深深吸引,并产生也想做出这优美动作的欲望。有了欲望学生就会真正参与到教学中认真练习。可见,教师拥有过硬的基本功非常重要,它能把无声的语言转化为吸引学生的动力,使学生学得更加主动、自觉,从而提高学生的责任心和主体意识。
例如,在“单杠后摆下”动作教学时,我会尽量避免“纸上谈兵”,展现自身规范、优美的动作,给学生美的享受,从而激发学生强烈的练习欲望。在示范时,我还会引导学生从方向、部位、时间上仔细观察,使学生边看边思考。然后再给予充足的时间放手让学生练习。由于学生的模仿性强,通过示范、思考、练习,学生会很快理解掌握这一动作。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二、改变教学方法,激发运动的兴趣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說过:“一个坏的老师奉送真理,而一个好的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这就要求教师要做好学生学习知识的引路人。因此,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激发他们的兴趣和爱好,尊重他们的情感和体验,给学生留有充分的时间参与体育活动。
例如,学生对中长跑普遍存在“厌烦、害怕”心理,除了运动项目本身枯燥外主要原因是在练习的过程中,由于方法不当,运动强度过大,学生根本适应不了。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在中长跑教学中,可以先向学生介绍耐力运动的一般常识,重点介绍“极点”的出现及克服方法,使学生思想上有所准备,从而有意识地调节自己的呼吸和跑速,树立自信心和决心。在练习中,教师可以变换练习方式,如走跑交替练习、追逐练习、分段计时练习等,并对学生及时给予鼓励,树立学生的自信心。这样,跑完后学生虽然疲劳,但是会有一种战胜困难后的喜悦。
再如,在障碍赛跑游戏中,教师可以利用垫子、健身棒、短绳等来作为障碍物,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想象重新对障碍物的次序进行组合来缩短比赛的时间。这样,学生能在比赛中品尝创新和成功的快乐,还能培养学生思维和探究的习惯,使学生充分感受到体育所带来的魅力。此外,教师可根据学生的特长与爱好,对其进行鼓励和培养。如有的学生比较喜爱足球,那么在体育课的教学中可以有组织,并且留有一定的空余时间让他们以游戏或竞赛的方式进行活动,使他们在学习之中既发挥自己的特长,又达到锻炼身体的目标,为他们积极参与体育课教学打下基础。
三、给予鼓励性评价,体验成功的快乐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鼓励、唤醒、鼓舞。”学生对教师往往有一种向师性,教师对学生的表扬奖励,是提高学生自觉性和积极性、增强他们的自信心、鼓励他们再接再厉、不断进步的催化剂。有了这催化剂,学生能主动地努力克服重重困难。因此,在教学中,当学生取得进步和成绩时,我都给予认真表扬,哪怕只有一点点进步,也给予充分的肯定。如在中长跑中,耐力差的学生眼看难以坚持,这时我会带着其他同学用掌声迎候,使他们精神振奋、顽强地跑到终点,潜力得以充分挖掘。再如,在跳高练习中,一些跳不过横杆的学生,一看到横杆就会产生畏惧心理,不敢跳。这时我会先主攻学生的畏惧心理,给予他们信任的眼光,鼓励他们,如“试一试,老师相信你”“相信自己,勇敢一点,你一定能跳过去”等,有了老师的鼓励,他们会渐渐克服心理障碍,积极主动地投入到练习中。当学生有一定进步时,我会及时给予表扬,如“你完成得非常好,再努力,你一定能行”等,肯定学生成绩,让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
四、建立良好关系,营造和谐的氛围
“亲其师而信其道。”平时,我注意个人的师德修养,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去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和学生交朋友,与学生打成一片,以微笑服务学生,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形成了良好的师生关系,学生会乐意接受老师的教导,实现真正的体育娱乐教育。
总之,兴趣不是与生俱来的,它需要慢慢培养。兴趣可以引发爱好,有兴趣就会有动力,有兴趣就会有自觉性、主动性和积极性。当学生在体育课中找到运动的快乐时,学生自然而然也会对体育产生浓厚的兴趣。
编辑 鲁翠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