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玉洁
摘 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原位于滨水区的工厂被迁移,被忽视的棕地产生了一系列的环境与人居社会问题,产生经济、共享、发展等矛盾。本文通过对棕地区域湿地的认识,设计人工湿地解决棕地问题,进而改善环境现状,创造有价值的场所。
关键词:棕地;湿地;景观设计
0 概述
20世纪50年代,西方传统工业随着新技术与新生产方式扩张性的冲击蔓延,导致一部分高污染的企业更新换代,进行重构解体,另一部分则因无力应对而退出整个市场,随之造成大部分工厂及工业附属设施被废弃,而区域内场地被闲置废弃而使场地荒芜,土地遭受严重环境问题,这样的区域被称为“棕地”。
1 现有问题思考
1.1 棕地问题
一方面,棕地通常由于不合理的处置遭受或多或少的工业废弃物或工业垃圾的污染,导致场地不宜使用,造成资源的巨大浪费,降低了土地的利用价值;另一方面,这些工厂通常被选择在发展迅速相对快的中心城市,同时为了方便运输,通常依水而设,通过水路运输。而随着工厂变为棕地,原有工厂带来的环境问题也对滨水区湿地的土壤、植物、水、生物多样性等造成了严重的破坏。
1.2 湿地的特征与问题
湿地作为水域与陆域的交界区,具有不同于水域生态系统与陆域生态系统的复杂性,同时,湿地作为两种生态系统交流的循环地带,不同区域的物质、能量、生物的交流使得这块区域是最富生态多样性的区域。但是,湿地区域的生态是由场地水文、气候与土壤有机组合的,生态具有脆弱性,受陆域与水域的双重影响,湿地也表现出脆弱的易变性。同时,湿地是城市化过程当中生态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一环,重要性不容忽视。然而,棕地原有工业垃圾的堆放,造成土地资源的浪费,植被固土能力降低,造成土壤荒漠化。棕地周边的湿地也因此受到影响,使得景观破碎化严重,动植物栖息地被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环境问题愈发严重。
1.3 棕地区湿地问题总结
城市发展中不可避免需要对湿地进行开发利用,受棕地的影响,湿地被污染,因此需要通过改变棕地环境重建湿地,调整出现的偏差。研究发现,湿地本身就具有自我修复的能力,然而在一般情况下湿地需要15~20年的时间才能恢复到原来正常的水平。若想通过自然恢复的方式去解决现在湿地土壤的污染情况以及水质问题,是难以真正解决已被破坏的生态系统的。因此,通过人工干预来解决湿地环境问题,通过人为的输出进行调节与修补管理,保证湿地自净能力的提升,加速湿地修复,而人工湿地的建立是最有效的形式。
2 解决办法——人为干预
2.1 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
不管何时,人与湿地都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如何从设计层面去处理好人与湿地的关系对于充分认识湿地与人的关系相当重要。从历史发展可知,湿地从古至今都是作为载体出现在人与自然之间,起到平衡协调的作用。而对于棕地区域人工湿地的建设也是为恢复人与自然、城市与自然的和谐。人工湿地的设计不仅起着保护自然湿地的作用,也能够带来人活动的场所,焕发区域原有的生机。可见人工湿地的建设是设计结合自然、参与自然的探索。
2.2 人为干预方式
(1)不同功能区划分。将湿地区域划分为自然湿地保护区、湿地缓冲区、湿地教育观赏区三部分,既能满足自然恢复与保护的可行性,也能够保证人参与进来。人为的方式介入使自然湿地能够产生交互式的影响,通过人的参与和干涉去重新建立自然扰动机制以达到生态平衡。
(2)对于本土材料的运用。通过对场地原有废弃材料的再处理,减少对于原有环境的干扰,这也是对场地原始结构与秩序的回归。[1]艺术家Robert smithson认为,大地艺术能够成为工业污染后棕地的自然景观间矛盾的调解剂。因此,棕地区人工湿地的设计也可以通过对原有场地材料的再认识进行处理,以设计既能使场地在景观美学与景观生态修复上得到协调,同时能够创造富有视觉冲击力与高效率的景观。
(3)雨水管理。人工濕地设计的最终目的是构建生态来产生的是一种真正的生态价值。而通过湿地创建雨水径流,建立一种更新后的径流过滤模式,去保护当地遭受破坏的水质,同时清除土壤之间的垃圾,防止水土流失。这样一种雨水管理的方式可以聚集30%的地表水,减少分散的污染源,保护水资源的清洁,恢复土壤肥力。
(4)湿地植被设计。人工湿地设计的重点也是对湿地植被的设计,而植被所产生的去污机制表现在可通过自身生命活动的过程吸收聚集在水体中的营养元素以及有机质和重金属。在将污染物起到隔离过滤作用的同时也易于管理,而湿生植被根系发达也能够为微生物提供适于生存的环境,这样的植被设计能够改变基质的通透性,从而更有利于处理当地土壤中的垃圾,对污染物进行吸附和沉淀降解。人工湿地的作用不仅在于污染物的处理,湿地本身的环境因为湿地植被生长繁殖速度快能够形成相当可观的生物量,形成动植物的栖息地,带来生物的多样性,重建这样一种自然扰动机制,建立适于动植物生活的环境。
3 结语
本文从棕地区湿地的认识中探究人与自然的关系,从棕地、湿地、公众参与的角度来研究具有生态问题的场地的再利用与恢复问题。通过对不同文献资料的研究,认识到具有代表性的优秀案例不仅在生态修复上具有可行的策略,且在设计上也具有较高的艺术水平。对棕地区人工湿地的设计过程也是重视修复与重新引入自然的过程,从而创建具有生命力的景观。对棕地区湿地的设计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理念,场地不再是废弃且不具有亲和力的,而变成具有高效率、有价值且被大众所接受和参与的公共休闲区。对于棕地人工湿地的设计不仅是对于自然环境的修复,更是对人与自然关系的修复,人与自然演化过程中对社会、价值、未来发展的认识与研究。
参考文献:
[1] 蔡黎.生态设计在城市景观设计中的可持续发展之我见[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3(23).
[2] 韩勇,余斌,卢燕,朱媛媛.国外人地关系研究进展[J].世界地理研究,2015,24(4):122-130.
[3] 赵思宇.棕地景观生态修复途径研究[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