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求真“中国梦”

2018-07-23 05:44谢琦琦
文艺生活·下旬刊 2018年5期
关键词:师德师风高校教育创新模式

谢琦琦

摘要:高等教育的基础是学生,教师起着引导与促进的作用,我们追寻一个更好的教育效果,怀揣着高远的志向,少年强则国强,中华民族要实现伟大的复兴还需通过高等教育对青少年的教导。大学生通过大学的系统教育建立自己的学科框架式思维,提升自主学习能力和技巧,同时作为教育主体的教师,如何提升专业素养并实施教学是本文探讨的主要内容。

关键词:高校教育;创新模式;师德师风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8)15-0192-01

一、前言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会上,他更进一步强调:“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生活在我们伟大祖国和伟大时代的中国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有梦想,有机会,有奋斗,一切美好的东西都能够创造出来”。“中国梦”包含着亿万中国人民的民族复兴梦,也包含着各行各业的科学发展梦。

以史为鉴,我们不难发现教育对于国家发展、民族兴盛的重要性,可说是“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任何一个国家有没有发展潜力看的是教育,教育虽是通过对每个个体的人的教化发生作用,而个人与国家,国家与个人都是息息相关的。总书记通过提出“八项规定”旨在整顿党内风纪、质素,那么社会的风纪、质素如何塑造呢?唯有教育,“教育梦”,无疑是中国梦的最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作为教师,我们的“中国梦”、“教育梦”是可以实践的,就像许多高校践行多年的“产学研”教学模式以及教学质量工程就是实现梦想最好的方法。这是近年来高校教育模式转化的核心,是传统教学模式与当前国情相结合的必然趋势,它具备与时代融合、与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相结合的特点。

二、教师如何提升自身素质和修养

在多年来践行的教学改革工作中,深化教学质量工程的建设是重中之重,而作为教学质量工程载体的教师群体的建设更是尤为重要的。要想从根本上提升本科教学质量工程,推动教学改革工作,教师综合素质的自我养成和提升是决胜点。许多教师特别是我们青年教师都容易养成惰性,忽略自身综合素质的提升,这样会使得自身的水平停滞不前。所以,对于教书育人的教师,有必要也必须不断提升自己在教学、科研以及师德师风方面的修养。至于如何提升自身的素质与修养?我个人认为有几个方面需注意:

(一)注重学术研究与实践的结合

教师除了不断加深对于学科现有知识的研究外,还需要结合当前的行业趋势和行业需要进行研究。例如,我所在的游戏专业属应用型美术学科,时常会涉及到一些新技术带来的新的艺术表现方式,那么在课堂教学中如果数年如一日的照本宣科,那么学生的技术常识甚至会超过教师,而教师们则会陷入被质疑专业水准的尴尬状态。应对这个问题的方式就是积极投身于科研项目与社会实做项目之中,使得理论与实践相互印证,相互促进,并不断将新经验传授于学生。创新是推动文化、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也是国家软实力的具体体现,所以墨守成规的教学内容是经不起时代考验的,教师重视社会实践和经验传授是对自己和学生都负责的一种行为,也是势在必行的。就我个人而言,虽然在教学方式和知识传授上还存在经验不足和个人学术研究尚浅的问题,但是由于我注重实践能力的提升,往往在很多具体的专业问题上可以给予同学们以详尽的指导,解除他们对专业学习和前途的疑惑。

(二)注重知識面与教学方法的拓展

作为高校的教育工作者,教师们应当注重自身知识面的拓宽,加强对其他学科的学习,要多角度、多层面的涉猎不同的知识领域,比如文学、社会学、心理学、经济学……以开拓视野、增广见闻。专业课教师仅仅具备专业知识是不够的,还需有丰富的知识面、高远的眼界、优良的沟通能力和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教师唯有加强综合素质,才能作为学生的学业和人生导师来指引他们。此外,作为一名教师除了专业素质的自我提升非常重要外,教学的组织能力、解说能力也很重要。在全面推行教学质量工程的今天,课堂教学的质量不再仅仅局限于内容,讲课的形式即教学方式也尤为重要。好的课堂离不开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如何讲好一堂课、一段课,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应该是在课前就有一个脉络的梳理的,理论讲解、实践操作以及教学互动都是不可或缺的,就像一篇好文章有起承转合,好的课程也是经过设计的,教学方法永远不会是单一的。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教师们在解说专业知识时会常常使用一些重复雷同的语言去诠释内容,这样内容的传达可能会有失偏颇。这样的情况造成的结果是语言贫乏,逻辑思维混乱,学生们听的时候更是不得要领。又或者有另外的一种情况,有些教师对于新颖有趣的教学方式推崇备至,风格也轻松愉快,但由于不注重个人文化修养就难免会犯下一些表达方式上的错误,例如,有时候本是想搞活课堂气氛,却因所开的玩笑太过低俗而起到反效果,凡此种种,都是身为教师的我们需要注意的。

教学方法的寻求和改善是把双刃剑,若教师过于迷恋于纷繁的技巧或个人偏好讲解,而忽略学科的基本知识的传授,授课内容便会陷入单纯的技能技法的传授,导致教育精神的失落。教师应协调好教学内容、学科基本知识、新兴技术知识、学科实践知识与教学方式的关系,使两者相得益彰。

(三)注重师德师风的建设

19世纪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曾说过:教师的人格就是教育工作者的一切,只有健康的心灵才有健康的行为。因此,教师在重视教学与科研能力的基础上,自身的帅德师风建设也很重要,这不是流于表面的为寻求学生信服的需要,而是教育工作者应该发自内心奉行恪守的。再进一步,“敬敷五教”指出教师要传经布道,不仅自己懂得做人的道理,还要有以天下为己任、兼爱他人和诲人不倦的精神。以天下为己任或许由谁说都有些说大话的嫌疑,但是身为年轻教师的我们至少最基本要做到兼爱他人和诲人不倦,要多向老教师们学习专业知识和教育精神。

具体落实在教学工作中来,我们年轻教师除了注重“言传”以外,更要注重“身教”的现实指导意义,要使学生信服并尊重我们的教学和日常指导工作,首先须得自己做好。兼爱他人是指教师应当关爱学生,多关心学生的个性发展,以学生为本。教育的本体是学生,遵从于这个本体,教师就应当注重学生的学习状态和情感体验,分清他们的个体差异,并根据不同专业动向,因材施教,让每个学生都能学有所长,真正意义上推动教学效果的呈现与学科的发展。

(四)注重创新性人才的培养

如今世界各国的竞争已发展为综合国力的竞争,竞争的核心是知识创新、技术创新,竞争的决胜目标则是科技成果转化和高新技术产业化。所以,唯有重视创新性人才的培养,才能为高校学科和专业建设、教学与科研水平提高提供强大动力。唯有强化教师综合素质和能力的提高,才能培养出适应新时代的创新型人才,使之适应人才市场需求,才能真正培养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大学人才。

三、结语

综上所述,我们所谈的“中国梦”落实到教育工作中来,其核心还是需要教师调整教育质量观,这个质量观不能仅仅是知识的传授、理论的研究,身为教师还必须注重学生的需要、个体的差异、教学的反馈、项目的实践、行业的现状等要素。教师应当为学生营造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为学生的发展创造宽松条件;注意到教师在教育活动中角色地位的转换,要使自己成为学生学习的观察者、设计者、帮助者,师生关系应为民主、平等、和谐、亲密的朋友关系;注意通过教学方式的转变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使学生更为自主、协作的探索知识;注意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尊重学生独特的个性。

猜你喜欢
师德师风高校教育创新模式
加强卫生高职院校教师师德师风建设的思考
民办高校师德师风建设存在的问题研究
高校设计教育网络平台的服务系统设计研究
二级工会在高校师德师风建设中的作用研究
高职院校普通话测试管理的创新模式研究
关于配网电力工程技术的可靠性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