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兴紫砂文化的传承与弘扬研究

2018-07-23 08:54张亚琴
艺术科技 2018年11期

摘 要:宜兴紫砂闻名天下,不仅是本地城市形象的标志,更是江苏传统文化与历史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浩浩荡荡的历史长河中,紫砂一路前行,经岁月洗礼而不改朴实无华之本质。文章立足于对紫砂特质、工艺、历史的研究,指出目前紫砂行业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以期对紫砂的长久发展和传承贡献绵薄之力。

关键词:宜兴紫砂;紫砂文化;传承与弘扬

清代诗人汪文柏在《陶器行赠陈鸣远》中有云:“人间珠玉安足取,岂如阳羡溪头一丸土。”阳羡即今江苏省宜兴市,坐落于江苏南部,是吴文化的重要分布区,素有“山明水秀,英贤蔚兴”之美誉,同时,宜兴还有一个更响亮的称谓——“千年陶都”,这里的“陶”便是闻名遐迩的紫砂,也即汪文柏诗中令珠玉失色的“一丸土”。

1 紫砂的特质

紫砂作为宜兴得天独厚的宝贵资源的紫砂泥主要产于丁蜀黄龙山、白砀山等处。紫砂泥的获取十分不易,它“深埋于黄石矿层之下,藏在粗陶用泥和夹泥之间的岩矿”,[1]《阳羡茗壶系》中曾記载:“实山灵有以司之,然皆深入数十丈乃得”,如今由于技术发展、开采过度等,采矿进深早已超古时百倍有余,因此紫砂还有“泥中泥”的别称,它的原料是氧化铁含量在7.44%~8.60%的黏土、石英、云母系共生矿物,还含有锆、铬、镍、钴、铜、铅、钡、铍、钇、镱、钪、镓等微量元素,“紫砂泥经过1150℃烧成后,形成了残留石英、云母残骸、莫来石、赤铁矿、双重气孔等物相。双重气孔使产品具有较高的气孔密度,一定的气孔率,而形成‘透气而不漏水的宜茶特性”。[2]

2 紫砂的分类与成型工艺

紫砂产品的种类繁多,从表面处理方式来讲,可以分为光货和花货两大类,而从形体方面来讲则包含圆器、方器、塑器和筋纹器。[2]圆器和方器的本质是几何形态,由球体、圆柱体、四方体、六方体等衍生而来;塑器则是从仿生角度出发,将大自然中的有机生态进行艺术再现;筋纹器同样是师法自然的结果,但与塑器不同,筋纹器会使用抽象化的方式将花卉、果实进行图案化的规整,从而形成棱、菊瓣、菱花等造型,筋纹器凹凸有致,常见的有三、六、八、九、十二、十八瓣之分。

紫砂的成型方式也是丰富多样的,从明正德年间到现在,工匠艺人从未停止过探索的脚步,金沙寺僧与供春是紫砂壶之鼻祖,但二位在成型工艺上仍是沿袭宜兴传统日用陶的手工成型或模制法,至明晚期时大彬之时则有了新的飞跃,《宜兴甆壶记》记载:“供春更斫木为模。时(大彬)悟其法,则又弃模。”进而把泥条、泥片置于转盘上,以拍打身筒的方法成型,即所谓“打身筒”。打身筒的方式多用于制作圆器,而方壶的制作则多采用镶身筒的方法。塑器和筋纹器的工艺相对来说有一定的难度,但也是以打坯成型为基础,不外乎打身筒和镶身筒的成型方法。

3 紫砂的历史与发展

紫砂器创始于宋代,至明代中期开始盛行,期间名家辈出,供春、时大彬开一代先河,所制器物备受推崇,“能使土与黄金争价”;清代陈鸣远、陈曼生、邵大亨将紫砂技艺发扬光大,拓展了紫砂类型、样式以及制作模式,为后世追摹之典范;清晚期,政府日益衰败,社会动荡不安,紫砂发展陷入困境,而程寿珍、陈光明、俞国良、蒋彦婷、汪宝根等人通过不懈的努力,使紫砂事业重焕新生;新中国成立后,宜兴成立了紫砂合作社,建立紫砂工艺学习班,并由任淦庭、朱可心、顾景舟、蒋蓉等七位担任辅导工作,孜孜不倦地培养了许多优秀的紫砂工作者,而顾景舟、蒋蓉等人也分别被授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的称号,他们的作品享誉世界各地,是我国陶瓷史上光彩夺目的明珠。

4 紫砂的现状与问题

就目前的状况而言,紫砂行业的从业人员应当不下几万人,企业、工作室、家庭作坊是目前紫砂陶行业最重要的存在形式。在宜兴,有很多专门生产紫砂的企业,无论是在生产规模、运行机制还是管理模式上都已经形成完备的体系,很大程度上满足了市场对紫砂的需求;工作室的生产模式则是宜兴的一个特色与亮点,无论是否具有相应的专业技术职称,宜兴的从业人员多数都渴望拥有自己的工作室,可以说工作室往往是一个工匠或艺人事业的起步和开端,这类工作室规模一般不大,以制作中高档产品为主要营生;家庭作坊式生产基本由不具有专业技术职称的村民完成,如宜兴的上袁村、赵庄村、蜀古村等等,都是家庭作坊的集中地。

宜兴的紫砂得以大规模的生产,很大程度上也得益于信息技术的进步和交通的发达,这些外在元素的日新月异,使紫砂不再仅仅是偏安一隅的地方特色,更加是可以代表中华文化的一块瑰宝,世界上有越来越多的人认识紫砂、了解紫砂。为了满足社会各个阶层对紫砂的需求,紫砂的销售渠道也愈加多样化,传统的如店铺销售、展会销售等等。这些方式比较直接且往往会有不错的宣传效应和销售成果,新兴的网络销售则由于它的及时性和互动性,打破了一直以来的地域限制,使紫砂产品的输出更加广泛和快捷。

紫砂市场的发展虽然是一派大好,但随之而来的问题与矛盾也变得更加突出和尖锐。首先是紫砂赝品的问题,宜兴虽然矿产丰富,但紫砂泥终归是不可再生资源,为了防止非法开采、乱采滥挖行为,宜兴政府曾于2005—2010年间颁布了禁采令,暂时冻结紫砂泥的开采。这无形间使得紫砂泥料显得更加弥足珍贵,很多商家在利益的驱动下只好以次充好,使用外地料、化工料来伪造紫砂,如2010年央视在《每周质量报告》上曝光了“包括美的在内的紫砂锅事实上‘无紫砂,其‘天然紫砂内胆实际是用田土、黄土、黑土等普通陶土添加铁红粉、二氧化锰等化学颜料配制加工而成的‘伪紫砂”,[3]这一事件使美的的品牌形象大打折扣。

其次,宜兴紫砂创作者的职称问题,职称按照由低到高的顺序大概为工艺研究员、助理工艺师、工艺美术师、高级工艺美术师。在一定程度上,职称可以间接转化为财富,是其作品价值考量的重要条件,职称越高的人,其作品越容易卖出理想的价格。因此,相当的紫砂从业者对于职称是趋之若鹜的。然而,宜兴的职称评审系统仍存在诸如颁证单位混乱、头衔名目繁杂等问题,这种现象导致部分人把过多的精力投入到职称评定上去,而自身的作品却越来越乏善可陈。

最后,紫砂的推广和传承问题,目前从事紫砂行业的人多半仍是宜兴本地人氏,他们自幼受环境熏陶,紫砂学艺是他们成长的一部分,根植于他们的无意识之中,他们对于紫砂的传承无论是出于热爱,抑或是因为谋生,都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但这种垄断式的传承模式既是宜兴紫砂的特色与优势,同时也是紫砂多样化发展的牵绊与枷锁。紫砂的发展如果一味沉溺于过去,故步自封,那么在审美观不停更迭变换的今天将逐渐和社会脱节,也和人们的审美趣味脱节。

5 紫砂的问题解决与传承

要解决上述所提及的问题,使紫砂进行良好的传承与发展,是一个任重而道远的挑战,笔者认为当务之急是应做到以下几点:

(1)健全市场体系。就目前而言,紫砂艺术品市场并没有一个清晰的价格体系供人们参考,产品的价格和价值往往不成正比,很多卖家存在看人售壶、漫天要价的现象,对于这种现象政府应当出台规范的价格体系来引导商家和消费者。同时,也应当采用数据采集的方式对市场进行监控,以遏制假冒伪劣或虚假炒作等现象的发展势头。此外,還应当在全国范围成立更为专业的鉴定评估体系,以应对紫砂艺术品经常出现的争议,对假冒紫砂的行为加大处罚力度,为紫砂市场建立良好的信誉和秩序。

(2)采取新的经营理念和运作方式,发展紫砂的品牌化经营。这里的品牌化可以看作两个方面,一个是企业的品牌化,另一个则是艺术家的品牌化。企业品牌化虽然难度极高,但却是企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企业如果不走品牌化路线,不仅利润空间低,也很难做长做久;艺术家的品牌化更是宜兴可以大书特书的一笔,很多城市在对外的宣传中多以当地的景点为主要宣传对象,但对宜兴而言,完全可以发掘更多的卖点,如紫砂村的景点化,毫无疑问可以帮助人们了解紫砂制作的流程,揭开紫砂的神秘面纱。同时,这里培育了无数卓越非凡的制陶大师,他们的作品与事迹都是宜兴紫砂的一面镜子,也就是说很多人物都有成为品牌的潜力,元代在漆器方面,有“杨茂造”“张成造”,明代玉器有“子冈玉”,紫砂方面,清代则有“大彬壶”。但如今大彬已逝,在新的时代,我们需要新的时大彬,需要树立新的品牌形象来扩大紫砂的影响力。这一方面自然少不得艺术家自身的努力与奋斗,另一方面也需要市场及相关部门的扶持和推广。

(3)与时俱进,拓展产品类型。就目前而言,紫砂陶的产品种类繁多,但是就目前的市场需求度而言,茶具类毫无疑问是其中的佼佼者,但我们不可以就此放弃其他产品的市场推广,相反在保持紫砂壶一路高歌猛进的同时,其他产品的推陈出新亦是当下急需解决的问题。而“出新”则意味着突破旧思想,打破传统,目前的紫砂器无论是造型还是图案,基本都在延续传统,其设计思维稍显固化,紫砂的发展应当与时下的审美进行契合,可以引入一些新的技术,尝试一些更新鲜的东西。

(4)进一步规范职称评审,加大审核力度。在职称混乱的问题上,宜兴政府已陆续出台了一些相关政策,“逐步形成了理论考核、技艺考核及材料评审等三个环节,具有宜兴地域特色、契合工艺美术(紫砂)专业特点的职称评审新路子”。[4]尤其是在初级职称申报环节,已取得工艺美术规定学历的可免试进入现场技艺考核环节,而没有取得相应学历的人则可以通过加试工艺美术(紫砂)专业理论测试进入下一轮。“不拘一格降人才”,这对于宜兴本地的一些民间艺人来说无疑是一件幸事。但在实行这些新政策的同时,也应当时刻警惕它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如有相应学历的人对紫砂历史与理论的忽视,没有史观和理论知识的作者往往容易变成工匠而非艺术家。此外,职称评审的考试形式在一定程度上会使部分人把过度的时间用于考试的准备上面,而破坏了自身真实的创作状态与创意思维。

(5)加大教育力度,融合教育模式。教育是人才培养的最根本的手段,而教育模式的合理使用,往往是教育成功与否的关键。传统的紫砂艺术培养往往是师徒制,师徒制往往不仅传授技艺,同时也磨炼学徒的性格。而高等院校的不断扩招使得学生的数量远远超越师徒制的承受范围,且现代教育更多强调教育的人性化,学生在价值观上也很难再认同传统师徒制的运行模式。现代教育解放了传统思想的桎梏,开阔了学生创作的思路,但与传统师徒制相比,也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学生的意志。在现代的紫砂教育当中,我们应当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把师徒制和现代教育进行有机融合,在顺应天性、尊重人格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匠人品质。只有如此,紫砂的创作才能延续千百年来的精髓,而不随时光的流逝隐匿于故纸堆之中。

6 结语

“世间茶具堪为首”,紫砂融实用与艺术为一体,是器物设计与发展的典范,它长久以来受到世界各地人民的喜爱和关注,也有越来越多的人投入紫砂的学习、收藏和创作之中,而紫砂在发展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也亟待我们共同去探索和研究。只有如此,宜兴紫砂在曲折蜿蜒的道路上才能砥砺奋进,才能得到更好的传承。

参考文献:

[1] 徐秀棠,山谷.宜兴紫砂五百年[M].上海辞书出版社,2009:9.

[2] 吴淑英,范伟群,周余华.宜兴紫砂史[M].巴纳里出版社,2006:2,4.

[3] 冯先铭,安志敏,安金槐,朱伯谦,汪庆正.中国陶瓷史[M].中国硅酸盐学会/文物出版社,1982.

[4] 西沐.中国紫砂艺术研究[M].中国书店出版社,2011.

[5] 洪治.浅析宜兴紫砂壶的现状和出路[N].国际商报,2011-12-30(B02).

[6] 邓举青,李迎春.新时代背景下宜兴紫砂工艺的现状与传承对策[J].中国陶瓷,2017,53(12).

[7] “美的假紫砂事件”再次拷问企业诚信[DB/OL]. http://bbs.tianya.cn/post-develop-430254-1.shtml,2010-05-25.

[8] 宜兴市:契合紫砂特色  创新职称评审[DB/OL]. http://www.xupankun.com/shownews.asp?news_id=37,2016-08-18.

作者简介:张亚琴(1986—),女,江苏宜兴人,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产品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