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美月,王丽娥*
(福州总医院,福建 福州 350025)
随着我国社会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重,老年患者人数越来越多,各种疾病发病率也不断增加。老年吞咽功能障碍通常会由脑卒中、老年痴呆症等引起[1]。相关研究证实[2],1/2以上的脑卒中患者会发生吞咽功能障碍,晚期老年痴呆症患者均会发生吞咽困难。若不进行及时有效干预,易引起吸入性肺炎、脱水及营养不良,给其日常生活带来不便,增加其病死风险[3]。笔者对108例老年吞咽功能障碍患者给予不同护理干预进行分析,以期为该疾病的护理提供依据。
选择2016年8月~2017年7月收治的老年吞咽功能障碍患者10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4例。纳入标准:①经吞咽评估试验确诊为吞咽功能障碍[4];②年龄≥60岁;③签署同意知情书。排除标准:①精神类疾病及沟通障碍者;②既往咽部手术史;③癌症患者。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包括吞咽训练(舌部肌肉及咀嚼肌训练)、发声运动训练及摄食训练,严重者给予胃管鼻饲。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咽部冷刺激,患者通过口含自制的酸冰块,对口咽部位进行刺激。酸冰块制作:将总酸含量为5.00~5.49 g/100 mL的食用醋,按照1:3的比例与0.9%氯化钠溶液混合,放置于固定容器模具内,置入-20℃下进行冷冻。患者每次进行口含时,指导其采用舌头将酸冰块进行顺时针、逆时针转动,当冰块融化后,将其溶液吞咽下去,2次/d,15 min/次。进行咽部冷刺激时,护理人员需密切观察患者,避免其呛咳及误吸,一旦发生误吸,需采取吸引器及时进行处理。
参照日本藤岛一郎吞咽能力评价标准对患者吞咽能力改善效果进行评价[5]:①痊愈:吞咽能力评分9分及以上;②显效:吞咽能力评分为6~9分;③有效:吞咽能力评分为3~5分;④无效:吞咽能力评分为1~2分,障碍无改变或加重。对干预后两组患者吸入性肺炎发生率进行观察并统计;采取问卷评分的形式对两组护理满意度进行评价:①最满意:得分>9分;②普通满意:得分6~9分;③不满意:得分<6分。
使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吞咽能力改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吞咽能力改善情况比较[n(%)]
经不同干预后,观察组发生1例吸入性肺炎,对照组发生9例吸入性肺炎,观察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
干预后,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n(%)]
老年吞咽功能障碍的发生机制为受各种因素影响,控制吞咽运动的颅神经,如舌咽神经、舌下和舌上运动神经元及迷走神经发生瘫痪,从而导致老年患者的舌运动出现障碍,软腭出现麻痹症状,口腔内及咽部压力不能达到正常水平,出现吞咽功能障碍[6]。尤其是脑卒中后神经功能受损,易引起吞咽功能障碍,正常状态下,未受损的脑神经会自行进行调节,随着时间推移,多数吞咽困难患者会自行恢复,老年患者因其自身免疫力较低,若发生吞咽功能障碍,则会引起营养不良,不利于疾病的恢复,并可能会导致误吸,引发吸入性肺炎,增加死亡的风险,不仅给老年患者带来巨大痛苦,还造成医疗资源浪费。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吞咽能力改善情况比对照组明显,其吸入性肺炎发生较低,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经过对老年患者进行咽部反复冷刺激,缓解各组神经元麻痹症状,并可促进受损的神经元的复苏;通过咽部冷刺激可减低口咽运动阈值,从而增加患者吞咽反射敏感度,提高吞咽反射效果;另外有效的咽部冷刺激,可有效改善患者咽部的血流,加强吞咽肌群的运动功能,利于吞咽反射弧重建,最终提高患者吞咽能力及护理满意度。
由此可见,对老年吞咽功能障碍患者给予咽部冷刺激,可有效改善其吞咽功能,降低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率,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