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树琴
摘要:生活与地理关系密切,解释生活中的现象,解决生活中的问题,都需要一定的地理知识与技能。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要善于激发、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地理是一门科学,要科学地指导学生掌握学习地理的方法。
关键词:地理与生活;地理中的乐趣;方法指导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8)18-0268-02
地理知识的重要性早为人们所认识,人们把“上通天文、下通地理”作为一个人知识渊博的标志。关于三国的诸葛亮借东风、草船借箭等故事,就是最生动的例子。我们教与学的双方每一时刻都生活在地理环境之中,对于初中学生来讲,平时可能对生活中的地理现象没有引起太多的注意。比如,有没有想过太阳为什么每天会有东升西落;一年里为什么会有春、夏、秋、冬四季的变化;本地为什么冬天盛行西北风,春夏盛行东南风;地球上为什么会有的地方沙漠广布,有的地方汪洋一片……这些在我们身边的问题都属于地理知识,要引导学生去观察,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让学生知道学习地理是为了了解我们的生存环境,并在改造利用环境的同时,协调我们的生存环境。为此,在教学中把握好以下三个环节是提高地理教学质量的关键。
一、密切联系生活,让学生深刻认识学习地理的重要性
让学生可以从生活中感知地理,学习地理知识与日常生活衣、食、住、行的关系。
1.地理与衣服的关系。夏天为什么人们喜欢穿白色的衣服,而冬天喜欢穿深色的衣服呢?通过学习地理知识,学生就会弄清楚,因为夏季气温高,太阳高度大,太阳能量集中,白色衣服反射率高,可以把太阳光反射回去,这样人吸收部分的太阳辐射就小,不至于太热。而冬季气温低,深色衣服反射率低,吸收率大,可以把太阳辐射更多的吸收,人就会暖和。
2.了解地理与饮食方面的关系。民以食为天,南方人和北方人有“南米北面”的特点,北方大部分是半湿润的季风气候,耕地多为旱地,因此喜欢种植的粮食作物是小麦,而南方绝大部分是湿润的亚热带、热带季风气候,河湖密布,热量和水分充足,以水田为主,主要粮食作物为水稻,所以南方人以大米为主食。大体上是南甜北咸,西南地区口味偏辣,江浙一带菜肴带甜,东辣西酸。北方菜味浓重并喜欢放葱蒜,而广东菜偏鲜偏淡。这和各地的气候和文化等因素有关。
3.地理与住房的关系。传统居民住房的样式、建筑材料大多受当地自然地理条件的影响,南北方住宅具有“南尖北平”、“南敞北封”的特点。我国建造的房屋一般采取坐北朝南的方向,就是利用向南的房屋在冬季可以多接收阳光,夏季多刮南风的有利气候条件。房屋北面少门窗,则可减少冬季寒冷北风的气候影响。建筑的结构也随气候而异。我国南方房屋一般高大,是适合于那里的闷热气候条件,便于通风、散热、散湿,如云南的吊脚竹楼。北方房屋一般低矮,则适合于北方寒冷的气候条件,有利于保温,草原上牧民住在搭卸方便的蒙古包里。
4.地理与行的关系。交通运输受地理因素的限制十分明显,不同的地理条件决定了人们使用什么样的交通设施、交通工具和运输方式。平原地区地域平坦,有纵横交错的公路铁路;南方主要是水陆运输;山地地形崎岖,主要是石阶路、盘山路等;沙漠之中有骆驼;青藏地区的牦牛是运输工具。
我们已经进入了信息社会,大家对不同地区、不同环境的人类生活了解的途径已经非常广泛。通过对不同的地理环境中人们丰富多彩的生活的了解和分析,会让学生感觉到学习地理具有无穷的乐趣,所以教学必须密切联系生活,密切联系实际,利用各种直观手段,让学生深刻认识学习地理的重要性,懂得用地理知识服务于人们、服务于生活、服务于社会。
二、发挥地理知识的趣味性,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的积极性
兴趣是发展能力的巨大动力,兴趣有利于思维发展,而思维始于发问。教师精巧的设问可以激发学生的认知矛盾,使之产生深厚的兴趣。要让学生处于“发现者”、“研究者”的位置,随着地理现象的展开,不断发现、思考,获得地理认识。
兴趣是一个人经常趋向于认识、掌握某种事物并具有积极的心理倾向。在课堂教学中,只有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积极主动学习,才能学得好。学生对远离他们生活环境的知识感到陌生,但对发生在他们身边的事和存在于他们身边的事物感到特别亲切,因此在上课时尽可能以学生身边发生的事例和学生周边的地理事物作为例子,这样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兴趣,增强学生对课本知识的理解。由此可见,学习兴趣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重要条件,它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密不可分。
从地理知识来看,趣味性是其的一大特点,它为学生获得直接兴趣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地理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的图片美、动画美、语言美,给学生以美的享受,唤起学生学习的欲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可以让课堂动起来、活起来,以兴趣带动学生的学习。同时,要充分利用互联网络,让学生在课前和课后,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地廣泛搜集相关信息,一方面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另一方面提高收集信息、辨别信息、加工信息、利用信息的能力。
在地理教学过程中,笔者注意发挥地理知识趣味性的学科优势,充分利用现有的趣味知识加以渲染,深入挖掘潜在的趣味知识并进行合理的加工,努力寻求趣味知识的切入点进行有目的的引导,使之融入课堂教学,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三、加强学习指导方法,教会学生学习地理
教学是一个不断发现矛盾、解决矛盾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要求教师善于结合教材与学生的实际,提出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提问要有层次,难易适度,有趣味性,要提示学生如何去想,指出解题思路,引导学生掌握分析综合、比较、概括、判断推理等思维方法。通过学生的独立思考、集体讨论、互相补充,归纳得出结论,将科学的思维方法渗透于教学过程中,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力,使学生从机械地感受知识转为勤思考,成为知识的发现者。通过积极的思考活动,才能使学生掌握地理知识,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要让学生学会求知,学会自我发展,使他们真正成为教学的主体,成为学习的主人。要教会学生学习地理的方法,充分利用地理教学的特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学生学会思考地理环境问题,学会解决问题,学会创新和自我发展,使学生学好地理。
积极鼓励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并努力创造“民主、和谐、平等”的课堂教学氛围,这是学生发挥学习主体性的重要保障。只有在轻松、愉悦的课堂环境中,学生学习地理的热情才能被激发,思维的火花才能被点燃。为此,在向学生传授地理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有意识地对学生施以积极情感教育,给予必要的关心、激励、尊重和理解,培养学生参与的信心和热情,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发挥学习的主体作用。
要注意发挥地理学科的实践性。在教学中要注意积极开展实验、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要注意地理实验室的建设并充分利用好实验资源。要积极利用当地地理资源,通过野外调查、实地参观、参与绿色环保活动等,让学生进行亲身体验地理的科学性,进而关注生活,增强社会的责任感。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社会进步日新月异,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国与国之间、地区与地区之间的联系日益密切,但随之而来的环境、气候等负面问题也随之而来。环境气候问题威胁着人类社会的生存和发展。这些问题的改善和解决,也不是依靠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所能解决的,人类必须团结起来。当前和今后,地理科学肩负着协调人地和谐发展的重任。人类社会的发展向地理学和地理教育提出了正确认识人类环境和协调人地关系、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地理是指导我们实施建设及保护生存环境的重要学科,地理是研究人类与地理环境关系的科学。人类生活在环境里,人类离不开环境,地理学科引导我们去认识环境,教我们怎样去适应环境、改造环境,使人类与环境协调发展,对于解决世界所面临的多个重要问题起着重要作用,所以我们应当认真研究地理教学,努力培养人才,为建设我们伟大的祖国、改善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环境而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