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志鹏
【关键词】 新课改;探究性学习;习惯;发
散性;氛围
【中图分类号】 G63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8)
06—0076—01
探究性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一种学习方式,运用探究性学习方法能让学生从探究中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作为一种学习方式,它不同于科学家的探究活动。探究性学习中要给学生提供进行完整科学探究活动的机会,这样的活动虽然要用更多的时间,但对学生体验探究过程是非常必要的。探究性学习的最终目的是要学生掌握科学研究的方法,帮助学生领悟科学的本质。
一、感悟探究学习
探究学习是培养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简单的说就是指人们为获得对某一事物的正确认识而对相关材料进行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的行为方式。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都是一种探究性学习。合作时你必须有自主的学习,学生个人的自主学习质量高,合作学习的质量才会高,没有学生自主的学习、思考,上来就小组讨论,合作学习就容易流于形式。而自主与合作都是种探究性学习,离开了探究的实质,自主与合作还有什么意义呢。就象中国画中的留白一样,教师在课堂上也应留一些悬而未解的问题,让学生心理处于暂时的不平衡状态,促使他们课后进一步探索和解决问题。从而让有限的课堂时间收到更大的教学效益。新课程提倡学生个性的发展。然而没有自主的学习就没有个性,没有自主的学习也不能更好地进行合作学习。从某种意义上说,自主学习比合作学习更重要。自主学习要以老师的有效引导为辅助,合作学习要以学生的独立思考为基础,探究学习要以强化语文本体为原则。自主学习是就学习过程的内在品质而言的,探究学习是就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而言的,它相对的是接受学习。?接受学习是必要的,有价值的。它完全可以是自主学习,高品质的合作学习与探究学习一定是自主学习。
二、课堂上教师的引导方法
1. 精心设计,重视问题的发散性。课程改革要求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体的,避免过多的破坏文章整体的支离的讲解,重视学生对文章的整体领悟,发展语感,注重学习的过程,鼓励他们充分调动各种信息,加强课内外的联系,主动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教师的角色由传统的知识点的“播种机”“轰炸机”转为知识点的“浓缩专家”“诊断专家”“设计专家”“评论专家”,进一步强调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在课堂讨论中,问题的解决不再是简单的认为学生掌握了某知识点,它的解决过程是一个思维方法的训练过程。因此,教师必须遵循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教材的特点,精心设计问题。课堂讨论既是课堂教学的重点环节,又是课外学习的集中反映。因此,问题的设计必须具有一定的概括性和发散性,它要能充分调动学生主动探究的兴趣,并由课内向课外延伸,使学生的情感在问题的引导下,在老师的点拨下,向更深,更广的层次拓展。
2. 营造质疑的氛围使学生敢问。只有建立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才能消除学生在课堂上的紧张感、压抑感,才能为学生的怀疑、提问、发言、创造营造一个宽松的氛围,这样学生才敢于提问、愿意提问。这需要教师不仅具有“学生中心论”的理念而且能进行长期的师生间的心灵的碰撞、情感的沟通,才能达到师生互信、互助的美好境界,从而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共同探究、共同学习中分享快乐。
对于只能提出较简单问题的同学,一定要保护他们的积极性。只要提出了问题,就说明他们已经动了一番脑筋,是其独立思考的结果,就是值得肯定的。切不可伤了他们暂时可能还很脆弱的自信心。
3. 及时总结、注重观点提升。对学生讨论结果的及时总结实质上是又一次的反馈性讨论,学生在评价中总结经验,衡量正误,寻找差距。总结可以是全班性总评,也可以是自评、他评,既可以是面评,也可以是书面评价。它是对学生个人智慧,集体力量,合作能力的一次检验,是一项必不可少的过程。这时,教师应充当好知识的“评价专家”,不要拘泥于答案的统一,对学生创造性的,富有创意的观点要积极评价,热情鼓励,以激励性评语促进学生的发展,,让学生体验自主讨论、自主解决问题后的成功感。同时,在对学生合作意识的考查上,教师不应简单笼统地看待某一个小组的意见是否正确,而应更全面,更深入的考查整体,可以采用代表发言、抽查发言或请其他同学对别人的看法进行评价、再评价,从而检查学生的思路、检验他们的认知程度,进一步训练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总之,教师在物理学的教学中,不但要让学生学到知识,更要使學生得到能力的提高,所以教师应该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其学习方法,培养自我汲取知识的能力。这种方法与能力的获得,其主要渠道就是在以“探究学习”为模式的教学之中。因此,要从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开始,引导学生如何探究,然后才能系统地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最后让学生把探究学习带进生活,形成真正的探究性学习习惯。
编辑:蔡扬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