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素君
【摘 要】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我国教育家陈鹤琴先生的“活教育”理论中就提到:“活教育的目的是为培养一个人,一个中国人和一个现代中国人。”他认为,儿童是有生命力和生长力的,富有潜力和创造力,儿童本来就有一种创造欲,只要善于引导都可以成才。
【关键词】 创新意识;良好的心理环境;自尊自信;宽容理解;引导探索;心理健康
陶行知先生也指出:“儿童是时代的创造者”,要“解放儿童的创造力”。未来社会的发展迫切需要具有创新意识的人才。因此,从幼儿开始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对于促进一个民族和国家的飞速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如何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必须为幼儿提供良好的心理环境。即为幼儿创设一个心理安全自由的环境。
一、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必须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
幼儿心理尚未成熟,缺乏自主意识,感情也比较脆弱。因此,对于儿童来说,心理健康尤为重要。那么什么样的幼儿才是一名心理健康的孩子呢?儿童心理健康的主要标准有哪些方面呢?
(1)具有正常的智力。心理健康的儿童应有与自己年龄相符的智力水平和相应的正常行为。(2)在社会生活环境中,适应能力强。心理健康的儿童能较快、较好地适应变化了的人际环境、心理环境。(3)具有良好的情绪。心理健康的儿童应是活泼开朗,对人热情、诚恳,经常保持愉快、積极情绪多于消极情绪。(4)能和他人保持正常关系。心理健康的儿童应当乐于与人嬉戏、友好相处,经常与多数儿童建立良好的关系。(5)与大多数人的心理是一致的。心理健康的儿童一个最明显的标志,就是他的心理活动与大多数儿童的心理活动大致相同。如果哪个儿童经常独坐一隅,默默无言,萎靡不振,对任何事情都没兴趣,那么这个孩子的心理就可能不大健康。(6)没有心理疾病。我们所说的心理疾病,是指没有较明显的心理疾病。因为人的心理的“最佳功能状态”绝非是“十全十美的状态”。儿童的心理疾病一般是指孤独症、多动症、过度恐惧、夜惊、口吃等等。
二、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必须从为幼儿创设安全自由的心理环境做起
陈鹤琴先生在《发展幼儿教育的几点建议》第一条中指出:“儿童不是成人的缩影,而是有他独特的生理、心理特点的。幼儿期是身体和智力发展的极为重要的时期,必须掌握其特点、掌握其生长发展的科学规律,才能把幼儿教好、养好”。那么如何为幼儿创造良好的心理环境呢?
1.创设有利于孩子健康成长的家庭环境。父母是幼儿的启蒙老师,家庭生活是幼儿心理健康成长的一个重要环境。夫妻和睦相处,给孩子营造一个温馨的家,让孩子在嬉闹与爱的摇篮中,享受天伦之乐,家庭幸福孩子才能得以健康成长。
2.学校环境的营造。学校环境是创设幼儿安全自由心理环境的一条重要渠道。学校的心理环境是教师行为的产物。教师的爱心应当是理智的爱,能理解、接纳每个幼儿的特点,了解其产生的根源,一视同仁地对他们亲切、关怀,并提出严格的要求。
3.社会环境的营造。幼儿虽然与社会接触的机会不多,但社会环境对幼儿心理的成长同样有着不容忽视的影响,如暴力事件的发生,邻里之间的冲突,都可能使幼儿产生心理恐惧。因此要让幼儿勇敢地对待,正确地认识这种社会现象,让幼儿从心理上了解人与人之间存在的矛盾,从中懂得一些做人的道理,和正确处理人际关系,以适应复杂的社会环境。
三、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为幼儿创造一个能调动和发挥幼儿潜能的尊重和期望的环境
1.理解尊重幼儿。陈鹤琴先生在对儿童的看法上提出:要使儿童教育科学化,首先要正确了解儿童,正确对待和教育儿童。他的儿童观建立在爱的基础之上,这表现在对儿童的理解、信任和尊重,充分体现了民主化的教育思想。当幼儿的想法,稀奇古怪超越客观现实时,当他们的描述与实际有出入时,当他们手舞足蹈、自编自演、乱唱、乱画而兴致勃勃时,我们不能单独盲目否定,应理解尊重他们,要让幼儿尽情地展开自己的思维,这样他们的热情就高、兴趣就浓,就能充分挖掘他们的创新意识。
2.建立民主平等的师幼关系。在教育过程中教师越是相信每个儿童都有发展潜能,能根据各人的兴趣爱好和长处,从原有的起点出发,鼓励、启发幼儿,就越能得到最优化的发展结果。
四、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为幼儿创造一个能发展儿童自尊自信的信任和接纳的环境。
自尊感是由自我评价引起的自我肯定和希望得到他人或集体尊重的情感,自信是成功的基石,是人的发展的内在动力,是创新意识产生的基本条件。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必须注重学生自信心的培养。而自信心则是在实践活动中通过各种亲身体验及适当的教育形成的。
五、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必须善于引导幼儿,为幼儿创设自由操作、探索的环境
1.善于发现幼儿的爱好,放手让幼儿参与各种活动。每个幼儿都有自己的爱好,幼儿在自己喜欢的领域里活动时是非常投入的,创新常常在幼儿非常投入的实践活动中产生。
2.善于引导幼儿的创新行为,帮助幼儿树立创新意识。幼儿行为的养成必须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但教师的引导必须要以肯定的态度进行,才更有利于幼儿行为的养成。
著名的心理学家布鲁纳曾经指出,人的行为常常由三种内驱力引起动机:一是好奇的内驱力——求知欲望,二是好胜的内驱力——成就欲望;三是合群的内驱力——交往欲望,儿童的这三方面表现得尤其强烈。幼儿园的环境应该使生活在这个环境中的每个幼儿感到安全、快乐、被尊重,感到为集体所接纳、自尊、自信,感到获得成功。这就是幼儿所需要的心理环境,有了良好的心理环境,幼儿的创新意识就能得到充分的发展,所以教师要对幼儿有创新意识的行为及时给予强化,经常地、及时地给予幼儿引导和支持,从而有效地激发幼儿创新探索的兴趣、信心和勇气。
【参考文献】
[1]董奇.儿童创造力发展心理[M].浙江教育出版社,1995.
[2]张道祥.当代普通心理学[M].吉林大学出版社,2006.
[3]陈帼眉等.学前教育心理学[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4]陈鹤琴.儿童心理之研究[M].商务印书馆出版,1925.
[5]北京市教科所编.陈鹤琴全集[M].江苏教育出版社,1992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