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熊
(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巢湖医院,安徽 巢湖 238000)
慢性肾炎在临床中较为常见,近年来此疾病呈现出上升趋势[1],患者没有得到及时治疗,进而会导致患者肾功能退化[2],在严重的情况下还会出现肾功能衰竭的情况。患者接受治疗的过程中结合良好的护理方式,可以有效提升效果。下文分析护理干预模式在慢性肾炎护理中的情况,见如下报道。
选取2016年11月~2017年11月我院慢性肾炎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常规组,各40例。其中,常规组男22例,女18例,年龄27~72岁,平均年龄(48.8±8.8)岁;实验组男21例,女19例,年龄27~73岁,平均年龄(48.6±8.5)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常规组采用一般护理,如做好入院接待工作、实施健康教育等;实验组则实施护理干预,具体情况如下:第一,加强基础护理,对患者是初期发病的情况,护理人员指导患者注意休息,并做好体位护理工作,如患者肢体出现水肿的情况,有效促进患者的血液胡循环,提升肾血流量[3],帮助患者减轻疼痛;第二,做好饮食护理,控制蛋白质摄入量,每天摄入量大约是30~50 g左右,同时注意营养搭配;第三,加强心理护理,针对患者接受治疗所需要的时间比较长,其心理会出现一些不良情绪,此时护理
人员需要做好心理护理工作,例如积极同患者沟通、分享成功治愈案例等,提升患者的自信心。
效果评价主要参照患者的临床症状进行,临床症状完全消失为显效;部分缓解为有效;未变化或者出现恶化的情况为无效,总有效率等于显效率加有效率;护理满意度通过调查问卷(总分为100分)收集,90分以上为非常满意,70~89分为一般,70分以下为不满意,满意度=非常满意度+一般满意度。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实验组非常满意22例(55.00%),一般16例(40.00%),不满意2例(5.00%),满意度是95.00%;常规组非常满意19例(47.50%),一般13例(32.50%),不满意8例(20.00%),满意度是80.00%,实验组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实验组的总有效率是97.50%,常规组是85.00%,实验组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比较两组患者的效果[n(%)]
慢性肾炎在临床中的主要表现为:血尿、蛋白尿、高血压以及水肿等[4],此疾病的起病方式不同,随之病情迁延以及病变缓慢发展,对患者的肾功能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患者需要第一时间入院接受治疗,从而促进患者尽快恢复。
本研究中,患者入院治疗过程还结合护理干预方式,其中实验组的总有效率是97.50%,常规组是85.00%,实验组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满意度是95.00%,常规组满意度是80.00%,实验组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慢性肾炎运用护理干预模式效果显著,而且提升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与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