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镔 李静
摘 要: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所带来的冲击正开创着一个新的商业时代,也对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国家政策的引导下,自2014年起,高职院校纷纷采用现代学徒制的人才培养模式,通过与企业的深度合作来培养满足社会需求的技能型、应用型人才。由于现代学徒制要介入企业的日常经营,在校企合作中很容易出现各种问题,有的甚至能导致校企合作无法继续开展。人才培养是一个长期的、不间断的过程。只有创建校企合作长效机制, 才能切实保障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质量。我们结合多所院校的实践,探讨通过建立校企双赢的机制来实现现代学徒制长期有效的校企合作。
关键词:现代学徒制 校企合作 长效机制 高职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8)02(b)-0193-03
1 构建现代学徒制校企合作长效机制的重要性
随着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引领的新商业时代到来,生产经营活动越来越依赖基于数据的智能决策。如今的课堂教育要么缺乏软件,要么缺乏数据来源,更缺乏应用数据分析的结果结合真实情境付诸应用的可能。校内教育与真实工作情境脱节,特别是培养一线技能型、应用型人才的高职教育更是明显。只有深化校企合作,通过与企业联合进行人才培养才能符合新商业时代对人才的要求。为了顺应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要,自2014年起,在《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家教育部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意见》、《关于开展企业新型学徒制试点工作的通知》等政策的引导下,高职院校纷纷采用现代学徒制的人才培养模式。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人才培养是一个长期的、不间断的过程,长期的稳定的校企合作是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的前提。由于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要介入企业的日常经营,与企业的发展规划和人事制度挂钩,对合作中的校企双方要求更高,在校企合作中很容易出现各种问题,处理不好常常会导致校企合作无法继续开展,进而影响到教学计划的制定和学生的培养。由于国内开展现代学徒制时间较短,大家都在“摸石头过河”,因此,试点的成功经验和教训弥足珍贵。此外,现代学徒制是校企合作的形式之一,我们也可以借鉴以往构建校企合作长效机制的成功举措。
2 国内校企合作的常见模式和现状
如今,世界各国都普遍重视职业技术教育和校企合作。国外“校企合作”常见的模式有德国“双元制”模式、美国“合作教育模式”、英国“工读交替”模式、澳大利亞“TAFE”模式和日本“实习并用职业训练制度”模式。相对于国外的模式,国内校企合作既有学习、引进,也有变革创新,有订单式培养、“校中厂”模式、“2+1”模式、“厂中校”模式、“卫星式”校企合作模式等。从广义上讲,校企合作也包括横向课题、挂职锻炼、托管运作等教师参与为主的校企合作方式。目前,校企合作最多见的是订单班、校中店、现代学徒制三种形式。随着新商业时代的到来,许多高职院校在订单班、校中店的基础上深化合作,引入现代学徒制,也有个别院校把订单班误以为就是现代学徒制。
(1)订单班指的是由企业提前与学校签约,预定毕业学生组成的班级。企业在相关专业中选拔在校生组成“订单班”,然后学校按照企业提出的人才培养目标和知识能力结构,修订教学计划,组织教学。在实践中,订单班有多种变形。有的企业重视人才培养,订单班实行校企双班主任制度,根据教学计划定期安排管理人员授课,优先向订单班学生提供实习岗位;有的企业虽然签约了订单班,但是因为各种原因,管理人员无法正常参与课堂教学,企业只是在业务旺季组织学生实习一段时间。前一类企业由于投入较多时间和精力,招聘效果也较好,但往往这样的企业发展较好,有的对人才吸引力增强,招聘员工要求也水涨船高,转向本科以上;也有的不满足于订单班的形式,寻求现代学徒制等更深层次的校企合作模式。后一类企业往往招聘效果不理想,只是作为企业社会招聘的补充,因为投入不多,也没什么不满意,能保持订单班长期合作。
(2)校中店或校中厂是指企业在学校里设置的由学生运营的业务部门。一般由学校免费提供场所,企业提供管理,学生通过全面参与经营活动获得实践经验。这是目前常见的校企合作形式,优点是学生在校内就能获得实践锻炼;企业提供全真的实训场所,有助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缩短学生就业时融入企业的时间;学校的教学、科研可以借助校中店开展,提升办学水平。在实践中,因为企业较多的人财物投入校中店,企业也就对人才招聘,甚至经营业绩期望值较高。有的企业很在乎校中店的经营业绩,一些适合校园师生的门店业绩较好,于是双方合作能顺利长久保持下去;一些门店业绩不理想,企业也忘了当初合作的初衷,往往合作一段时间就中止了。也有企业更重视人才培养,把校中店作为展示、体验中心,不在乎校中店的经营业绩,愿意投入资源保持双方的长期合作。
(3)现代学徒制是由企业和学校共同推进的一项育人模式。学校改革课程体系,以实践教学为主,企业提供实际岗位供在校学生实践,学生既有学校老师指导,又由企业同事和管理人员传帮带,学生还可以从企业领取相应的工资。既解决企业用工问题,又培养企业和社会合格人才。在国外,现代学徒制的教育对象既可以是学生,也可以是企业员工,而在国内主要是学生。实践中,很难做到招生即招工,因为入学之前学生选择多,信息量大,宣传很难到位,一般都是入校进行宣传动员,根据学生意愿确定学徒制的学员。学生学业完成后,大多数也没有强制一定要在学徒制企业就业,除非极少数合同中有明确规定的,从实际情况看,好的企业能吸引80%左右的学生,差的企业一个也留不住。现代学徒制合作的企业大多处于快速成长期,需要大量人才,但若是企业管理跟不上规模的扩张或是企业发展放缓,都会影响到校企合作是否继续开展。
3 国内现代学徒制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从上述现状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如果不能够达到双赢,校企合作就难以为继。现代学徒制中校企双方要深度合作,又缺乏经验,磨合中出现问题在所难免。
(1)企业对现代学徒制认识不足。绝大多数主动上门寻求现代学徒制合作的企业对人才需求急切,对现代学徒制有正确的认识,会积极配合学校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机制的建设,例如,宁波新动力主动联系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开展现代学徒制,企业高度重视和配合,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机制的建设非常顺利。但是,这样的企业很少,大多数企业对现代学徒制缺乏正确认识。有的企业只是寻求学生去做廉价劳动力,没有培养学生的责任感;有的企业虽然发展很快,但管理混乱,无法或不愿解决实习学生遇到的问题;有的企业是加盟连锁,加盟商素质差别很大,有些加盟商不认同总部的校企合作;有的企业因为经营不善,克扣学生实习补贴。诸如此类的现象折射出许多企业并没有把人才看成是经营管理中最重要的资源,没有重视现代学徒制的人才培养作用。
(2)学校忽视企业用人需求。有的学校优先考虑学校和学生的利益,较少考虑企业的利益。报名现代学徒制班的学生多,就尽可能多安排上岗实习,报名少就少安排;一年中安排学生到企业实习几个月,造成企业用人时多时少,若是经营上没有明显的淡旺季,企业很难坚持这样的校企合作。更谈不上学校去考虑企业的人力资源规划。
(3)校企双方沟通机制不健全。有的学校以为现代学徒制开始前订立了一系列的规章制度,明确权责后就能保障项目顺利实施,忽视了对合作中出现的问题的沟通解决。有的问题浮在表面,例如,学生不适应工作岗位、住宿条件不好、薪资太低、岗位轮转安排不公平等,校企双方的带教老师如能及时解决,就能避免校企双方产生不和。但有的问题被隐藏在水下,特别是企业发展速度与现代学徒制培养学生数量的匹配一类的问题,需要校企双方高层阶段性的沟通,适时做出调整,但很少有这样前瞻性的沟通机制安排。很多失败的现代学徒制合作就是表面上合作得很好,突然就中止或终止合作了,很难维系长久的合作。
(4)校企双方合作方式单一。与合作企业之间只有现代学徒制一种合作方式,没有参加行业协会、企业家协会等这样的商业组织能够经常沟通加强联系。校企高层在商言商,平时也较少接触,合作开始和结束得都很突然。
4 构建现代学徒制校企合作长效机制的策略
虽然高职院校广泛开展校企合作,但发展水平差距很大。现代学徒制是深层次的校企合作,校企双方面临的挑战更多,合作失败的多是遇到问题强调客观条件的特殊性,缺乏系统的思考和积极的应对策略。要实现现代学徒制长效合作,必须在校企双赢的基础上有策略地开展校企合作。
(1)慎重选择校企合作对象。选择合适的企业是现代学徒制顺利开展的前提。无论是“招生即招工”、“先招生后招工”,还是“先招工后入学”,学校都是为学生找到了一个雇主,好的企业能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不好的企业会误人子弟,所以,在寻求现代学徒制的合作企业时,学校应当不忘有利于学生成长的初衷。对于有意向开展现代学徒制的企业,既要考察企业的经营现状、发展前景和管理水平,也要考察企业合作的目的;既需要合作前认真考察,也需要在合作过程中及时发现问题,并提前准备好应变方案。稳妥的做法是选择熟悉的企业,通过参与或组建行业协会、商贸职教集团等形式扩大备选企业范围;或是选择管理良好的知名企业。对于不适合开展现代学徒制的企业可以采取其他校企合作形式,不能为了现代学徒制而勉为其难。
(2)满足企业用人需求。企业参与到现代学徒制的主要目的是满足企业的用人需求,不同的企业需求不同,所以校企合作模式也应顺应这种不同,企业稳定运营也影响着校企合作的质量。要避免现代学徒制的学生在岗数量波动太大,造成企业人事管理上的麻烦,应当有计划地安排适量的学生到岗,宁可细水长流,不能一曝十寒。例如,安徽商贸职业学院有很多家长期校企合作的单位,她们的成功经验是对应于每个单位都有两个校企合作班,一个上半年实习六个月,一个下半年实习六个月,这样企业也愿意长期保留实习岗位,实现校企长效合作。
(3)丰富校企合作的内容。校企双方的合作如果只停留在一个项目上,往往合作一段时间后就结束双方的关系,想再开展其他项目就要费时费力重新建立关系。若是校企多点合作,那么双方关系纽带会更牢固,更有利于现代学徒制长效机制的建立。例如,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与红豆集团的合作,从订单班、校中店、教师培训、员工培训、到柬埔寨联合办学等开展了全方位合作,保障了校企长期合作。其间,先后开办了两家供学生经营的校中店,运营不久,男装店因效益较差关闭了,红豆居家店运营了三年也停业了,校企双方因为有多方面的合作,两年前,双方经过再次磋商决定重开红豆居家店,通过升级改造和校企共同努力,如今的校中店又重焕生机。
(4)加强校企高层沟通。不是所有的校企合作一开始都能以现代学徒制形式展开,有的要循序渐进,从订单班开始逐步深化合作;已经开展现代学徒制的,也可能因为某种原因中止,将企业纳入商贸职教集团、企业家协会一类的合作企业池,等待下一次合作机会的到来。校企合作过程中,一方面会遇到各种问题,如果每个阶段都能及时解决和沟通,并将经验和教训应用于下一阶段,无疑能够使校企合作更顺利。另一方面,校企合作谋求校企双方合作共赢,要必要从战略的高度不断提升合作的水平和成效。例如,苏州工业园区职业技术学院与多家企业长期合作,其中与三星公司一家企业每隔1~3年重新签订校企合作协议先后已有六次,从订单班、共建实训室、设备换培训等不断提升合作形式,实现了校企长效合作。
5 结语
随着新商业时代的到来,校企深度合作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逐渐成为高职教育的主流。校企长效合作机制一定是构建在校企双赢的基础上,既要有利于学校人才培养,又要能满足企业的用人需求。校企双方必须立足长远,不断丰富发展合作关系才能实现现代学徒制的校企长效合作。
参考文献
[1] 管丹,黄一波.高职院校产教融合长效机制的建设——以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职业技术教育,2016,37(27):61-63.
[2] 黄志杰.基于现代学徒制的校企合作长效机制构建研究——以汽车运用维修专业为例.广西教育,2016(23):71-72.
[3] 范麗娟.基于现代学徒制的校企合作长效机制研究.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3):53-54.
[4] 林苑.高职电子商务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和实践--以广东工商职业学院为例.河北职业教育,2017,1(3):103-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