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晓依
【摘 要】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早中期糖尿病肾病(DN)疗效。方法:52例早中期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6例和对照组2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降糖降脂降压等对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自拟方糖肾1号方口服治疗。疗程均为8周。观察一个疗程后2组疗效与尿微量白蛋白、血清尿素氮、血清肌酐等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6.15%,对照组总有效率73.07%,在改善临床症状、减少尿蛋白及改善肾功能等方面,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DN优于单纯西医治疗。自拟方糖肾1号方能有效地延缓早中期DN的进展。
【关键词】糖尿病肾病 ;中西医结合 ;糖肾1号方 ;尿微量白蛋白; 血清尿素氮 ;血清肌酐
【中图分类号】R255.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0019(2018)04--01
糖尿病肾病(DN)是临床常见的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在糖尿病患者发病率约为20%~40%。早期DN发病隐匿而缓慢,有些糖尿病患者临床诊断糖尿病时已伴有轻中度的DN,DN病程漫长而不易治疗,常持续进展至肾功能衰竭、尿毒症,是导致糖尿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笔者自2010年至2017年度运用中西医结合治疗DN患者52例,收到良好疗效,能够延缓病情进展,对有些轻度患者甚至可以部分逆转,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52例DN患者,男29例,女23例,年龄39~72岁。符合1999年WHO制定的糖尿病诊断标准,早期糖尿病肾病诊断标准参照国际公认的Mogensen诊断标准,并排除其他肾脏疾病。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26例,男14例,女12例,年龄39~69岁,平均年龄54岁,病程3~15年,平均9年,FPG平均7.69mmol/L,24h尿蛋白定量平均208.53mg/24h,TG平均2.56mmol/L,CHOL平均6.52mmoI,对照组26例,男15例,女11例,年龄40~72岁,平均年龄56岁,病程5~16年,平均10.5年,FPG平均7.57mmol/L,24h尿蛋白定量平均198.64mg/24h,TG平均3.41mmol/L,CHOL平均6.92mmol/L,两组在性别、年龄、病程、FPG、24h尿蛋白定量、TG、CHOL等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对照组予糖尿病饮食、适当运动及优质蛋白饮食,蛋白摄入限制在0.8g/kg·d以下,按患者血糖水平予胰岛素、口服降糖药格列喹酮、阿卡波糖等降糖,并予ACEl和(或)CCB类等控制血压,血脂高者予非诺贝尔、辛伐他丁等降脂治疗。空腹血糖控制在6.9mmol/L左右,餐后血糖控制在7.9mmol/L左右,血圧控制在120/80mmHg左右。
1.2.2 治疗组 在给予对照组上述相同西医治疗基础上加用以下糖肾1号方中药:生地15g、山萸肉10g、楮实子10g、山药10g、肉苁蓉10g、落得打15g、桃仁5g、白花蛇舌草15g、生黄芪20g、生大黄6g、生薏仁15g、玉米须15g、黑大豆30g(血尿素氮高者改黑豆衣15g)、六月雪15g、蝉衣3g。煎汤服用,每日1剂,早晚两次温服。两组疗程均8周,共观察一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
1)尿微量白蛋白(mAlb)、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2)疗效判定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的消渇病的标准制定。显效:症状基本消失,UAER<20ug/min,并较治疗前下降≥50%。有效:症状减轻,UAER<20ug/min,但较治疗前下降<50%;或UAER>20ug/min,但较治疗前下降≥50%。无效:症状无改善,UAER下降未达到上述标准或反见上升者。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2.0软件进行统计分折。计量资料以()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X2检验;等级资料用Ridit分析。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后疗效比较
治疗组26例,显效9例,有效16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6.15%,对照组26例,显效5例,有效14例,無效7例,总有效率73.08%,2组总有效率比较,P<0.01,具有显著性差异,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2.2 两组治疗前后尿微量白蛋白、血尿素氮、血肌酐变化比较
两组治疗前mAlb、BUN、Scr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实验组mAlb、BUN、Scr改善比对照组明显,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两组不良反应比较
治疗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尿常规、肝肾功能均无异常变化,未见明显不良反应。
3 讨论
总之,中西医结合治疗DN优于单纯西医治疗。自拟方糖肾1号方能有效地延缓早中期DN的进展,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刘玉宁,陈以平.糖尿病肾小球硬化症的中医病机探讨[J].新中医,2003,7(35):8.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政局.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1993:8.
美国糖尿病学会.国际专家委员会,DiabetesCare.1997,2:1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