娄玮 叶帅 张建秋
摘要:传统村落具有历史文明传承等方面重要价值,本文以山东省章丘市官庄镇朱家峪为例,对朱家峪传统村落程度进行了深度调研。
关键词:传统村落;中华文明;朱家峪
中图分类号:G1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8)15-0167-01
一、研究背景
位于山东省章丘市的朱家峪是于明清时期建造的北方典型的山地传统村落,它被誉为“齐鲁第一村,江北聚落标本。”朱家峪选址讲究,布局规划严谨,村中建筑分布错落有致,建筑材料就地取材,朴实无华,真正阐述了我国“天人合一”的设计理念。
二、朱家峪选址及空间布局
1.村落选址。朱家峪三面环山,选址强调因借自然。村落地处文峰山之西南,胡山之东南,东西有东岭及笔架山相护,遂形成三山环抱,背山面水,左右围护的环山格局。村落置于环山之中,村落景观因势利导、层次分明、虚实参半。山势的起伏以及光影的变化,对村落的整体景观产生影响,对村落的景观的过渡起到丰富的效果,充分体现了人工建筑与大自然的融合。也正是因为朱家峪处于如此独特的地势之上,朱家峪的村落文化内涵与地域特色才独具风情。
2.村落的线性格局,朱家峪村落处于山坳的狭长地带,沿着等高线变化表现出内凹的形式,是典型的山地型山村聚落。山村整体呈现梯形,盘踞于南北走向的两山之间,东靠东岭,西依笔架山,南止与文峰山,北向开口边入山北向的平原区域。村落最北端以礼门为起点,向南北向延伸。村内的街沟巷道构建出村落内部的骨架,内部建筑布局则注重主从关系,建筑群落为构建的中央主体,其他建筑群根据轴线于街巷沟渠南北方向延伸,最终形成了狭长的南北长、东西窄的线性布局形式。
三、朱家峪建筑群
朱家峪建筑文化底蕴深厚,村落中除了有满足人们日常生活生产需要的建筑之外,还有寄托精神的建筑,建筑类型十分丰富。村民们十分注重教育,村里曾先后建有文峰小学、女子学校、山阴小学。并在村口处建有文昌阁,在村庄南头的文峰山上建有魁星楼。还有五圣祠,关帝庙等用于祭祀的建筑。除此之外,还有坛井七桥、康熙立交等辅助性的建筑设施。总的来说,朱家峪村落的建筑类型主要有民居建筑、崇祠建筑、文教建筑、礼制建筑及其他的辅助线建筑设施。朱家裕的建筑受到传统“天人合一”观念影响,对自然采取尊重的态度,顺势而建,这样不仅从单体上看建筑外观富有变化,从整个村落景观来看,则更是高低错落、层次分明。
朱家峪居民建筑主要以明清建筑为主体,充分吸收传统的耕读文化、宗法文化、以及建筑文化,营造精细,是山村建筑的典范。崇祠建筑主要有文昌阁、魁星楼及关帝石庙。其中文昌阁位于村子东北,坐北朝南,云南面的文峰山顶的魁星楼南北遥遥相望。文教建筑主要是山阴学堂,与文昌阁比邻,依势而建。礼制建筑主要是朱氏家祠。
四、朱家峪的道路系统
朱家裕的道路系统主要分为古道、巷道及各类桥。要进入朱家峪,需要穿过村北边的礼门,走过脚下蜿蜒的古道。占道是由间距一米五,两排30公分宽的青石铺成的路,又称“双轨古道”。朱家峪总共有36条曲巷,是一种十分封闭狭窄的条状空间,一般位于建筑不开窗的后墙或是山墙。村子里有三十多座桥,“坛井七桥”是石桥最为集中的场所。在井畔的小河上的东南北三面建有七座小桥,蜿蜒曲折,纵横交错,拱桥、板桥形态各异。
五、朱家裕的建筑结构及材料
朱家峪屋顶多为硬山式的清水脊,脊上雕花,独具特色。单体建筑有传统式的屋顶、屋脊、台基三部分构成,多用小开间进深小的石木架构。地面、台阶、台基、墙体、路面等多采用的砖石结构。住宅建筑是以夯土铺地,院落的通道上是铺砌的石板。墙体是由砖石垒砌的,低矮的房屋则是用山石堆砌成的,墙体厚度多为40多厘米厚,隔热保温效果极好。
朱家峪的建筑材料多为就地取材,充分利用了当地天然的建筑材料,多以青石为基底,墙体、石材、屋顶木材等建材都是使用的天然为加工的材料。总体可以概括为以石筑路、以坡代基、原木的屋架、复合式的墙体四大特点。
六、结语
朱家峪有着较为完整的道路交通体系、安全防卫体系、生产生活体系、宗教设施体系。朱家峪讲究因势利导,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这种“天人合一”的理念构成了朱家峪独特的乡村纹理和景观体系。村落的布局符合道家传统的美學理念与儒家的道德规范,民居的建筑、内部装饰等地具有强烈的人文内涵。村内的建筑有着独特的历史传承价值,传统建筑多倚势而建,错落有致,具有极高的旅游价值。当地政府要保护好古村财富,把古村文明传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