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思维导图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改革探索

2018-07-24 08:24张贺友
新课程研究·上旬 2018年5期
关键词:改革途径思维导图初中语文

摘 要: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是培养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重要途径,阅读在学生语文综合能力上所占的比重比较大,但部分初中生在参与阅读教学时无法正确阅读,因而有必要针对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寻求改革途径。文章以思维导图为主要思路,首先分析了初中语文教学的现存问题,而后分课前、课中、课后三个阶段,对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改革途径进行探讨。

关键词:思维导图;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改革途径

作者简介:张贺友,山东省临沂市兰陵县卞庄街道第二初级中学教师,研究方向为初中语文教学。(山东 临沂 277700)

中图分类号:G63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8)13-0056-02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快速掌握学习语文的能力,形成优良的语文阅读习惯,一直是语文教师关注的重点。但实际上,学生往往只能听从教师讲课,自己在脑中对所学知识加以理解,学生很难将已学的知识有规律地进行记忆,而且遗忘程度较高。思维导图是一种能够将学生脑内思路直观性体现的方式,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利用思维导图具备一定的改革价值。

一、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现存的问题

1. 教师力求全面,学生难以归重。在初中阶段,学生的学习压力还不算太大,语文教师会尽可能地在课堂中为学生全面教授阅读知识。同时,初中生玩心重,语文阅读又是非常重要的科目,许多语文教师会在课堂中尽可能多讲,阅读作业也尽可能多留。

反观学生的视角,当课堂教学结束后,学生需要将当天学习的所有内容进行总结,然后才能开始写作业。但当语文教师课堂所讲的内容过多、过杂时,学生往往只能记得一些片面性的知识,或者是自己感兴趣的知识。此时,教师讲得再全面,学生也很难将语文阅读课堂学习的内容尽数吸收。

2. 教师不注重教法更新,学生兴趣难以被激发。要学生能够将课堂知识有效吸收,就必须教会学生如何规划重点、总结归纳。而目前初中语文教师只会读课文、讲课文、教习课后习题,并不会对学生的主动性归纳能力进行引导。这样一来,学生在课下总结时总会处在一种不全面的状态下,久而久之就不会继续认真听讲。同时,当教师不注重学生需求,一味地坚持以讲授法教学时,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逐渐下滑。因课上没有认真听讲,导致学生可以维持记忆的课堂内容越来越少。

二、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运用思维导图的可行性

1. 思维导图概念及特征概述。初中生很难将知识点进行有效分解,而思维导图是一种以模拟人的思维模式为主的逻辑图形。人们可以将思维中混乱的思绪归纳为一个点,然后以这个点为中心划分两个及以上的分支,不断对这些分支内容进行补充和拓展,直至将人对于中心点的思考尽数写出。思维导图的内容价值可缩放、可宏观,一切都以书写者的逻辑思维为主,具有一定自由特性。

2. 思维导图在语文教学中应用的优势分析。如果学生能在课堂中将教师所讲和自己心中所想有效地结合,就能减少落下的课堂知识点。应用思维导图对阅读教学进行改革,能够激发学生对语文阅读学习的兴趣,需要学生认真参与课堂,有效减少学生在课堂中走神的时间,提升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三、基于思维导图分析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改革途径

1. 课前阶段的教育改革分析。

(1)学生预习阶段。初中语文课堂一般在45分钟左右,教师应将原有的课堂作业改为让学生自主进行阅读,并以自己的思路画出思维导图的方式,代替课堂作业。以小说文体的阅读教学为例,在课前预习阶段,教师可以要求学生以人物、人物关系、故事环境作为思维导图的中心点,让学生在阅读中及时对人物的关系、环境的结构进行书写。同时,教师也可以要求学生对于不同的关系,采用不同颜色的笔进行书写。因此,当学生在书写时,就会想要在纸上填满更多的颜色,从而更加细致地阅读小说情节,养成有条理的阅读习惯。

(2)教师指导阶段。为了增强学生课前预习的效果,教师可以直接以学生给出的思维导图作为教学思路。为了使学生预习和教师准备相衔接,教师可以提前两三天要求学生创作思维导图,然后统一收集,并根据班级内学生普遍呈现的大纲内容进行教学设计,对于一些内容和故事情节误差较大的内容要及时修改,务必要让学生明白自己错在哪里,这样才能增强思维导图的教学效果。

2. 课中阶段的教育改革分析。

(1)教师示范,归正学生思维导图创作方式。在课前阶段开展的思维导图绘制,是建立在学生没有经验的基础上。因此,在教改环节中,教师应该预先示范如何正确绘制思维导图。这样一来,教师就可以利用纠错的教学方式,加深学生对于思维导图的应用印象。首先,教师需要绘制完善和美观的思维导图,用PPT的形式为学生展示,以思维导图的逻辑顺序进行讲解,一边讲解一边对照思维导图,让学生能够在更加清晰的认知下参与阅读教学;其次,教师需要提前为学生规划好与当堂课文相关的思维导图中心点,要求学生用思维导图的方式代替课堂笔记。最开始教师需要在教学重点环节内提醒学生填补思维导图,一般到后期,学生就能明确语文阅读课堂中的重点,也就能自动、自觉地按照课堂重点和课文的行文脉络对思维导图进行绘制;最后,教师讲解课后习题时,应先要求学生按照思维导图的逻辑做题,当学生找不出答案时,教师应再次公示自己的思维导图,要求学生自主查看思维导图之间的差别,继而让学生对点和点之间的关系更加清晰地记忆。

(2)小组协作,高度活跃语文阅读思维。当学生已经自主进行创作,也收获了教师绘制思维导图的重要思路时,教师便可以直接让学生完全自主进行阅读。以七年级学生为例,教师可以将某一班级的学生以四人一组进行分组,使用思维导图绘制竞赛的形式改革语文阅读教学过程。首先,让每个小组选出组长,并对组内的各人职责进行分配。在此期间,教师只负责选定课文内容,中心点设立工作由小组长全权负责;其次,當课文确认后,小组长直接与成员进行商讨并确认好四个中心点,而后每个组员分别负责一个支路,在阅读中填充该支路的内容;最后在分组展示的过程中,可由小组长单独进行讲述,也可以由不同负责人进行讲授。思维导图绘制最快、思路最清晰的,则可评选为当天的优胜组。优胜组可以得到教师的奖励,这样便能调动其他学生对该竞争教学方式的参与性和兴趣度。还能高度活跃阅读思维、课堂气氛,让学生能够在更加自主的情况下参与阅读教学,掌握正确阅读的思路和绘制思维导图的方式。

3. 课后阶段的教育改革分析。对于初中语文教师来说,教学并不是只有45分钟。抓好学生的课后学习效果,也是教师开展语文阅读教学中极为重要的一环。而这时,思维导图就是一种能够充分调动学生课后学习积极性,也能保证可由复习效果的教学手段。首先,教师应将思维导图设置为课后作业的完成形式,要求学生在回忆课上所学时,先利用思维导图形成立体思路,不断将课上所学的知识从脑中找出来,进行规律性排序。这样一来,学生对于课文阅读的认知就能得到真正的记忆储存。例如,当课上教授文言文时,学生就可以在课后沿着课上思维导图的模式不断对其支路进行填充。当学生能够利用课上的思维导图进行复习时,就能透过清晰的思维导图,明确“方”“将要”“正”等含义。而当学生可以利用思维导图进行连续记忆时,一旦考试或做题时出现这种词汇,大脑就能直接调用记忆树,快速提升文言文记忆的能力。

参考文献:

[1] 胡轶文.“思维导图”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初探[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5,(14):44-46.

[2] 宋惠.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初探[J].课外语文,2017,(1):148.

猜你喜欢
改革途径思维导图初中语文
基于“教、学、评”一致的初中语文作业一体化实践模式
初中语文片段写作的实践路径
群文阅读与单元教学比较谈——以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为例
浅谈初中语文作文教学
工科院校数理基础课程改革构想
浅谈会计课程教学模式的创新与改革
思维导图在初中物理概念课教学中的应用
思维导图软件辅助初中数学教学的应用研究
巧用思维导图提高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究
关于财政专项资金使用方式改革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