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英兰
【关键词】 数学教学;学习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8)
08—0103—01
教师的教学任务除了给学生传授数学基础知识外,还要重视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培养。那么,如何培养学生数学学习能力呢?
一、通过画图提高学生理解题意的能力
小学低年级的学生了解了简单的加减法,并且可以解决两步以内的实际问题,也认识了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但是不够了解长方形长与宽的关系,对于长方形和正方形长度的认识也缺乏基础。
比如,在学习“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时候,有关于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转化,存在以下题型:一个长方形的长是16厘米,那么要想将它分成两个相同的正方形,长方形的实际周长应该是多少?因为没有给出宽的长度,学生很难将图形画出来,只能画出一条长为16厘米的线段。教师不用急于让学生画完长方形,当学生画好长的时候,让学生思考:怎样分这个长方形,是将长分成两份,还是将宽分成两份?一些学生通过想象、比较画图等过程,可以自己画出长是宽的二倍的图,这样就代表他们理解了这道题。在学习过程中,教师需要提醒学生:我们无法将过长的图画在纸上,在画图过程中,需要注意长和宽的关系。教师可以发动所有学生剪下书本后边的小正方形学具,让他们在课堂上一起拼。这样能掌握有关长和宽的变化和关系,让学生在画图的过程中做到举一反三,从而掌握图形的变化。
二、通过合作激发其他学生的思维能力
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一些学生具有比较强的空间观念,在学习过程中很容易理解知识,甚至还可以通过自学的方式掌握需要学习的内容。但是还有一些学生,无论教师怎样引导就是启而不发。要解决这样一个问题,教师就要采取合作学习的策略,让思维能力较强的学生带动思维能力较弱的学生,从而促进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
例如,一个长方形的操场,它的长为18米,宽是16米,小明同学沿着操场跑了两圈半,那么一共跑了多少米?有的学生无法理解半个操场,不知道怎么画图,对于这些学生来说,理解关键词比较重要。为了解决这一难题,教师可以让学生先进行独立思考,随后再组成小组进行合作探索,利用师生讲解的方式做题,引导學生明确题目的关键词,以此为依据画图。可以将长方形分成长为16米,宽为9米的两个部分,将一个部分的周长计算出来,再减去9米的宽,就是所谓的半个场地,最后将两圈的长度计算出来,两圈半的长度就知道了。
三、通过自主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索能力
学生的个体不同,思维方式也存在着差异。在教学中,我们提倡学生合作探究,齐心协力,共同研讨解决问题,但我们在生活中遇到的每一个问题不可能都去寻找一个合适的伙伴来共同探讨商量解决,更多的是靠我们自己独立去面对,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佳策略,然后可以去征询别人的意见,来印证调整自己的思路。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尽量给学生提供具有自主探究的感性材料,通过材料产生问题,学生有了问题才会有探索,只有主动探索才会有创造。
比如,教学“解决问题”时,在出示题目后不要忙着让学生解答,可以让学生自己先独立分析、思考,充分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去探寻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让学生的个性思维得到充分锻炼和发挥。在学生个体已形成初步的思维路径基础上,教师可以让学生之间进行交流探讨,使个体与个体之间的思维得到碰撞,使学生的个性思维方式得到进一步优化,从而选择最佳的解决方法。所以,在学生获取信息的基础上,教师一定要留给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创设个性思维独立发挥的平台,充分调动学生个性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个性思维潜力,让学生个体在获取信息条件的基础上独立分析、独立思考、独立解答,充分促进学生个性思维的主动发展,使学生的个性思维得到充分有效的锻炼。
编辑:马德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