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商丘师院“工作室制”教育教学创新性研究

2018-07-23 14:42李昊峰
青年时代 2018年12期
关键词:工作室制工作室项目

李昊峰

摘 要:项目“基于商丘师院:‘工作室制教育教学的创新性研究”的开展,是对艺术专业在当下教育发展环境中做出的适应性创新教学活动,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使学科的建设更加符合当下社会发展新要求;“工作室制”人才培养模式是以“工作室”为活动平台,以真实的生产项目或有研究探讨价值的实践性专题项目为载体,在企业技术专家和学校指导老师的带领下,让学生以一线技术人员的身份通过观察、讨论、操作、反思等参与、互动的方式,获得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最后成为独立生产者的人才培養模式。

关键词:工作室;项目;数字;创新

一、项目的现状分析

工作室教学不是一个新的概念,早在19世界法国,就流行着一种画家工作室教学形式,在当时,法国很多杰出的画家和雕塑家都设立了自己的工作室,取得了很好的成就。成立1919年的德国的国立包豪斯学院把这种教学形式进一步发展,把原来的艺术家或设计师的个人教学行为变成了一种有组织的集体行为。当今,德国卡塞尔美术学院各专业设置是通过系列的教授工作室体现的。在工作室课程设置上,欧美的院校非常重视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通过工作室教学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重视学生设计的创新意识和服务意识培养,在教学中重视对学生创业与就业能力的培养,通过理论教学与工作室专业教学相结合的方法积累学生的实践经验,所培养的学生适应工作的能力都很强。

工作室的项目制教学目前在国内已经有一些院校开展探索研究,并取得一些研究陈国。当前,设置教学工作室成为了普遍的现象。通过实地调研和访谈,我们发现国内院校工作室设置的类型比较单一,功能比较简单,服务面比较窄。工作室设置是为了设置是为了突显教师的专业水平和能力,对教师专业能力的推广和强化具有重要作用,但对人才培养的系统性、开放性和广泛性还有许多探讨的空间。如何在新的人才培养环境和体系下,通过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探索多类型,适合教师、学生共同发展的工作室制,成为一个有待思考的新课题。

实验室教学在商丘师范学院已经实施6年的时间,实验室教学取得了丰硕的教学成果。随着学校发展的转型,国画实验室、油画实验室、版画实验室、漆画实验室、动画实验室、视觉传达实验室等等相继开设,并配备了较为齐全的实验及教学设备,为开展教学的实验特征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是实验室教学的实验特征和应用特征教学在各个负责人的观念中仍存在较大差距,设备利用率低、环境封闭、各自为政,最为严重的不足是辐射人群有限,实验室只对个别有较好专业素养的学生有效,实验室的开创性和探索性以及应用性不能得到有效的落实。

(一)国内美术专业实验室教学的历史回顾

从国内各高等院校美术专业的发展情况看,大都基本维持在原有的几十年贯制的教育体制框架下,专业严格划分,年级沟通较差。虽然中央美院和中国美院都相继建立了导师负责的工作室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教学的流通性,但是工作室的教学仍旧坚持单一的学术学习,“纯粹创作”是这些工作室的最终目的,目前商丘师范学院美术实验室的境况大致相当,以纯粹创作提升在旧教育观念中的地位,因此当学生面临工作的巨大压力下,实验室教学并不能得到更多数同学的赞同。高师美术专业教育的主要目的是为社会培养更多合格的服务性人才,而不是更多的艺术家,所以目前实验室教学的实验目的仍需提升。

(二)读图时代的美术形式特征

2015年两会期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了“互联网+”行动计划,进一步强化了当下社会的数字信息化影响的强度和深度。李克强总理之所以把“互联网+”提到一个国家战略的高度,就是因为在当下,人类接受信息的样式完全改变,这不是假设,而是实实在在的现实,许多人的很大一部分时间都耗在了网络世界里,美术欣赏和知识教育不仅仅存在于博物馆、美术馆、文字阐述,也不仅仅是单纯的说教,这其实很大程度上说明人类审美及观念的多元化状态,因此传统的美术专业要适应这一现象的产生,美术学各专业各专业的学习也不是单纯的传统技能的掌握,多元、创新、跨界是这个时代美术样式的特征,也是实验室教学真正实验后所呈现的审美状态。

(三)美术专业学术研究与应用研究的分裂

传统美术学专业在很多人的观念中一直都是一个学术的学习问题,虽然课程中技法课并不少见,但是对技法应用的研究一直遮遮掩掩,实验室教学中强化美术创作的目的就在于此,所以许多老师在教学活动中很坚决的提出美术专业没有应用,有的只是审美。而所有的应用性全都集中在动画实验室、视觉传达实验室、摄影实验室,尽管很多人也明确动画中的造型和构图、出版印刷中的插图漫画都和传统美术密切相关,但在实验室教学中并没有这些内容,由此也只有少数致力美术创作的学生能够进入实验室,实验室的实验性不能得到切实的落实。

二、课题的研究趋势

美术专业和其他所有学科一样,最终目的都是服务这个社会,为人类提供更为多元的视觉审美样式,任何审美意义都可以采用不同的传播途径、不同的审美形式,只要能为人所接受都是有效的审美表达。因此该课题研究的趋势是在保持如今的实验室教学模式下,有效的开发学生学术创作和应用社会的学习关系,一方面让善于美术创作的同学可以将其作品转换为社会产品,另一方面也让热衷于应用的学生能够在视觉样式中增加更多审美元素,提高审美质量,使传统美术专业在新环境下生产更多价值。

三、项目研究内容和改革目标

(一)以制度确定观念,改变对“美术学专业学生的文理科限定”

时值今日,以美院为代表的中国所有高校在招生美术生时,几乎都限定文科生,而文科学生往往具备想象能力而缺乏理性思索能力,所以在面对数字技术时,往往排斥者居多,在对美术学专业的认识中往往和数字技术截然分开,不仅学生如此看法,就是大部分高校从业老师也这样认识,改变这样的观念需要制定系统的招生、课程、教育方式制度。

(二)校外数字技术融入课程实践基地建设

“联合共建”思维碰撞中心。以各方面专家学者相互讨论为手段,强化学生对专业和行业的认识,以便更为有效的承担共同建设专业、共同承担教学大纲、人才培养方案、师资队伍建设等职责。摒弃“为企业提供直接的操作人员”这种简单的应用教育方向,端正学校教育改革思路,让学校真正成为相关企业“研发”的智囊机构。

1.以服務社会生产构建地方师范院校美术学专业办学目标定位与人才培养模式

服务社会生产不同于应用社会生产,应用型大学教育也是一种开创性的教育,学生在应用教育中不仅仅是适用于社会的“制造”,而是更应该给社会生产提供“智造”可能。因此对美术学各专业的应用学习就不是仅仅适用那么简单,而是在新形势下,新环境中如何让传统专业具备生存潜能,这种服务思想的形成离不开办学目标定位与人才培养模式的建立。系统解决这些问题是关系到传统美术学专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根本。

2.美术学课程的数字技术融入课堂教学模式

课堂教学模式是指为达到专业办学目标定位所进行的教学改革的措施及形成的规范。高师美术学专业在专业课程与数字技术的整合方面作如下课堂教学模式探索:调整美术学专业学科结构,增加基础色彩和造型训练中数字技术的应用量。不管是美术学、设计学还是数字艺术,视觉艺术的中心永远都归结在色彩和造型上。抽象也好、写实也罢,都是应用和审美的承载形式,因此在美术学的基本课程中增加数字表现手段,扩展学生对于色彩和造型手段的认识,为他们将来的创作(设计)提供更多选择,将美术学专业的数字艺术课程体系设计为四个模块,即数字色彩基础、数字造型基础、数字创作表现及数控设备生产和生产后期处理;另外,为了更好的将美术审美融于社会各类生产,高师院校必须重视美术学专业的审美特征与其它相关行业(如建筑、环艺、动画、游戏、工业造型灯)的交叉融合,不断加强相关领域的学科知识,也恰恰是数字技术,才使得美术学科整合在一起;加强教师的数字化技术的培训,增加双师性教师的比例。美术学传统专业教师大都具有美术学院科班出身的专业背景,他们往往具备扎实的传统学科表现技巧,而缺乏对数字技术的学习,即使有认识也仅仅存在于其对设计学的基本辅助功能,学院注重师资队伍建设, 在师资引进方面, 积极引进高学历、高职称、对美术有全面深刻认识的专家学者,并尝试经常性的专业、职业、数字技术关系之间的讨论会议;以学校数字艺术实验室的商业项目生产为依据, 促进从学生作业到商品转换的课堂改革。绘画、雕塑在数字技术的融入下和电子出版、建筑表现、各种工艺产品设计等密切相关。

(三)项目创新之处

把教育服务于社会生产放在第一位,充分考虑项目的实施对学生关于实际应用能力提升的实际效果;坚持综合教学的基本原则,紧密结合教学与实践,以切实不断提高学生服务现实社会的实际能力提高为项目成功实施的主要标准;突出美术专业学科的互动教学氛围,加强实验室教与学的平台作用,使学生在融入与沟通中提高学习效果。

四、教学改革基础和环境

商丘师范学院美术专业拥有主动改革课程教学的历史,并且拥有成功的先例。这是该项目的思想基础。美术学院早先为了突出专业特征,先后成立了漆画实验室、版画实验室,成立实验室后带领了一部分学生取得了优异的创作成绩,产生了良好的学习风尚,因此该教学形式获得逐步推广,后成立了国画实验室、版画实验室、书法实验室,经过两年的积淀,也终于取得较大的创作成绩,教学效果突出,在全院形成了思考教学、改革教学氛围。现代艺术学院分出之后也先后成立了动画实验室、视觉传达实验室、环艺实验室及摄影实验室,也取得了不俗的成绩,近几年,国家教育改革伴随着经济发展的深化和转型而被提上日程。社会生产的现实要求所有的高等院校必须改革自身陈旧的教育结构和内容,国家教育部门也非常重视这一点。该项目正是为了响应这一国家政策,凸显传统美术专业的优势,使其更加适应当下的社会发展需要。

猜你喜欢
工作室制工作室项目
“工作室制”背景下的人才培养模式构建
基于“红色之旅”项目驱动的《调酒与咖啡》工作室制人才培养机制探讨
房地产开发项目精细化管理研究
地方本科院校设计类专业“工作室”教学模式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