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江陵 梁美恋
摘要:网格化理念为研究高校二级学院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机制提供了新视角,体现出二级学院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人文关怀,有利于提升二级学院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实效性。
关键词:网格化;管理;高校;二级学院;心理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8)18-0207-01
一、对网格化理念的认知
根据Foster和Kesselman给出的定义是,“网格”是一种利用互联网技术将分散的信息通过“虚拟计算机”进行划分的信息技术。该计算机具有性能高、存储空间大、传感设备强大等功能。利用虚拟的超级计算机,将信息进行资源存储、软件分析、资源分类等技术,实现资源的整合与充分利用,最終实现资源共享。
二、网格化理念在高校二级学院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意义
1.网格化理念为研究高校二级学院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机制提供了新视角。大学生由于其接收信息的途径非常广泛,在成长过程中不断呈现出新问题,尤其是心理健康状况。网格化管理理念的引入,为高校二级学院探索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新机制带来了新的研究视角和探索契机。
2.网格化理念体现出二级学院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人文关怀。网格化管理模式不仅能够实现校园心理健康教育资源的有效利用、师生或朋辈之间的有效沟通和对学生进行分类区别管理,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以学生为本,以服务为先,在规范化的心理咨询和危机干预服务中实现精细化的管理,在精细化的管理中体现个性化的教育和指导,从而实现二级学院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规范化、精细化、信息化和系统化,为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提供个性化的服务和教育引导。
3.网格化管理有利于提升二级学院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实效性。二级学院作为教育大学生的主体单位,具有教育管理、人才培养和技术优势。网格化管理的理念渗透和实施举措,成立网格员队伍,实现网格化层层汇报和干预,有利于二级学院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开展得更加细致和深入,有利于实现及早预防、及时疏导、有效干预、快速控制。
三、具体实践
1.设置五级心理健康网格员队伍,构建网格化心理健康队伍新机制。教育部在《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基本标准(试行)》(教思政厅[2011]1号文)中曾指出,高校应有健全的校、院(系)、班级三级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网络,各级各部门应有明确的职责分工和协调机制,充分发挥二级院系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主体作用,积极开展适合本院系学生特点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根据当前大学生的成长特点,三级工作网络可以扩充至五级心理健康队伍。这里的五级心理健康教育网络体系,便是一支网格员队伍,主要是指学校专业的心理咨询师、学院心理辅导员、学院普通辅导员队伍、班级心理委员、宿舍心理小组长五位一体的网格化管理机制。五个层面各司其职,协调统一,注意观察,及时汇报,能够极大程度提升心理辅导员危机干预的及时性和有效性,防患于未然。
2.通过网格化手段,建立并完善心理问题学生的成长档案,体现人文关怀的网格化,更提升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精准性。通过网格化手段,建立并完善心理问题学生的成长档案,有利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承接性、连续性和有效性。每位学生的心理困惑和心理承受能力都是不同的,加上个体成长环境和个人经历的特殊性,使得每位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特点也具有着特殊性。因此,由网格员种好责任田,建立并完善个性化、动态性的成长档案,更能够体现学生管理和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的人文关怀,专业化、个性化的帮扶方案,更有利于提升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精准性。
3.通过建立课程化、层次化心理健康教育体系,逐步构建网格化心理健康教育新模式。当前二级学院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普遍仍是采用通识教育加专题讲座的形式,教育面很广,但是距离学生真正的需求满足还有较大差距。多数高校即便开设了先关课程,也主要是公共限选课。而当前大学生在四年的大学生活中,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需求具有长期性、随机性和个性化等特点。因此,二级学院的心理健康课程体系,应是在结合学生的成长特点与专业性群体特点实施开展的通识性教育、活动性教育、专题性教育与提升性教育活动,以此提升学生知识层面与个体心理教育需求的匹配度。
★基金项目:此论文系海口经济学院校级课题《高校二级学院大学生心理健康网格化管理研究》成果,课题编号:Hjkr1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