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利月
【摘要】目的:比较分析替米沙坦不同给药时间治疗非杓型高血压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严格抽选我院收治的140例非杓型高血压患者,均采用替米沙坦治疗,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晨服组(70例)和晚服组(70例),80mg/次,1次/d,两组均治疗12周,比较两组血压监测结果与高血压类型转变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SBP、DBP检测结果无明显差异(P>005),晚服组有37例(5286%)转变为杓型高血压,晨服组有15例(2143%)转变为杓型高血压,晚服组由非杓型高血压向杓型高血压的转变率明显高于晨服组,差异有統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非杓型高血压患者建议晚间给予替米沙坦治疗,能够有效改善血压昼夜节律,稳定血压水平,值得临床借鉴。
【关键词】非杓型高血压;替米沙坦;给药时间;临床疗效
【中图分类号】R453
【文献标志码】
B【文章编号】1005-0019(2018)07-045-01
非杓型高血压的昼夜血压节律减弱甚至消失,发病率占原发性高血压的20%,由于此类患者血压长期处于高位,且昼夜压差较杓型患者小,故发生靶器官损害及心脑血管事件的风险更高。采用药物治疗时既要保证降压效果,又要考虑如何逆转非杓型血压,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保护靶器官[1]。有研究指出针对人体生物学特点指导药物治疗,能够使药物作用时间与疾病变化节律更加协调一致,从而获得最佳的治疗效果[2]。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研究病例来源于2014年7月~2016年8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40例非杓型高血压患者,依据患者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分为晨服组(70例)和晚服组(70例),晨服组包括男性37例,女性33例,年龄48~79岁,平均年龄(6435±871)岁,病程3~18年,平均病程(1354±476)年,合并症:血脂异常22例,糖尿病16例,冠心病9例,体质指数(BMI)为(2743±140)kg/m2,晚服组包括男性39例,女性31例,年龄50~82岁,平均年龄(6571±890)岁,病程5~20年,平均病程(1265±433)年,合并症:血脂异常24例,糖尿病14例,冠心病10例,体质指数(BMI)为(2705±153)kg/m2,两组患者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两组均采用替米沙坦(舒尼亚,北京万生药业,国药准字H20060442)治疗,晨服组在早晨8:00服药,80mg/次,1次/d,晚服组在晚间20:00服药,80mg/次,1次/d,两组均治疗12周。采用便携血压监测仪监测并记录两组患者用药后血压变化,白天血压监测间为早6:00至9:00,夜间血压监测时间为晚21:00至次日早6:00,每个时间段各测量3次,取平均值为最终监测结果。
13观察指标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SBP、DBP检测结果,根据SBP昼夜差百分比判定血压节律形态,SBP昼夜差百分比≥10%~20%为杓型高血压,SBP昼夜差百分比<10%为非杓型高血压,比较两组患者服药后高血压类型转变情况。
14统计学方法数据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处理,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压监测结果对比
21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高血压类型比较
3讨论
人体血压的昼夜节律变化与心血管事件密切相关,由于非杓型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昼夜节律存在异常,故发生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危险更高,如果能够将非杓型高血压转变为杓型高血压,能够有效降低心血管系统损伤几率[3]。替米沙坦属于非肽类ARB药物,半衰期长达48h,单次给药能够发挥24h以上药效,而且患者耐受性良好,具有持续、安全降压的效果,而且能够保护患者脏器免受损害。
通过此次研究观察发现不同时间给药患者血压水平控制效果一致(P>005),但晨服组向杓型高血压转变的趋势更加明显,有5286%的患者由非杓型高血压成功转为杓型高血压,而晨服组转变率仅为2143%,两组患者在高血压类型转变上存在较大差异(P<005),由此可见,晚间服药能够有效减少非杓型高血压患者的比例,从而降低非杓型高血压所带来的心血管损害,因此针对非杓型高血压患者,晚间给予替米沙坦更为推荐。
参考文献
[1]张中潇,杨春,杨国文,等. 择时用药对非杓型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的影响[J]. 实用医学杂志,2017,33(22):3737-3741
[2]陈丽曼,刘智芬,胡威威,等. 替米沙坦联合非那雄胺对非杓型高血压合并前列腺增生患者血压节律性的影响[J]. 中国药房,2018,29(03):393-397
[3]蔡文标,冯建启,刁军,等. 替米沙坦采用不同给药时间对于高血压临床疗效的对比分析[J].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学术版),2014(05):1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