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瑞丽
关键词:图书馆;理念;服务创新
摘 要:如何让读者获得良好的阅读体验是高校图书馆的服务宗旨,也是其业务发展的方向。随着多媒体时代技术的发展,传统的高校图书馆服务方式和服务理念已经无法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只有不断创新才能满足新时代的读者需求。文章结合工作实际,探讨了高校图书馆如何创新服务,更好地满足教学、科研需求。
中图分类号:G258.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588(2018)05-0076-02
高校图书馆作为教学辅助单位,是高校教学和科研的信息中心,也是很多学科的科研中心。除了常规教学活动,教师和学生通常将图书馆视为第二课堂。进入21世纪后,网络信息技术发展迅速,“互联网+”的观念早已深入人心,人们获取信息知识的方式和目的已经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不再满足于传统的图书阅读方式,甚至人们需要的信息和知识都可以通过移动终端获得。高校图书馆仅提供图书借阅、信息导航等传统服务,已经不能适应现阶段读者的需求。新时代对高校图书馆提出了新的挑战,如何更好地为高校的教学和科研服务,已成为高校图书馆必须面对和不断探索的新课题。
1 服务理念创新
在新旧转型的时代,传统的图书馆管理、服务系统已经不能满足师生的需求,在互联网信息成为信息主流的今天,如何提高服务质量,更好地配合教学、科研,是每个图书馆人必须思考的问题。不少学者都提出了自己对创新服务工作的认识和思路,而与时俱进,创新服务理念,不断加强自身素养,积极建立创新管理体系,不断拓展服务方式和服务内容,及时为读者提供满意的定制化知识服务已成为大家的共识。
对外而言,图书馆工作人员是联结读者和图书馆的纽带,是非专业人员在图书馆获取有效信息的必然途径。对内而言,工作人员又是创建、维护图书馆信息资源库的执行人,因此他们是图书馆运营的核心。图书馆工作人员是否拥有先进的服务理念,是否具有相应的专业素养,是决定图书馆能否实现服务创新的关键。因此,是否能够符合读者预期,提供他们所需的服务,是图书馆工作的重中之重。
长期以来,由于受种种因素制约,不少高校对图书馆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在资源建设方面投入不足,许多重要的图书资源和网络资源不能及时购置和更新。特别是在人员配置方面,高校对图书馆工作人员专业技术、专业素养要求不高,甚至将图书馆作为安排家属的首选部门。这些工作人员专业素养不高,无法掌握现代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也不了解当前学科研究的最新动态,创新服务理念自然无从谈起。而在社会急剧发展、人类知识快速更新的时代,图书馆建设恰恰是一所高等院校最重要的科研软实力,值得相关高校决策者深思和重視。
对于许多高等院校图书馆来说,开展创新服务也具有一些优势条件,这些优势来源于先天的继承和后天的发展。图书馆通常有着与高校相同的历史,常年的积累和著名学者的捐赠,使图书馆的纸质文献资源非常丰富。新时期我国高度重视高校科研教育,相当一部分图书馆的经费支持长期并且稳定。在此基础上,高校图书馆可以充分采购电子资源库及视听资料,加上本校或者本区域特色数据库的建设,可以形成形态多样、载体多样的网络资源。同时,高校图书馆可以将馆藏实体资源与网络文献资源进行有效结合,形成全方位、多角度的利用系统,为高校图书馆的创新服务提供必要的物质基础。
此外,作为高校的附属单位,图书馆有丰富的人力资源。作为培养人才的高等院校和科学研究的重要场所,高校专门人才密集,知识系统完善。在这种浓厚的学术氛围中,越来越多的高学历人才进入高校图书馆,不仅为图书馆的发展提供了人员保障,也提高了图书馆的学科建设能力和科研水平。在这种氛围中,具有多年工作经验的老馆员们也通过进修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拓展新的认知途径,结合自身经验探索更适宜图书馆发展的工作方法。因此,创新服务的理念已经被图书馆人普遍接受,这本身就是大学图书馆事业的一个可喜变化。
2 服务方式创新
近年来,在创新服务理念的影响下,各高校图书馆都普遍开展了创新服务方式、服务内容的尝试。具体表现为:一是在信息推送服务方面,如果读者不能及时浏览网站的最新信息,图书馆就用最快捷主动的方式推送给读者,让新资源尽早被需求者所掌握,借此提高科研工作效率。二是在学术专业信息的导览方面,图书馆以更科学的方式将主题分类归纳,并以合理的树状结构引导读者方便、准确地获取有效信息。三是为不同读者提供定制服务,让读者拥有自己的网页和收藏系统,自主创建维护并实时更新,增加资源利用的主动性和个体化,有效提高数字图书馆的灵活性和利用率。四是利用信息技术与网络技术,提供形式多样的参考咨询服务[1]。
特别是“知识服务理念”的提出,为高校图书馆的发展指明了新的方向。人类知识范畴覆盖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应用科学等众多学科领域,高校图书馆知识服务就是为了解决不同用户的定制需求,向他们提供个性化服务。图书馆有丰富的信息资源和文献传递渠道,根据个体用户的不同需求对信息库加以分析整理,并在与用户的互动中进行整合。图书馆在积累显性知识的同时,充分利用数据挖掘、知识地图等技术,进一步挖掘隐性知识并使之显性化,总结出对用户定制问题有用信息的连续性服务[2]。
高等院校的双重作用决定了高校图书馆的两个工作重点:首先,高校的首要任务是培养高质量的专业人才。因此,高校图书馆的第一要务是为教育教学活动提供充分的信息支持。高校教师需要掌握学科动态,站在学科前沿,图书馆应为他们提供专业资料、学科发展动态、专家论坛等信息,使教师可以掌握学科动态,提高课堂教学水平。其次,高校又是最重要的科学研究基地,大多承担有国家或地方的重点科研项目。一般情况下,科研人员从事科学研究,用在查找和阅读资料的时间占完成该项研究课题时间的50.9%,图书馆是科研人员获取信息的首选[3]。高校图书馆工作人员应该发挥专业优势,结合工作经验,为科研人员提供高效的个性化服务,从立项讨论到方案设计,制定出合理的数据库范围和针对性强的检索方式,节省科研人员的研究时间,提高研究的精准度。笔者所在的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就有不少资深馆员参与相关课题研究,既提高了相关课题研究的效率,又对图书馆队伍建设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
針对高校科研能力强的特点,图书馆还可以为各学科的权威学者和学科带头人提供更为细致和准确的服务,为该学科的科研助力。图书馆工作人员可为相关专家提供搜索、下载、提炼加工信息等相关服务。此外,图书馆还可以帮助其联系、沟通该学科领域的其他高校或科研单位的专家学者,起到沟通桥梁的作用[4],为学科建设做出特殊的贡献。
对于图书馆来说,高校师生具有双重性质,他们既是图书馆的使用者,又是具有主动性的智力资源。因此,在为师生服务的同时,图书馆可以充分利用这一优势,把各学科各领域的专家学者进行有效整合,形成以学者为中心,以论文、模型为连接点的全方位立体化的“专家服务系统”[5]。如果遇到图书馆工作人员无法解决的专业问题,可以转入“专家服务系统”,让专业人士帮助处理相应需求。
3 创新服务是图书馆人不变的追求
服务创新对于图书馆来说是需要长期进行的事业。随着时代的进步,图书馆的工作重心已经由传统的重视纸质书籍的收藏数量转移到重视服务质量的提高。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普及和信息载体的多样化,图书馆工作人员的创新能力已经成为实现服务质量的关键[6]。因此,高校图书馆人才建设不可或缺。
学科馆员的智力资源是图书馆得以开展学科知识个性化服务的关键,高校图书馆用户的知识需求往往是建立在专业研究基础之上的。而一些图书馆员受限于个人的专业水平和知识结构,往往不能有效地满足这些个性化的要求。因此,图书馆应尽快完善学科馆员制度,配合高校学科建设,组建一支具有专业水平的学科馆员队伍,这对于图书馆发展来说已刻不容缓。
目前,北京大学图书馆、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等不少资源优势显著的高校图书馆,都开始着手由图书馆员向学科馆员的转变。一方面,图书馆引进了一批具有不同学科背景和专业知识的高学历人才;另一方面,在馆员已有专业背景的基础上,做出进一步的提高与深化。
4 结语
在数字化高速发展的知识经济时代,高校图书馆如何实现创新服务,确保满足读者需求,是其实现自身发展的重要课题,也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高校图书馆需要从软件和硬件两个方面实现自我突破,一方面要不断完善资源库建设,建立符合读者需求的检索系统;另一方面通过引进专业人才,加强队伍建设,将知识创新融入工作实践。高校图书馆只有双管齐下,从多方面促进图书馆服务创新,才能满足社会需求,从而获得长期、健康、可持续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丹丹.基于知识服务的高校图书馆管理[J].中国培训,2017(2):51.
[2] 吉呈花.高校图书馆知识服务能力的提升[J].中华医学图书情报杂志,2012(4):34-35,58.
[3][5] 杜也力.知识服务模式与创新[M].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5:6-7.
[4] 林文剑,陈志慧.高校图书馆知识服务现状分析研究[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1(9):200-203.
[6] 陈亚敏.略论高校图书馆知识服务的实现[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8(19):6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