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管理中“特殊学生”教育策略

2018-07-24 10:26杜爱华
甘肃教育 2018年8期
关键词:特殊学生班级管理

杜爱华

【关键词】 班级管理;特殊学生;教育策

【中图分类号】 G63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8)

08—0050—01

“随班就读”是特殊教育的一部分,当前世界上对特殊教育的定义是对在学习上有“特殊需要的人群”施行教育。而“随班就读生”是指在学校普通班中的部分肢残、轻度弱智、弱视和重听等残障孩子,这些特殊学生与普通学生一起活动、相互交往,以期获得必要的有针对性的教育和服务,以及必要的康复和补偿训练。

现阶段,随班就读生已成普通学校、普通班中的一员,但由于学校对于随班就读在认识上和操作上存在的一些问题没能得到很好的解决,致使大部分随班就读生只具备了“随班”的形式,而未获得“就读”的实质。他们犹如一只只搁浅在学海沙滩上的小舟,难以到达知识海洋的彼岸。那么,怎样启动这些学海搁滩之舟,使他们扬帆前进呢?怎样才能真正达到随班就读的效果,使随班就读学生像正常孩子一样健康、快乐地成长呢?下面,笔者结合工作实践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改变思路,提高认识

我国义务教育从根本上保证了每位适龄儿童都接受教育,随班就读为某方面有缺陷的儿童提供了均等的受教育和均等的发展机会,但我校的随班就读生几乎都来自农村,由于家长的文化层次、生活环境、思想观念、认知水平等因素,使他们对这些孩子的关心、教育总存在这样或那样的不足。所以,学校随班就读工作就成了一项非常严肃、艰巨的任务。其实,在实际工作中,不少教师认为正常生都顾不过来,哪来那么多精力去教随班就读生,况且随班就读生的学习成绩不在教师的考核范围,所以随班就读生就成了随班就坐生,而“就读”就失去了应有的意义。为此,需要我们改变思路,提高认识,统一管理,有效推动随班就读工作,使随班就读的工作落到实处。

二、爱心付出,共创和谐

有过随班就读经验的教师都知道,随班就读生经常处于“被孤立、被无视”的状态,他们都很自卑、自闭,不善沟通,更不懂得表达自己。有调查表明:45%的正常生表示不喜欢特殊生,15%的正常生害怕特殊生,但40%的正常生表示愿意和特殊生一起玩耍,他们觉得特殊生孤独、可怜,所以,教师更要关心、尊重、帮助、接纳随班就读生,同时还要引导正常生关心、帮助、尊重、接纳随班就读生,共同营造有利于他们学习和生活的环境。在爱的呵护下,我发现我班的随班就读生有了明显的改变,这也使我想起了英国教育家罗素说过的一句话:“爱,是一缕金色的阳光,凡是教育缺乏爱的地方,无论学生的品格还是智慧,都不可能充分地或自由地发展”。

三、因材施教,体验成功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请记住,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动机。”随班就读生也渴望成功,也有体验成功的愿望,成功也能唤醒他们沉睡的心灵,激起他们热爱学习和生活的欲望。因此,在平时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我对随班就读生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根据他们的差异,把集体教学和个别辅导有机地结合起来,把共同学习的内容和不同学习的内容分开,布置符合他们智力和基础的作业,重点布置一些动手实践、操作的练习。并及时地发现他们的闪光点,给予表扬,使其体验成功的喜悦,激发和维持学习动机,使他们对学习、生活充满信心。

四、家校结合,齐抓共管

随班就读生的家长往往因为孩子自身的特殊原因而对孩子有所溺爱甚至放纵,或是因为对孩子过分失望而采取放任不管,这样家庭教育的缺失会使随班就读生的问题越来越严重。因此,作为一名班主任,要经常与随班就读生的家长保持联系,随时交流情况。同时,要对家长给予家庭方面教育的指导。因为家长的参与能使我们全面地把握学生的生理情况和异常行为,并通过与家长共同参与制订个别化发展计划、长短期目标及教育训练方法,使家长在生活中更好地扮演起教师的角色,有目的、有计划、科学地开展教育和训练,与学校相互支持,形成合力、齐抓共管,有效地促进学生最大化的进步。

总之,作为一名教师,我们不能选择我们的学生,就如同我们不能选择我们自己的孩子一样,当学生有一些特殊时,我们应该把特殊的爱给特殊的他们。做任何事情都要讲究策略,随班就读生的教育应采用符合其认知特点的教学方法,再配合耐心的个别辅导,有的放矢,有针对性地发展随班就读生的认知领域,只有这样,他们才会随着自己的伙伴,按照自己的方式去学习和成长。

(本文系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班主任工作中对特殊学生辅导策略的有效性研究》研究成果,课题立项号GS[2017]GHB1475)

編辑:郭裕嘉

猜你喜欢
特殊学生班级管理
浅谈特殊学生在歌唱教学中对歌曲的情感表达
特殊教育学校体育教育现状探析
对特殊学生的全纳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
对班主任管理的几点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