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菊
【摘要】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及心理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3月-2018年3月期间收治的糖尿病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均分为两组,对照组为常规护理,观察组为健康教育及心理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护理情况。结果:观察组的焦虑、抑郁评分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的健康知识掌握程度、治疗依从性评分高于对照组,统计学有意义(P<005)。结论:健康教育及心理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的应用效果显著,改善了心理状况,提升了健康知识掌握程度和治疗依从性,值得应用。
【关键词】糖尿病;健康教育;心理护理干预;应用效果
【中图分类号】R1563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0019(2018)07-156-02
糖尿病为临床常见疾病,也为典型终身性病症,该疾病难以治愈,需要长期进行药物治疗,主要的目的为控制患者的血糖水平,避免人体长期处于高血糖状况下,使得其他组织器官形成病变,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在为患者实施对症治疗的过程中,患者受到的护理质量极为重要,能够对患者血糖的控制产生直接影响,呈现正比联系,健康教育及心理护理干预的应用效果显著[1]。本文为探讨健康教育及心理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的应用效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选取我院2016年3月-2018年3月期间收治的糖尿病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均分为两组,每组30例,其中,对照组男性患者17例,女性患者13例,年龄在45-75岁,平均年龄为(5721±125)岁,病程在2-17年,平均病程为(824±126)年;观察组男性患者18例,女性患者12例,年龄在46-76岁,平均年龄为(5726±124)岁,病程在2-18年,平均病程为(823±125)年。两组在(年龄、病程、性别)等方面,统计学无意义(P>005)。纳入标准:依据WHO中关于糖尿病的诊断标准[2],确诊为糖尿病患者;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不签署知情同意书者;排除精神疾病者。
12方法掌握两组患者基本资料,结合实际情况,为患者对症治疗;
对照组为常规护理,依据原有的护理干预措施,严格执行相关护理操作;
观察组为健康教育及心理护理干预,内容为[3]:①健康教育:掌握患者的基本资料,依据患者的文化程度和接受能力,为患者制定个体化的健康教育,详细的为患者讲解疾病的产生、危害、治疗措施等,糖尿病的产生与患者自身的饮食习惯和运动习惯存在密切的联系,应依据患者糖尿病产生的原因,告知患者需要预防的相应措施,引导患者形成正确的饮食习惯,能够有效控制患者血糖的摄入量,有利于血糖水平的控制;运动训练,有利于加快血糖的分解,提高身体素质和抵抗能力,这些知识的讲解,能提升患者的认知度,能够主动配合治疗;有利于对症治疗的顺利实施。②心理护理干预:建立良好关系,评估患者的心理状况,找出患者产生负面情绪的原因,然后为患者实施针对性的心理辅导,改善患者的心理状况,提升患者治疗依从性。
13观察指标观察两组焦虑、抑郁评分情况、健康知识掌握程度、治疗依从性评分情况。
14统计学处理将数据输入到SPSS190中,分析,用(x±s)表示平均值,组间用t检验,P<005,統计学有意义。
2结果
21两组焦虑、抑郁评分情况两组的焦虑、抑郁评分进行比较,观察组的焦虑、抑郁评分低于对照组,统计学有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健康知识掌握程度、治疗依从性评分情况两组的健康知识掌握程度、治疗依从性评分进行比较,观察组的健康知识掌握程度、治疗依从性评分高于对照组,统计学有意义(P<005);见表2。
3讨论
糖尿病作为典型代谢性疾病,一旦发病,难以治愈,该疾病的产生多为任意胰岛素分泌异常所致,使得人体血液中血糖难以分解,进而使得患者长期处于高血糖状况,对患者其他组织器官产生病变,形成合并疾病,对为患者的生存质量产生负面影响,应及时为患者进行对症治疗,主要的目的为控制患者的血糖,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在为患者进行对症治疗的过程中,患者自身的认知度和配合度非常的重要,能够直接对治疗效果和预后产生影响,呈现正比联系,应给予重视[4]。
通过对该疾病的研究,受到疾病、了解程度不够等因素的影响,患者的认知水平较低,会使得患者治疗依从性较差,还会滋生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使得患者对症治疗难以实施,患者血糖水平控制力度极差,针对这种现象,健康教育及心理护理干预措施的应用效果非常显著,健康教育的实施,为患者详细的讲解疾病、治疗、护理等方面的知识,让患者对自身病灶有着一定程度的认识度,能够清楚的认识到自身配合的重要性,进而在医务人员进行治疗的过程中,能够主动配合医务人员进行救治;同时,对于患者产生的负面情绪,找出滋生负面情绪的原因所在,然后结合实际情况,为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心理状况,提升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应用价值极高,值得选用[5]。
综上所述,健康教育及心理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的应用效果显著,改善了心理状况,提升了健康知识掌握程度和治疗依从性,健康教育及心理护理干预值得糖尿病患者应用。
参考文献
[1]章志琼,吴育平,郭笑盈.心理护理干预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影响分析[J].中国医药科学,2016,6(3):128-130
[2]赵宏.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不良心理情绪特征及心理护理干预分析[J].中国伤残医学,2016,24(11):131-133
[3]刘爽.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对减少糖尿病患者快速心律失常发作频率的作用[J].糖尿病新世界,2017,20(8):158-159
[4]张俊霞.健康教育及心理护理干预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血糖及妊娠结局的影响[J].河南医学研究,2017,26(12):2286-2287
[5]刘岩.健康教育及心理护理干预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及妊娠结局的影响[J].河南医学研究,2017,26(1):165-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