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民
摘 要:自1985年以来,现代性艺术已存在30余年,错综复杂的中国本土艺术逐渐走向多元化与国际化。在如今中国复杂的艺术生态体系中,一部分以体制内艺术建立而来的美协艺术与以市场为中心建立的当代批评、艺博会、画廊艺术的分隔,好像已不再十分刺眼,它们虽互为体系,但已逐渐交织与模糊。作为年轻一代,更应当保持自身的创作活力,不断努力提升自我修养与作品内涵,同时,参与各种艺术现场,拓宽视野,不断尝试突破既定边界、内容,使作品更加多元并有其独特的艺术魅力。
关键词:多元化;修养;活力
自建国以来,中国艺术已产生70年左右,自1985年以来,现代性艺术也已存在30余年。错综复杂的中国本土艺术逐渐走向多元化与国际化,随着中国社会的变革,艺术从一味地向西方学习逐渐回归理性、回归本土,各地区也涌现出一大批经典的艺术家、艺术作品、艺术流派。在这些作品的产生过程中,从整体而言,中国艺术现状是趋于繁荣和丰富多样的。艺术市场也在最初90年代起由欧美引入后,在本土迅速崛起并逐步完善,形成体系,在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绩。而年轻一代作为资源的受益者,无疑也从一个更加独特与年轻化的视角观看甚至参与各种艺术现场。
在如今中国复杂的艺术生态体系中,一部分以体制内艺术建立而来的美协艺术与以市场为中心建立的当代批评、艺博会、画廊艺术的分隔,好像已不再十分刺眼,它们虽互为体系,但已逐渐交织与模糊。作为年轻一代,更应当保持自身的创作活力,艺术的永久生命力就在于其不可替代的思想性,艺术创作体现的就是艺术家全部的修养和智慧。所谓艺术修养,是指在具备一定基础知识和一定艺术实践技能的基础上,进一步努力提升自己的艺术理论修养和艺术创作技巧,以达到一定高度和水平,并熟练自如地创造出具有一定艺术意蕴和独特内涵的艺术作品。
在中国当代经济快速的发展背景下,我们能迅速地感受到科技进步带来的日新月异的变化,我们所处的时代正大步迈向数字世界,声、光、电、气的轰鸣炸响带给我们各种新的视觉感受。身处现代社会,我们应当更加看重文化素养的培养与个人方法论的建立,正是这些围绕着艺术感受力和时代洞悉力的中心问题,使今天的艺术家与众不同,使他们能从文化视野的高度去深层次地发现现实、领悟人生,创作和理解作品,用心灵去撞击生活,表达艺术,并使艺术具有更深入、更全面的内涵。艺术表现是一种个人化的具体形式,是生存在现实中的人对自身生存体验、思考的一种视觉表达方式。艺术家首先是人,艺术作品首先是人的行为方式,作品本身对问题的思考才是本体,而敏感性、自由度与创造力是艺术的内涵所在,艺术家的身份与艺术作品的方式在整个艺术创作中显得尤为次要。当下的艺术圈是拥有普世价值观的人对此时此地的问题的参与和及时的反馈,中国当下的艺术则更多的是通过视觉表达出来的普世价值观与中国现实的融合。
在纷繁的中国艺术体系中,就笔者个体而言,近几年在不断努力提升自我修养与作品内涵的同时,参与了各种艺术现场,初步感受到了作为青年艺术家有着不同的、更加多样化的受众群体。近几年,从收藏艺术的逐步形成、画廊业的兴起、美术馆的建立和艺术博览会的举行,当下艺术界有了更强的可参与性与互动性。同时,从一系列中国当代艺术在欧美等地的举办和艺术活动中,也可以看出,西方的艺术爱好者对于东方艺术展览的兴趣并没有消退,使年轻艺术家有了国际化视野,促使其不断尝试突破既定边界、内容,使作品更加多元并有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作为年轻艺术家,我们的思想、见解不仅是进步的,还应当是独特且具备理论素养的。只有具备足够成熟且饱含素养的理解,才能把握和揭示看似平凡的生活的深层次本质和规律,才能创作出有生命力与时代内涵的艺术作品。艺术创作最忌平庸,而肤浅的思想正是导致作品平庸的重要原因。
笔者近期的创作多是从自身经验出发,对日常之物象、景观进行解构与再造,使之脱离原有的语境概念,以场景化的图例,通过理性的画面构成与分割,同时辅以绘画性及心理化的感性笔触来创作探索,通常以碎片化的方式呈现破碎的多重空间和构成,在画布上似是而非地“呈现”一种熟悉的陌生感,探讨空间、时间以及二维和三维的真实性问题.总体来说,是以造景为手段对观念及其意义的探索。实际上,这一切构成了笔者的艺术创作支点,使笔者对自身的艺术方法有了更加清晰的思考。对于我们青年艺术家来说,拥有的是看似平常且常规化的生活,如何发掘平常之下的看似毫无关联性的事件,找出其内在发生逻辑,并联系自身的经历与深切感受,可激发欲罢不能的创作冲动,从而用理论指导实践,构思和创作出内涵深刻、有艺术价值的作品。也就是说,艺术创作的灵感多半是通过艺术家深切的主体感受和与社会生活事件的相互碰撞而产生的。艺术创作既有社会性,又是以个体的艺术创造为基本表现形式的精神活动,它主要通过具体可感的审美意象、形象和意境来表达某种观念和情感。对我们来说,最真实的、最能把握的现实就是“此时此地”。活在当下的人,可以想象和推导未知世界,但当下的具体现实,是这些想象和推导的出发点。
对于目前的艺术市场生态来说,作为年轻艺术家,我们所处的时代环境也与老一辈不同,更多的人是从各大专业艺术院校走出来的,在校期间便能频繁地参与各类画廊、校、企、省等不同级别和性质的展览。目前,应当把艺术与生存分开,不把卖画当作宗旨。在创作过程中不断地探索、尝试,增强自身的学术性,提高创作的艺术价值,即时得到了市场的部分认可,也不以艺术创作为唯一谋生手段,避免因为盲目跟风而迷失自我。作为年轻艺术家,想要发展就必须找到自己的定位,同时不断完善自我修养与作品内涵。艺术和其他行业一样,必须通过辛苦耕耘才能有所收获。抱有幻想、试试看的心态,梦想虽有可能一夜成名,但最终只能走向黑暗的深渊。靠实力、创造力和认真的实验态度获得艺术成功的概率远大于靠巧合和突发的灵感。要成为一名合格的艺术家,就必須清楚自身作品的艺术内涵和艺术风格,并不断提升自我修养,避免自我迷失,最终沦为市场的奴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