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雾化吸入方式治疗小儿哮喘临床效果评价

2018-07-23 12:02董礼飞
健康大视野 2018年7期
关键词:小儿哮喘临床疗效

董礼飞

【摘要】目的:探讨不同雾化吸入方法对小儿哮喘患儿实施治疗的效果。方法:取医院小儿哮喘患儿100例作为研究主体,病例选取时间为2016年12月-2017年12月。根据患儿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50例。观察组所有病人全部接受气压缩泵雾化吸入;而对照组所有病人则全部接受超声雾化吸入。分析两组病人不良反应情况以及治疗有效率基本情况。结果:在有效率以及不良反应等数据指标方面,观察组患者相关数据要比对照组更优,P<005。结论:空气压缩泵雾化吸入在小儿哮喘方面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都高于超声雾化吸入,值得在小儿哮喘中推广使用。

【关键词】空气压缩泵雾化吸入;超声雾化吸入;小儿哮喘;临床疗效

【中图分类号】R7256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0019(2018)07-037-01

哮喘是一种常见的儿科呼吸道疾病。随着我国空气污染的加重,小儿哮喘的发生率呈逐年增长的趋势,该病的主要症状为呼吸不畅、咳喘、胸闷,若未能得到及时的治疗与控制,很可能影响患儿的生长发育[1]。雾化吸入主要是通过将药液转变为雾状形式,从而能够让药物直接作用于病灶,有助于提高局部药物浓度,避免了口服用药和静脉注射造成的消化道反应和静脉炎等不良反应,在儿童用药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2]。有学者通过调查发现,现阶段临床中使用最为广泛的雾化吸入方式实际上只有两种,分为空气压缩泵雾化吸入以及超声雾化吸入。因此文章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100例医院收治小儿哮喘患儿作为观察对象,主要针对不同雾化吸入方式字啊小儿哮喘中的临床疗效展开分析,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取医院小儿哮喘患儿100例作为研究主体,病例选取时间为2016年12月-2017年12月。观察组50例患儿中有男孩26例,女孩24例;年龄为2~12岁,平均为(58±14)岁。对照组50例患儿中有男孩21例,女孩29例;年龄为3~11岁,平均为(61±12)岁。本次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入选标准:①符合支气管哮喘诊断标准;②家属均对本次研究知情并能配合随访调查。排除标准:肺结核、先心病、合并心力衰竭的患儿。

12方法观察组采用空气压缩泵雾化吸入,调整设备运行参数,设定流量为44L/min,选用2mL沙丁胺醇和2mL普米克令舒,每次治疗时间为10min,1天2次。

对照组则采用超声雾化吸入,将2~5mg地塞米松、4万U~8万U庆大霉素置入15mL生理盐水中,给予平喘、消炎和化痰处理。然后将5mgα-糜蛋白酶溶解于2mL生理盐水中,面罩吸入,10min/次。

两组患儿均持续治疗5d。

13观察指标对比分析对照组与观察组的不良反应相关数据以及有效率相关数据。此次研究的治疗效果分为显效、有效以及无效。其相关治疗标准是:显效:治疗后患儿的呼吸困难、咳嗽、气促等临床症状完全消失,血氧饱和度升高;有效:治疗后患儿的呼吸困难、咳嗽、气促等临床症状得到有效缓解,血氧饱和度无变化或略有升高;无效:患儿的临床症状以及血氧饱和度无明显变化。

14统计学分析此次研究使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与研究,统计过程中的计量资料通过使用(X2±s)表示,数据以及组间之间的差异等则通过使用t进行检验,研究中的计数资料则使用x2检验,本研究根据统计学软件要求,在P<005的情况下表示数据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临床疗效比较在临床治疗效果数据指标对比方面,其观察组的有效率数据明显要大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两组患儿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观察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儿(P<005),见表2。

3讨论

小儿哮喘是儿科常见疾病之一,主要表现为反复喘息、胸闷、呼吸困难等,多发于清晨和夜间,若患儿未得到及时的治疗,可以引发心衰、呼吸衰减等并发症,从而影响患儿的健康安全[3]。目前临床中对于该病的治疗主要是采用药物治疗。雾化吸入的方式在儿科应用中表现出了较好的应用效果,其能够避免儿童對于打针、吃药的抗拒心理,并且能够让药物直接作用于患儿的肺部和呼吸道,能够提高局部药物浓度,从而有效缓解气道平滑肌痉挛的症状。目前临床超声雾化主要采用的是空气压缩泵雾化吸入和超声雾化吸入的方式,但是两种方法各有各的特点。超声雾化主要是利用超声波将药物转变为雾化颗粒,但药物浓度相对较低,可能会在支气管表层形成一层雾化膜,引发支气管阻塞。空气压缩泵雾化吸入主要的驱动力为空气,选择性较高,能够确保患儿吸入雾化的药物颗粒,从而有效提高病灶的药物脑功能都,且对呼吸道的刺激性较小,能够有效提高治疗的安全性,更加符合家长对于治疗的要求。

本文中通过不同的治疗方法,其得出的结果也大不相同,观察组患儿通过空气压缩泵雾化吸入实施治疗,其有效率明显高于超声雾化吸入治疗的对照组患儿(P<005);观察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儿(P<005),这说明空气压缩泵雾化吸入在小儿哮喘方面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都高于超声雾化吸入,值得在小儿哮喘中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何承元,丁小容.不同雾化吸入方式对小儿哮喘治疗效果的Meta分析[J].齐鲁护理杂志,2017,23(19):65-68

[2]白秀敏,苗长富.不同雾化吸入方式治疗小儿哮喘的对比研究[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6(29):51-52

[3]吴宗跃.不同雾化吸入方式治疗小儿哮喘的效果评价[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3,7(21):125-126

猜你喜欢
小儿哮喘临床疗效
用iPad实施床边健康教育对小儿哮喘护理质量的影响
布地奈德混悬液联合复方异丙托溴铵雾化吸入治疗小儿哮喘的护理分析
探讨氯吡格雷预防冠心病介入治疗心血管的临床疗效
131碘治疗甲亢患者的后期随访效果分析
枸橼酸咖啡因治疗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临床分析
微创手术治疗胃溃疡42例临床分析
研究腹腔镜在早期卵巢癌分期手术中的临床应用
早期应用前列地尔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观察
顺尔宁联合布地奈德治疗小儿哮喘效果及对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的影响
氧驱动雾化吸入与空气压缩泵雾化吸入治疗小儿哮喘对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