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微课对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

2018-07-24 13:06桂芳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2018年6期
关键词:雨巷音节课例

桂芳

“微课”是有别于传统的教学课例、教学课件、教学设计、教学反思等,又在其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教学资源。微课,是指教师围绕某个知识点(重点难点疑点)或技能等单一教学任务进行教学的一种教学方式,具有目标明确、针对性强和教学时间短的特点。

而具体到高中语文教学中,微课怎样起到“微言大义”的作用,并能做到有效补充呢?

笔者以为这需要结合语文教学的两大特性——工具性和人文性来思考。针对这两大特性,我将语文微课又分为了专题微课和主题微课:专题微课重在知识点的渗透和强化;主题微课重在语文部分主题的教学和再现。它们不同的补充作用体现如下:

一、微在实用:《高考语文复习》“专题微课”课例的启示

高考语文的专题复习,是众多考生关注的话题。在语文复习中如何高效,是我们老师和学生十分重视的问题。

有些专题,比如文言文的翻译,诗词鉴赏的艺术技巧分析,语言运用表达题的因境补文题,虽训练多次,但效果不佳,或许利用课堂内外的时间进行微课教学,不失为一种有益的尝试。

1.课例:《因境补文——补出精彩》

用时:8分钟

目标:

(1)聚集考点,明确因境补文题相关内涵。

(2)典题例析,结合高考或模拟试题分析。

(3)解题点拨,提供相关答题方法。

(4)备考指导,训练思维积累方法。

学习形式:

板块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板块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板块三:实践应用,内化巩固。

高考原题:

2015年课标卷Ⅰ和卷Ⅱ

学习任务:

(1)抓中心。

(2)抓语境。

(3)抓思路。

(4)抓表达

2.启示:不同学生的不同需求

其实不仅是因境补文题,相关的专题都可针对学生录节微课,使用情况便可因时而异,因人而异。

这样就可实现以下三方面的补充:

(1)补在教学时间的紧凑

教学时间的有限,是高三复习的通病,而老师们又常常会重复教学,这时不妨利用好微课,在课堂的间隙,将知识以固定的形式呈现,有些题目便在这样的反复呈现中形成固化。

(2)补在教学专题的强化

教学中某些专题需要强化,但不能一而再,再而三地讲解,这会导致学生的学习疲劳,教师也产生教学的懈怠。在平时的教学处理中,便可以利用微课巧妙地解决这一矛盾。当然不需要什么专题都强化,可结合考试的反馈,针对这一阶段学生的难点进行专题强化。

(3)补在自主学习的需求

除了课堂时间的补充,针对一些学生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较弱,就提供相关专题微课给学生,让他们利用周末或晚上的时间自主学习,并提供老师的在线聊天,和学生随时沟通。

以上三方面是就微课的实用性而言的,毕竟教学首先要满足学生的工具性需求。

二、微在审美:《雨巷》“主题微课”课例的启示

因为是语文课,比其他学科便多了些自己的特色,那就是语文学科的人文性,也即文化的审美趣味。“微在审美”便是针对人文性而言的。语文学科有那么多的经典篇目,那么多的作家作品,有限的课堂怎能将这些一一保存下来,不能每节课都录制,怎么解决这个问题?“主题微课”便是最好的尝试。

1.课例:《雨巷》音节美赏读

(1)教学用时:

8分钟。

(2)达成目标:

①诵读品味《雨巷》的音节美,提供感受角度。

②引导学生揣摩《雨巷》的韵脚、反复。

(3)学习方法建议:

①观看微课,结合微视频学习练习,掌握规律。

②课堂上结合微课进行学习讨论交流,质疑互动。

(4)学习任务

①仰望《雨巷》:成就一个雨巷诗人的美誉

配乐诵读《雨巷》,慢慢聆听雨巷之美。

②感受《雨巷》:诵读一首雨巷诗歌的愁怨

学生诵读活动:读出了什么样的感情基调?该怎么读出这种愁怨呢?

师生诵读:用这样的“悠长”,叹息般地读前两节内容。

③踱步《雨巷》:涵泳一曲雨巷音节的重唱

A.韵脚

学生活动:找出整首诗韵脚——“ɑng”,再找出所有押韵的詞:

学生诵读:读这些词,体会绵长的悠长的韵。

教师引导:类比联想诗经《蒹葭》,体会重章叠唱之美。

B.反复

学生活动:勾画出反复的诗句。

反复的有三种:句与句的反复;词与词的反复;首尾两节的反复和变化。

a.在句与句的反复中引导学生用对比的方式:

将“她是有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丁香一样的忧愁,在雨中哀怨,哀怨又彷徨。”改成“她是有丁香一样的颜色、芬芳、忧愁,在雨中哀怨,彷徨”。体会反复带来的无穷的想象力和鲜活的画面感。

b.在词与词的反复中,用删除法细细感受:体会反复带来的诗境美。

c.首尾两节的反复和变化中很有音节美,读品词的内涵体会诗的旨趣。

④飘过《雨巷》:回味一帧雨巷诗画的优美

师生诵读:将首尾两节一起读一遍,回味这如诗如画的雨巷之美。

2.启示:课堂内外的语文况味

我们常常感慨学生不热爱语文,却没有思考他们为什么不热爱?多一些主题微课,也许能得到一些语文况味的补充:

(1)补在语文审美的能力

审美能力需要不断地强化,以《雨巷》为例,在其主题“音节美”的赏读中,学生是可以自由徜徉其中的,这8分钟可以结合早读课进行,也可以在学生的读书课中穿插,甚至要求学生以此为切入点,进入到更多新诗或古诗的音节美的赏读中,那么通过一个主题,便完成了一类主题的审美。

(2)补在语文思维的转化

我们常会陷入一种固化思维,课堂之上已经倾尽全力了,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于是在教学中也有些听之任之了。如果能利用一些主题微课,是可以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和阅读兴趣的。

(3)补在文化意味的感受

很多学生在课堂之上是难以体会自己对语文的爱好的,当走出语文课堂时,才发现对语文的爱,这就需要我们老师对语文文化意味的深究了。除了《雨巷》的音节美专题,我还做了《战国中的刺客风流》《古词今文中的荷花高举》《爱上一座城,爱上一处景》等主题微课,每节课均围绕着一个文化主题,将语文的况味尽量品到十足,而学生在共同学习中也各有所得。

★作者通联:安徽马鞍山市红星中学。

猜你喜欢
雨巷音节课例
基于语篇分析的课例研究
r(re)音节单词的拼读规则
冬季的雨巷
再见雨巷
拼拼 读读 写写
课例
看音节说句子
课例:双曲线的简单几何性质
走出“雨巷”的那个“丁香一样”的姑娘
课例.篮球体前变向换手运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