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雅健 杨佳
摘 要:作为中国绘画史上最早最杰出的理论家,顾恺之仿佛夜空中一颗璀璨的启明星,他的光辉至今还照耀着中国画坛。他的绘画理论影响着中国绘画美学理论的发展,他最具代表性的“传神论”第一次较为系统地阐述了人物画中的形神关系,这也使后来的学者们在审美和艺术创作中能够更为辩证地去思考。本文从对顾恺之的简要描述入手,介绍他的主要绘画理论和成就,最后分析他的绘画思想理论对中国绘画美学的一些影响。
关键词:顾恺之;绘画理论;影响
1 顾恺之简介
顾恺之,字长康,东晋著名绘画理论家、诗人以及画家。他一生多才多艺,善吟诗作赋,善书法,尤其精通绘画,素有“才绝、画绝、痴绝”三绝之称。
顾恺之的绘画在当时是享有极高的声誉的,谢安就曾称顾恺之是“苍生以来未之有也”。值得注意的是,顾恺之画了不少名士的肖像,这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汉代以宣扬礼教为主的风气,显现出他观察人物的新方式和艺术表现的新形式,换而言之,也就是脱离礼教和政治的束缚,从而重视体现人物的性格及才华。这也意味着古代的绘画艺术视野扩大了,在人物画题材上提出新要求,即注重表现人的性格与精神特点。
他的舉世绘画名作主要有《女史箴图》《洛神赋图》《斫琴图》等。顾恺之作画,意在传神,他的“迁想妙得”“以形写神”等绘画思想为中国传统绘画发展奠定了深厚的基础。
2 顾恺之主要的绘画理论
顾恺之对中国古代绘画理论的贡献是有目共睹的,在今天也依然影响深远,他创立的“传神论”为中国绘画理论奠定了重要基础。这一观点可以说是古往今来人物画的一项基本通则。顾恺之的“传神论”主要是关于人物画、肖像画这两个方面,即在对人物的形象塑造上不仅要描写到位,更重要的是要传达出人物的性格特征和内心感情。“传神论”具体包括“阿睹传神”说、“以形写神”说、“环境衬托”说、“迁想妙得”说这四点。
2.1 “阿睹传神”说
所谓“阿睹传神”说,即顾恺之认为眼睛是达到传神的一个关键部位,对眼睛的刻画好坏直接影响到整个画面的效果。传神之难在于目,处理好了眼睛既能够表现出美的效果又达到了传神的境界。这成为后世中国人物画创作的传统,影响深远以至于在顾恺之后约700年的北宋诗人苏轼都还依然谨记这一点,并将它作为重要的教训写在了《传神记》的开端提醒世人。
2.2 “以形写神”说
以形写神,即在刻画客观事物形体的同时,强调传达人物的性格特点和内心情感。顾恺之认为画面上形体与性格的关系是能相互体现的,并且有一定的规律可循。
2.3 “环境衬托”说
即对典型人物的刻画需要与特定的环境相结合。人景结合,用环境背景来衬托人物的思想感情。《世说新语》中记载了顾恺之为谢鲲画像的故事。顾恺之在绘画过程中将谢鲲置于岩石间,旁人看了便问缘由,顾恺之答道:“谢云:‘一丘一壑,自谓过之。此子宜置于丘壑之中。”谢鲲曾经说过“一丘一壑,自谓过之”这样的话,所以顾恺之就将其置于山林丘壑之中,符合谢鲲的气质和精神面貌。所以做到人景结合这一点才能更巧妙地达到传神这个目的。
2.4 “迁想妙得”说
顾恺之很注重绘画创作者与其所要描绘的人景之间的主客观关系,他认为绘画的灵感是可以通过思维活动获得的,经过思考提炼,艺术感也就油然而生。在创作的过程中,要学会把握绘画对象并且深入揣摩对象的内心情感,这便是“迁想”;创作过程中经过分析归纳从而得到艺术构思,这便是“妙得”。综上所说,迁想妙得,也就是创作者去创造形象,激发思维活动的一个过程。
3 顾恺之的绘画思想理论对中国绘画美学的影响
顾恺之的“传神论”绘画思想对后世影响是非常深远的。他不仅为中国的人物画发展开辟了一个正确的发展方向,还促进了中国山水画的蓬勃发展,为我国绘画美学体系的构造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导。
这些影响是在历史上有具体体现的。如南齐的谢赫在其著作《古画品录》中提出有名的“六法论”,在这一理论中居于首位的就是“气韵生动”,也就是说创作者在创作中要强调表现出所刻画对象的精神面貌及性格特点。这显然是受到了顾恺之的影响,和顾恺之的“传神论”本质上是一脉相承的。当然,“传神论”不仅只是影响到人物画的发展,它早已渗透到绘画的各个门类。唐代的画家及理论家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写道:“今之画,纵得形似,而气韵不生,以气韵求其画,则形似在其间矣……”由此可以理解张彦远也认为绘画的关键之处就是要表现出“气韵”,有了神韵,形似也就自然而然地呈现出来了。
还有后来的元明清时期,顾恺之的“传神论”影响也被后来的艺术家们表现得淋漓尽致。如“元四家”中的倪瓒,其作品“逸笔草草,不求形似”;明朝徐渭作画从来“不求形似求生韵”;到了近代,齐白石也认为“作画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太似为媚俗,不似为欺世”。这些大家的绘画思想理论根源皆出自顾恺之的“传神论”。单单计算一下时间,顾恺之的绘画思想理论就影响了中国画坛1000多年,足以见它的重要性了。
形与神的关系贯穿了中国绘画美学的始终,它们是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顾恺之的绘画思想理论对我国绘画实践和理论的探索有着重要意义,也使中国绘画摆脱了传统哲学的束缚,提高了绘画中的自我审美意识。笔者相信“传神论”的影响在将来是不会消退的,无论是当代艺术还是传统艺术,这种“传神”的自我审美意识会始终存在。尽管艺术的形式越来越多样化,但真实地表达自我内心情感是不可或缺的。
参考文献:
[1] 蔡英余.论顾恺之人物画论中形神关系的美学内涵[J].宁波大学学报,2006(4):135-139.
[2] 陈苏民.“以形写神”——顾恺之的美学思想[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2003(3):25-28.
[3] 马矛庚.“传神写照”——中国古典文艺美学透视[J].华东船舶工业学院学报,2002(1):58-62.
[4] 葛路.中国画论史[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作者简介:杨雅健(1994—),女,湖南邵阳人,中南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2016级美术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综合绘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