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汶轩 鲁硕 王心雨
摘 要:本文首先对雕蜡工艺的起源和发展进行了简要说明,紧接着对其应用原理作出了具体阐释。之后,笔者在探讨雕蜡工艺的当今物态形式后,总结并归纳了该工艺在当今首饰设计与制作中的优势及重要性。同时,还提出了对雕蜡工艺的进一步研究和发展,为个性化首饰的设计和制作提供了良好的实施途径。
关键词:雕蜡工艺;首饰设计;首饰制作
1 雕蜡工艺的概述及发展
在人类文明社会的发展进程中,对金属材质的使用是一个里程碑式的进步,这是人类认识自然、利用自然的突破性进展。而雕蜡工艺的使用则是人类对金属材质成熟应用的标志之一,这里是指制作者使用各种工具对蜡材进行加、减塑型,从而得到所需要的蜡模,再通过失蜡浇铸的方法得到金属模型。据史料记载,失蜡浇铸(雕蜡工艺)最早被用在商周时期青铜器的制作中,发展至今天,雕蜡工艺不仅得到了深入的研究,也得到充分的利用。随着蜡材种类的丰富(软蜡、硬蜡)以及雕蜡工具的便捷(首饰雕蜡机、蜡枪等),使得许多首饰爱好者也积极参与到首饰设计与制作中来。
在首饰制作过程中,根据设计图纸要求,以蜡为材质利用各种工具制作成首饰模型,并装饰以各种肌理的工艺称为“首饰雕蜡起版”。在物质基础和工艺基础的支持下,首饰创作变得越来越生活化,这为首饰制作的体验式服务提供了条件。
2 雕蜡工艺的物态形式
雕蜡工艺是为支撑雕塑艺术而产生并发展的,且在科技和文化的共同促进下,雕蜡工艺被广泛运用到各类物态形式中,如铸造神像、人物及各类动物、生活日用器皿和装饰品等。在实践过程中,雕蜡工艺与相应的物态形式相辅相成、共同发展,这不仅使相应的物态形式趋于完美,同时也使雕蜡工艺更加成熟,应用更加广泛。
早在我国春秋晚期,人们就已发明并开始使用失蜡法铸造工艺(雕蜡制作是其最为重要的一道工序)了。失蜡铸造法的工艺流程分为三步:首先以易熔化的石蜡制成蜡模,用细泥浆多次浇淋蜡模,使之硬化后形成铸型,即原始雕蜡工艺。然后,将铸型烘烧陶化。在这一过程中,石蜡熔化流出,于铸型中形成空腔。最后往空腔中浇注铜水,制成器物。失蜡铸造法通常用于铸造那些外形非常复杂的青铜器,湖北随县曾侯乙墓,出土的青铜尊、盘,是我国目前所知最早的失蜡铸件。同样,这也是现代首饰制作的重要原理和方法。
3 雕蜡工艺在首饰中的呈现及探索
首饰制作工艺流程中的雕蜡铸造法是在古代蜡模铸造的基础上逐渐发展起来的。因为蜡的材质质地较软,容易加工,可堆塑和削减,并且在雕蜡过程中无须考虑蜡材的成本与耗损,并且对力气的要求也不是很高,只要有耐心都可以制作出来。所以首飾蜡版的制作较金属板相对容易。除此之外,因为雕蜡工艺可塑性强,特别适合不规则的抽象图案的制作,因此对于制作写意性较强的首饰,雕蜡起版就比较随心所欲,而且能很好地表达出作者意图。
在一件蜡模的制作过程中,可通过电烙铁的加热将不同的蜡质构件熔接、堆积在一起,形成需要的蜡模。此外,还能追求蜡材熔化时所达到的特殊效果,创造出首饰作品自然、无拘无束的艺术造型。这些都与金属材质的冷峻、坚硬形成鲜明的对比,这是其他任何一种工艺技法都无难以到的效果,这也正是雕蜡工艺与其他工艺相比在造型和表现力方面的优势。
值得一提的是,工艺实施的失败在某些情况下也会产生令人意想不到的效果。由于在铸造生产过程中材料本身热胀冷缩的物理特性,以及一些其他因素或缺陷导致首饰作品出现砂眼以及局部缺蚀等现象。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砂眼与缺蚀恰恰就是铸造工艺品的重要特征之一,是残缺之美,也是自然之美。这种缺蚀正是雕蜡工艺的一种特殊语言和表现形式,也正是这一缺蚀使得首饰作品不再矫揉造作而缺乏表现力。
当前,在首饰行业中,特别是在首饰工厂中使用的蜡材多为硬蜡。软蜡因其质地较软,对商业模式的首饰造型比较难把握,且后期处理相对烦琐,所以一般很少使用。然而,面对特殊造型或创业设计时,一些设计师和艺术家则会根据软蜡的特性进行直接设计、制作,寻求那种随机的感觉和效果。虽然用软蜡设计制作出的首饰作品存在难处理、易变形等缺点,但是这种纯天然手工的艺术效果会更加得天独厚。
4 结语
一种工艺的创新与发展凝结着创造者与使用者的智慧,蜡雕工艺不仅是一门简单的工艺,更是涵盖了设计概念和方法的一门造型艺术。蜡雕工艺在首饰设计与制作中的应用虽然取得了不菲的成就,但是雕蜡工艺的创新和应用仍旧存在很大的发展空间,还需进一步研究和发展。雕蜡工艺的应用无疑为个性化首饰设计与制作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实施途径,相信会有更多的自由首饰设计师以及个性化首饰定制出现在人们视野。
参考文献:
[1] 杨井兰,王春刚.蜡雕工艺在首饰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J].艺术与设计(理论),2015(06).
[2] 任伟.雕蜡工艺在现代首饰设计及制作中的应用[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硕士研究生论文,2007.
[3] 石仙花.浅谈雕蜡工艺在产品设计类专业中的意义[D].延边大学,2014.
[4] 范曦月.谈首饰雕蜡工艺在实践中的应用[J].中国美术,2009(2).
作者简介:李汶轩(1997—),四川人,本科,研究方向:首饰设计。
王心雨(1997—),湖北人,本科,研究方向:首饰设计。
通讯作者:鲁硕(1988—),河北人,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珠宝首饰工艺与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