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艳敏,李红霞
(湖北文理学院附属襄阳市中心医院,湖北 襄阳 441021)
意外拔(脱)管是指导管意外脱落或未经医护人员同意,患者将导管拔除,也包括医护人员操作不当所致拔管。一旦发生意外拔(脱)管,可能对患者造成损伤、延长住院天数、增加费用,甚至导致死亡[1-2]。减少管道滑脱不良事件的发生至关重要,通过对我院神经内科上报的管道滑脱不良事件进行回顾性分析,制定相应改进措施。
我院是三级甲等医院,神经内科共有5个护理单元,在编250张床位,其中监护病房21张。护理人员共有79名,其中副主任护师1名,主管护师11名,护师27名,护士40名,2017年1月~8月共收入住院患者4659人,通过护理质量管理系统上报护理部的管道滑脱不良事件共9例。导管滑脱涉及患者9例,男6例,女3例,年龄56~87岁,文化程度:大专1例,初中2例,小学及以下6例;疾病类型:脑梗死6例,脑出血2例,癫痫1例。护理不良事件伤害程度分级,依据医疗不良事件SH9分类法[3],将医疗不良事件划分成I~IV个级别,I级事件(警告事件)—非预期的死亡,或是非疾病自然进展过程中造成永久性功能丧失;II级事件(不良后果事件)—在疾病医疗过程中因诊疗活动而非疾病本本身造成的患者机体与功能损害;III级事件(未造成后果事件)—虽然发生了错误事实,但未给患者机体与功能造成任何损害,或有轻微后果而不需任何处理可完全康复;IV级事件(隐患事件)—由于及时发现错误,但未形成事实。
采用回顾性研究的分析方法,对神经内科2017年1月~8月通过护理质量管系统上报护理部的9例管道滑脱不良事件进行回顾性分析。
采用例数(n)、百分数(%)等方法描述管道滑脱类型、发生原因、发生时间特点、管道滑脱不良事件与护理级别、不同工作年限的关系、护士职称的关系。
CVC导管脱出有3例占33.3%、胃管脱出有3例占33.3%、气管插管导管脱出有2例占22.2%、动脉鞘管脱出有1例占11.2%。见表1。
表1 9例导管滑脱不良事件类型
表2 9例导管滑脱不良事件发生的原因
9例管道滑脱不良事件与护士工作年限的相关性,5~9年有7人占77.8%,10年以上有1人占11.1%,3年以下有1人占11.1%。见表3。
表3 9例管道滑脱不良事件与护士工作年限的关系
9例管道滑脱不良事件与护士职称的相关性,护师6人占66.7%,护士3人占33.3%。
表4 9例管道滑脱不良事件的时间特点
3.1.1 患者躁动未使用镇静药物
9例管道滑脱不良事件中,9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躁动,值班护士、医生未给予镇静处理。
3.1.2 患者肢体偏瘫
9例管道滑脱不良事件中,8例患者存在一侧肢体活动障碍。3例CVC置管的位置在右侧股静脉,3例患者均是左侧肢体偏瘫,右侧肢体活动正常,自行拔管。
3.1.3 患者意识障碍
9例管道滑脱患者中,意识清楚2人、嗜睡2人、意识模糊2人、昏睡1人、昏迷1人,有文献报道[4],急性颅脑损伤患者带有各种管道,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会发生拔管或脱管等情况。
3.1.4 护士评估不足、约束无效
9例管道滑脱不良事件中,有7例使用约束带约束,但约束无效,有2例未使用约束带。
3.1.5 管道滑脱不良事件发生时间
A班2例,P班5例,N班2例;P班发生脱管例数最多,每个病区重症监护室7张病床,小夜班值班护士只有2人,22:00以后只有1人值班,护士人员不足
3.1.6 9例管道滑脱不良事件与护士职称和工作年限相关性分析
工作5~9年的护士有7人,工作10年以上护士有1人,工作3年以下护士有1人。其中护师6人,护士3人。特级护理6例,I级护理3例。3例气管插管和3例CVC管道滑脱发生在重症监护室,3例胃管滑脱发生在普通病房。在重症监护室值班的护师,有一定的工作经验,但防管道滑脱意识不强。普通病房倒班的年轻护士缺少工作经验,防管道滑脱意识也不强。
3.2.1 组织科内医生、护士共同学习镇痛镇静相关知识,科内制定出患者躁动处理方案。当值班护士发现患者躁动不安,有拔管风险时,立即报告值班医生给予镇痛镇静处理。
3.2.2组织科内护士学习管道管理相关知识,包括导管的固定、约束技巧。
3.2.3 对于肢体偏瘫留置管道的患者加强巡视,反复向患者及家属进行管道滑脱相关知识宣教,给予有效约束。
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是护理质量的客观反映数据之一,根据不良事件发生的原因及特点采取相应对策。神经内科管道滑脱患者由于疾病因素,病情较重,存在意识障碍、躯体活动障碍、语言障碍,躁动。急性期住在监护病房或病情稳定后从监护病房转入普通病房,如患者意识障碍、躁动不安,值班护士应给予正确的评估、有效的约束,必要时报告医生给予镇痛镇静对症处理。科内对管道脱出不良事件进行目标监控,加强临床管道护理质量控制的检查、分析、反馈、整改追踪,减少管道滑脱不良事件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