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新授课中合作学习的有效性探析

2018-07-24 08:24陈友超
新课程研究·上旬 2018年5期
关键词:再创造小组合作有效性

摘 要:新课标指出,学生的学习不仅依赖于模仿与记忆,此外,有效的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也是重要的学习方式。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恰当采用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得到必要的数学思维训练,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关键词:小组合作;有效性;再创造

作者简介:陈友超,湖北省武穴市花桥镇小学教师。(湖北 武穴 435400)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8)13-0077-02

荷蘭著名教育家弗登塔尔说过,“学习数学的唯一正确方法是实行再创造,也就是由学生自己去发现、创造要学的东西,教师的任务则是引导和帮助学生进行这种再创造,而不是把现成的知识灌输给学生。”就大多数课堂而言,普遍存在着教师为提高教学效率而在整堂课中自问自答、自导自演的现象,这样的“满堂灌”“满堂问”“题海战术”“形式主义的活动安排”等教学行为和现象不仅实现不了当堂课的教学目标,而且学生的思维也得不到发展,学习的趣味性会大大减弱,以至于发生学生听得不开心,教师讲得不舒心的现象。因此,在新授课教学活动中,教师一定要把握好时机,自己当好“导演”,要让学生当好“演员”,而不是教师自导自演。

一、在新授课中运用小组合作模式存在的问题

合作学习是建立在学生个体合作需要基础上的,只有在学生个体解决某个数学问题遇到障碍时,进行合作学习才有价值。但调查发现,在教学时,教师总是急于合作,因而难以收到预期的效果。比如,在教学中,很多教师对小组合作学习需要探讨的问题不明确,导致学生的合作目标不明确,因此,所得出的结论不对。此外,教师也没有提供足够的时间供学生思考,在此情况下开展合作学习,就会造成组内的两极分化现象,这样的教学就没有面向全体学生,致使学生答案存在趋同性,从而导致教学效率不高。

1. 小组分配不合理。在分配小组的过程中,有的教师为了方便,就按座位顺序来组建小组,结果导致小组人数不协调、组内成员组成不合理、组员分工不明确等一系列现象。在这种情况下,就很难调动学生讨论的积极性,致使学生的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失去应有的意义,使学生对该课内容的理解浮于表面。

2. 合作的积极性不高。调查发现,在课堂上经常出现为了完成合作这一环节而合作的现象。比如,有教师在教学“分数的意义”这一课时,因为开展小组合作的时间过长、过多,导致学生失去了独立思考的空间。如对分数的初步意义的回顾,单位“1”的举例,什么是分数单位等一系列问题,该教师都组织了合作学习,致使学生的积极性下降,使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因此,笔者认为,合作贵精不贵多,可针对教学重难点,选择学生感兴趣的问题组织合作学习,也可通过小组竞赛的形式,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从而达到在竞争中合作,在合作中发展的目的。

3. 小组合作的时间过短。比如,有教师在教学“角的初步认识”时,就要求学生通过合作的形式,用纸片折角。但在合作过程中,由于教师没有提供充足的合作时间,导致多数学生都通过模仿来完成任务,结果折出的角类型基本相同。试想,如果教师提供了充足的时间,并鼓励学生独立想象、创造,并探究多种折法,再在小组中交流,这一环节的效果还会如此不如人意吗?笔者相信,如果采用了这样一种教学方法,学生对角的认识肯定会更加深刻,教师也能有效渗透角的大小与张口的关系这一知识点。实践也证明,通过有效的合作学习,学生既能提高自评、互评的能力,又能培养自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怎样发挥合作学习在新授课中的作用

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应处理好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组内优等生与学困生、小组自评与组间互评、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等关系。对此,教师可采用如下学习方式:

1. 组建小组。良好团队的组合往往能使课堂效果事半功倍,因此,笔者在组建小组时,对于人员的分配,采取的是培优帮差方式,以六人为一小组,两人成绩优异并且有组织领导能力;两名中等生但是积极主动发言,能够调动组内学习气氛;两名学科薄弱学生。其中,组长必须具备良好的沟通、协调、组织能力,主要以组员投票产生;记录员负责记录组分、各成员的表现得分,以及学习结论,必须字迹工整并且具备语言组织能力。此外,还设置了组织员、操作员等职务,从而实现人人参与、人人有事做,这样,不同的人在数学上都能获得不同的发展,增强了他们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2.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习惯。在合作过程中,良好习惯的养成是实现有效合作的基础,因此,每抛出一个问题,教师都要为学生提供独立思考的时间,而不是立即组织合作。比如,有教师在教学“一亿有多大”时,并没有马上就抛出这样一个问题让学生进行合作交流,而是从学过的计数单位入手:亿是一个大单位,如何运用所学的计数单位知识来进行描述,接着让学生猜测1亿张纸堆起来的高度有几层楼高。猜想的方法引出后,接着就是一亿粒大米有多重,让学生明确以少推多的方法。在进行小组合作前,教师并不是要求学生所有实验都做,而是让小组进行自主选择,如一亿步有多长?一亿粒黄豆多重?等等。这是一个实验操作的环节,在这里,教师为学生提供了充足的实验时间,并让组长分配组员操作、登记、计算、汇报,有条不紊,充分发挥了团队精神,实验结束后,做到有序汇报,培养了学生学会倾听的习惯,通过学生猜想、实验、操作、验证等合作环节,发展了学生的数感。由此,让学生在每一次新授课合作中践行分工明确、时间充沛、有条不紊的合作学习习惯,促使他们熟练掌握合作技能,让课堂变得更加精彩。

3. 提高小组竞争意识。俗话说,在合作中学习,在竞争中发展,学生都比较喜欢带有游戏性质的竞赛活动,对此,教师可以制订小组积分制,通过合作学习过程与结果进行加分活动,每周统计并奖励,这样就能充分发挥学生在新授课堂中学习的积极性,也可以发展学生的团队精神。比如,在讲授“平行与垂直”时,教师要求小组讨论: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可能出现的位置关系有哪些?很快,有一个小组讨论出有三种情况:相交、不相交、接近相交。此时,教师可再次鼓励学生动手画一画,想一想。另一小组发现只有两种情况:相交和不相交,于是,教师就组织小组辩论,让反方证明自己的观点。在辩论过程中,学生的竞争意识得到了有效激发,突破了思维定式,并有效提升了空间想象能力,真正达成了让学生乐学的目的。

《学记》中有这样一句千古名言:“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这就说明在合作学习中,不仅能够广交善友,而且能够让个人智慧在集体中得以提升。因此,要提高新授课堂中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就应处理好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小组之间的合作关系,放手让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能力,还原真实而又精彩的课堂。

参考文献:

[1] 吴正宪.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策略:师生互动共同创建有效课堂[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2] 白向茹.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合作能力的培养[J].学习方法报,2012,(3).

[3] 支海旺.小学数学合作学习教学研究[J].新课程(上),2016,(3).

猜你喜欢
再创造小组合作有效性
班级家长会有效性的探究
思辨性阅读不能忽视“小心求证”——关于论据的有效性探讨
我国股票市场的有效性研究
我国股票市场的有效性研究
论文学艺术形象的感应再创造
靠近“最近发展区”,增强教学有效性
广告翻译探微
中国传统图形在现代平面设计中的运用
作文评改“五步曲”
基于中学数学“开放式多循环”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