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 睿
(西安邮电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西安 710061)
快递和电子商务已经成为现代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据统计,2016年电子商务成交额达到23万亿元,较去年同期提高25.5%。虽然快递与电子商务各自发展情况良好,但如何协调二者的关系,相互促进,共赢发展,这些问题还有待深入研究。
2017年,随着智慧物流进程的深入,京东宣布在西安建立无人机物流总部,此举正式拉开快递业在无人机配送领域竞争的序幕。7月中旬,顺丰的无人机总部落户成都。可以看出,由于无人机物流在配送成本和配送时效性上具有明显优势,在未来会成为各快递企业重点发展的对象。
6月初,由于数据接口的冲突,菜鸟网络和蜂巢科技互相关闭彼此的互通网络。致使大量物流订单信息无法查询,给许多生鲜食品配送带来影响。说到底,双方是为数据而争。可以预见,在未来,大数据会给快递业带来更多的机遇与挑战。
上述两件事说明在未来,快递业的竞争是数据之争,而要想实现快递业的发展,就需要各种先进技术的融合。
当今是互联网信息化的时代,在信息化高速发展的今天,各行业纷纷加快了自身在信息化建设方面的脚步,也因此使电子商务的应用变得更加广泛[1]。不仅如此,传统的实体店零售企业也开始转行向电子商务进军。
此外,电子商务尤其是电子支付技术的深入发展,也给各种实体零售企业的创新带来帮助。如最近无人超市和无人餐厅的出现,就是电子商务技术创新运用的产物。在未来,电子商务的发展更加需要云计算、人工智能和物联网等先进技术的支持和融合。
1.优势互补。电子商务利用互联网信息传输的便利性,将生产和消费过程中许多环节简化[2],但是需要依靠快递物流完善整个交易过程。可以说,快递解决了电子商务中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空间距离。电子商务可以把“最后一公里”的货物运输问题交给快递,快递通过自身的特点与优势服务于电子商务,互相借力,共同发展。
2.提高效率。电子商务提出了以顾客为中心,为顾客服务的理念[3]。与传统实体零售业相比,它的特点是通过借助网络完成商品从挑选到拿到实物的全过程。这给消费者带来的好处就是购物的便利性和高效性。但是,能够达到上述标准背后需要快递业的支撑。由于快递是电子商务中最后一个环节,如果出现服务质量差,服务效率低等问题就会降低电子商务的运作效率。这说明,为了促进电子商务高效发展,高质量的快递服务必不可少。
灰色系统理论(Grey System Theory)是一种基于小范围、信息不全、不确定性因素的数据理论。人们通常用颜色的深浅描述信息的明确程度,用“白”表示信息完全明确,用“黑”表示信息未知,用“灰”表示部分信息明确、部分信息不明确。相应地,信息完全明确的系统称为白色系统,信息未知的系统称为黑色系统,部分信息明确、部分信息不明确的系统称为灰色系统[4]。
为了分析快递业与电子商务的关联度与协调度,选取以下指标进行算例的仿真与分析:快递业发展指标主要包括快递从业人员X1(人)、快递业务量X2(亿件)、快递业务收入X3(亿元);电子商务发展指标主要包括电商从业人员Y1(万人)、电子商务成交额Y2(亿元)、网购用户规模Y3(亿人)。
上述快递业的相关指标数据来源于《统计年鉴》;电子商务的数据经《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发布的研究报告整理所得,具体数据(见表1)。
表1 2014—2016年快递业和电子商务有关数据
运用Matlab程序通过程序编译,得出2014—2016年快递 业与电子商务的关联度和协调度,具体结果(见表2和表3)。
表2 快递与电子商务关联度分析结果
表3 电子商务与快递协调度的趋势分析
通过上述分析,得出下列结论:
1.首先是关联性,整体上,电商与快递的关联度为0.757,说明二者具有较强的关联性。电子商务的3项指标关联度最低0.67,最高0.71,快递业的3项指标关联度最低0.64,最高 0.70。
2.从协调度来看,电子商务与快递的协调度较低,体现出濒临协调状态。即便快递与电子商务二者间有比较强的关联性,但是二者的协调性不佳。这说明,二者的发展水平不一致,联动性较差。
综上所得,快递业与电子商务关联性较强,但二者的协调度较低,联动发展不均衡,处于濒临协调状态。
1.落实相关政策。在2014年,财政部、商务部、国家邮政局就联合下发了《关于开展电子商务与快递协同发展试点有关问题的通知》,其中提到要规范快递配送车辆,但是具体到快递车型如何规范依然迟迟没有定论。关于物流园区的设立、厂址的租赁等问题,虽然政府提供了诸多手续上的便利,但是部分环节的实施和操作还不够透明。在今后,政府和相关部门应该通过研究尽快完善制定并落实好相关法规和政策,促进快递和电商的联动发展。
2.建立信息反馈系统。作为快递企业,需要尽快建立与合作的电商企业间的信息反馈制度。商品运输过程中的破损是在所难免的,发生类似问题首先要确定责任方。快递企业要积极与电商平台联系,确定是快递过程中发生的问题要做到足够重视,第一时间与消费者沟通并采取相应补偿措施。如果不能立即确定责任方,则要建立先行赔付机制,保证消费者的切身利益不受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