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明慧
摘要:本文以体育课程改革为出发点,以教学体制改革为立足点,针对高校体育课程改革与学生体质健康促进进行分析和研究,希望给予我国高校体育教学以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高校;体育课程改革;学生体质健康
一、当前我国体育课程体系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思想陈旧
当前,在我国高校教育中,普遍存在重视专业技术教育,轻视体育素质教育的思想,由于科技发展与民族振兴,过分强调技术教学的刚性需求,忽视了体质教育对人才综合素质的作用,没有体现体育教学的作用和功能。这种陈旧的教学思想不利于学生体质水平和综合素质的提高。
(二)课程设置不科学
首先,体育课程设置缺乏本校特色、民族性以及多元性,运动项目相对重复,课程内容基本集中于几大运动项目中。其次,体育课程在设置方面缺乏合理性以及层次性,没有充分考虑每个学生的身体素质和技能水平方面的差距,没有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开展因材施教。导致基础好与基础差的学生一同上课,基础好的学生难以获得提高,基础差的学生却觉得课程较难,对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和兴趣带来负面影响。
(三)体育教学质量较低
在当前体育教学中,教师教学依然采取传统的教学模式,没有做到育教于练、育教于乐,没有体现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在教学中,教师缺乏灵活而多样的教学手段,导致学生的身体素质与战术教学脱节,教学形式过于单一、枯燥。同时,在设置教学目标中,教师也没有充分考虑学生的爱好和兴趣,目标缺乏教育性和趣味性,不能激发学生对体育的参与热情。
(四)教学内容单一枯燥
当前,体育教学更加强调全面发展和素质教育,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很多高校还是局限于几个传统竞技项目中,教学内容十分单一且枯燥,没有综合考虑学生的爱好和兴趣,教学缺乏健身性、教育性和趣味性,不利于激发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兴趣,与体育教学目标背道而驰。
(五)对学生体质缺乏关心
在高校体育教学中,教师过于关注测试成绩是否达标,而对学生体质缺乏关心,导致体育教学与学生体质完全脱节,没有有效发挥体育教学的作用和价值。
二、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的相关对策
(一)更新高校体育教学观念
新时期下,高等院校和体育教师一定要更新教学观念,树立“健康第一、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并且认识到高校体育是终生体育和社会体育的重要衔接环节,激发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和热情,培养学生正确的体育态度、锻炼习惯、体育意识,提高学生的体育能力。
(二)构建多元化的课程体系
1.特色课程。高校要根据自身体育专业特长、师资力量、专业特点、人才培养方向、地理位置以及环境特点等因素,开设具有特色的体育项目。以北方高校为例,北方具有得天独厚的冰雪优势,因此要开设具有地理特色的滑冰、冰壶、滑雪等运动。在构建课程体系的过程中,从特色项目和体育课程方面要体现教学的全面性,突破传统的课程设置理念,突出高校体育教学的优势项目。
2.民族课程。经过五千年的文化传承,我国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在体育项目方面更是拥有大量的民族体育项目,其主要包括健康保健、木兰扇、太极柔力球、太极拳、太极剑、武术散打、武术套路、舞龙以及龙舟等项目。上述民族体育项目在我国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群众基础,将其纳入到体育课程中,在促进学生体质健康发展的同时,还起到修身养性的作用。
3.休闲项目。新时期下,一些健身休闲项目受到人们的青睐和追捧,其主要包括跆拳道、攀岩、轮滑、定向越野、健美健身、形体瑜伽、体育舞蹈以及健美操等,这些运动项目集健身、娱乐以及休闲与一体,受到大学生群体的喜爱和追捧。在开展这类项目的过程中,高校要对学生进行全面的安全教育、体能测试和技能培训。
4.球类项目。球类项目主要包括乒乓球、网球、羽毛球、排球、足球以及篮球等,上述球类项目深受我国大学生的喜好,并且具有深厚的群众基础,同时,篮球以及足球的对抗魅力也更是受到男同学的喜好。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衡量每个学生的技术水平以及身体素质,设置提高班和基础班,有针对性的进行分层施教,学生根据自身的实际能力,合理的选择班级。
(三)根据学生需求开展分层教学
由于每个学生在体育技能和身体素质方面存在个体差异,因此,在高校体育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按照不同学生的运动能力和身体素质开展分层教学,针对不同学生的层次,科学地制定与之相对应的评价体系、教学方法、内容、要求及目标,主要目的在于确保每个学生的能力和特长均能够得到有效的发展。
(四)优化体育课程的学分制度
当前,我国高校体育课程在大一和大二阶段为必修课,在大三阶段,体育课多为选修课,每个学生在完成所有课程,并且通过测试后,给予相应的学分。但是,这种学分制度难以保证学生掌握运动技能,起到增强身体素質的目的。因此,高校一定要优化体育课程的学分制度,通过细化学分的方式,将体育教学从课上延伸到课外,促使学生将课堂学到的知识应用于生活中。
(五)完善体育课程评价制度
高校要组织教师定期对学生开展教学评价,评价体系需要以学生身体情况以及基本技术为评价标准,将结果评价和过程评价充分结合,不能单纯以技术学习为评价唯一标准,评价内容要实现全面化,例如从运动参与、课堂表现、体育理论、身体素质、运动技能等方面开展综合评价。
三、体育课程改革对学生体质健康促进的作用
(一)建立预警以及干预机制
通过健康测试,收集学生各项身体数据,并且对数据进行科学分析,结合教学实际情况,找到学生在健康方面潜存的问题。对于测试不合格的学生,高校要及时告知,督促学生加强锻炼,给予学生时间进行调整和休息。如果在预警过后的一段时间内,学生各项身体指标依然没有获得较为明显的改变,高校要采取干预机制,组织学生开展课外训练,或者在体育课堂上进行特别锻炼。
(二)建立趣味性锻炼库
高校要建立具有一定趣味性的锻炼库,增加学生与教师的互动性。通过锻炼库,教师可以在课堂外给予学生科学的指导,激发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和参与热情。例如在开展足球教学中,在课堂上,教师要以讲述比赛规则和技能培训为主要教学内容,将身体素质锻炼和足球运动教学充分结合,并且组织学生开展针对性训练,提高教学质量。
结语
高校一定要积极探索,不断优化体育课程,一方面,高校要针对学生个体差异的不同开展分层教学,加强知识储备和技术掌握;另一方面,高校要细化体育课程,保证更多的学生参与其中,通过更新教学思想、优化课程体系、开展分层教学、细化教学学分以及完善评价标准等措施,实现体育教学的创新与改革,进而提高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为学生未来的发展奠定健康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