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乐烧陶艺烧制技法研究

2018-07-23 11:46牛传宝
宿州学院学报 2018年2期
关键词:釉料陶艺家坯体

牛传宝

合肥师范学院艺术传媒学院,合肥,230601

乐烧既是陶瓷烧造的一种独特技法,也是愉悦大众的即兴表演,更是一种自由的、舒适的创作体验。陶瓷的烧成是技术化的烧成,如温度的掌控、气氛的把握、升温曲线的控制,产品的质量检验等,都有严格的要求和标准,与陶瓷烧成过程相比较,乐烧陶艺是纯表现性的现代陶艺创作,是艺术化的烧成,更轻松,更快乐。

1 乐烧的起源与演变

1.1 乐烧的起源

“乐烧”是陶瓷烧造的一种形式。“乐烧”一词源自日本,其历史可追溯到日本廉仓时代。当时日本僧侣从中国引进茶叶,将茶当作中药泡制而饮,用以静坐之后放松心情,喝茶的器具最喜欢用中国福建烧制的建窑天目杯。后来,茶的品赏渐渐从禅宗寺庙扩展到社会,受到大众的喜爱。随着日本茶文化的兴盛,茶道已成为一种重要的艺术形式,影响到日本建筑、园艺、餐具、茶具和室内设计,因此,各地窑厂开始烧制茶道物件,如茶碗、茶壶、花瓶、清水罐等。由于每个窑厂配制的釉料和使用的陶土不同,所烧制的产品也不相同,那些外观简朴的器皿吸引了茶名家,他们对茶具的品味也慢慢改变,开始专注于茶具的研究,提高品茶的审美境界[1]14。

茶道名家千利休(1522—1591年)所追求的形式美感是谦逊的、率真的,强调协调与平静的理念。千利休找到了田中长次郎(1516—1589年),田中长次郎曾修饰过丰臣秀吉的宫殿屋顶瓦片,擅长烧陶。1580年千利休开始指导田中长次郎制作茶的器皿,他把茶碗的简朴内涵表现为圆满的、合适的形态,可以非常舒服地握在手中,釉色也是经过精选的,不是温润的红,就是成褐色的黑,用于调和绿茶的颜色,千利休的作品非常受欢迎,他是日本乐烧的第一人[1]6。

“乐烧”的得名,因丰臣秀吉赐田中长次郎的继位者常庆吉左卫门一个金印,金印有一个汉字“乐”,这个符号由其行宫“长乐宫”而来,常庆的器皿从那时起都会印上“乐”字符号[1]6。在乐烧茶具的过程中,传统理念被重新发现、重新诠释,融于现代的美学中,开创了新意。

1.2 当代乐烧的演变

乐烧从日本传到美国,而后传到英国、澳大利亚等国家,尤其以美国乐烧著称,因而有“日式乐烧”和“美式乐烧”之称。第一个从事乐烧的美国人,是陶艺家沃琳·杰普森。他1938年到日本学习乐烧两年,返回美国后被邀请在芝加哥举办乐烧展销,影响较大。美国乐烧的发展始于1960年,代表人物是保罗·苏特纳,他在1960—1970年期间声望很高,在陶瓷艺术上占有重要地位。他的乐烧作品连续获得表彰,影响美国陶瓷界许多年,由于他主张陶艺的创作应该发挥个人的直觉,追求即兴、自发和偶然的效果,并推崇佛教的禅宗,这种将东方宗教传统和西方现代心理学相结合的美术创作方法,在美国非常流行。直至今天,乐烧在世界各地兴盛[2]3。

2 当代乐烧陶艺作品的特点

当代乐烧陶艺除了基于传统陶艺的实用之外,更注重表现当代艺术审美观。当代陶艺家对中规中矩的陶瓷艺术品已产生审美疲劳,认为过于匠气,缺乏自由的艺术气息,那么理想的乐烧作品具有哪些特点呢?

(1)不规整性。所谓的不规整,也就是作品外形不对称,不中正,不齐整,变化多样,具有更加丰富的形态。以乐烧茶具为例,多以姿态不规整的为上品,杯口有倾斜,表面不光滑,有凸凹,图案不对称,器物表面釉色厚度不匀,这些符合当代审美观点,也符合茶人自由的心态。规整的作品,不管多么精致,都会略显匠气,用以喝茶,在茶人眼里品不出“茶味”。犹如欣赏书法,楷书端庄沉稳,略显刻板,而行书、草书恣意纵横,自由洒脱,才情外露。乐烧与行草有异曲同工之妙。

(2)简洁素雅。简洁,素雅,格调高,清爽而粗放;单色,无光泽,色泽偏暗,具有这些特质的乐烧才是上品。没有繁缛的装饰,没有绚丽的色彩,一切都做到极简,暗含着“本来无一物”的禅境。

(3)枯槁,遒劲。在茶人的眼里,认为乐烧的茶具有灵气,也是活的,单色无光、暗色,都是枯槁的象征,犹如千年古松,历经风霜雪雨的历练,透露出铮铮傲骨,老辣而遒劲。

(4)自然清新。自然就是不造作,无杂念,不勉强,讲究顺其自然。在制作工艺上提倡手工捏制,这种手捏的茶杯造型朴素,泥胎上会留下手指的痕迹,而这些痕迹生发自然,不抹去,保留其自然形态,陶泥的质感与手的温度结合,给人亲近、温暖的享受。

3 乐烧的材料

3.1 窑 炉

当代乐烧通常所使用的窑炉是经过美国陶艺家改良后的、比较轻便的液化气窑炉。由于经常在野外烧制,要求窑炉轻便,容易搬动,大多把耐火砖改成了高温耐火棉,既经济又实用。窑炉主体由窑体和窑座两部分组成,二者可以分离,底座上可以支撑硼板,摆放待烧作品。乐烧窑炉都不大,圆形窑一般高度为95厘米,直径为70厘米,方形窑高度、边长与圆形窑大小相近。窑底有进火孔和进风口,可以把液化气火枪伸进去点火加热,侧面有烟囱。烟囱尤为重要,一般出火形式有横焰式、半倒焰式、倒焰式和直焰式。火焰经燃烧室到烟囱排出,采用什么焰式,窑体内温度流动是否充分,升温与恒温是否容易控制,都与烟囱位置有关。窑顶上有温度计,可以显示窑内温度,一般乐烧窑都有一个温度计,经过改良,可以装两个,顶部一个,中下部位一个,烧窑时比较两个温度计的数值,就知道窑内温度受热是否均匀。乐烧还要有一个重要的设备,就是进行强还原时所用的大铁桶,铁桶要有盖子,把窑内烧熟的坯体放进铁桶后可以盖上(图1、图2)。

图1 窑体

图2 窑座

3.2 乐烧土

乐烧土与传统陶土不同。使用传统陶艺材料在乐烧过程中是无法成功的,这是因为坯体从高温中取出,然后侵入水中,由于收缩速度过快,一般的陶土与釉是无法在急速冷却下仍保持完整,表面釉料可能会裂开脱落,作品也会开裂或爆裂成碎片。因此,乐烧土须在传统陶土基础上进行重新配制,大多数乐烧土都用50%的细熟料(熟料就是高温烧制过的陶土,或者是不要的次品、重新砸碎后有颗粒的泥料)与粗熟料混合其他黏土配制而成。石英砂是可以取代熟料的另一种材料,其优点在于能降低乐烧温度,还可以加入蓝晶石,它在加热时膨胀,以防烧制升温时爆裂。黏土中矽的成分很重要,矽在受热时开始膨胀,经过230 ℃~560 ℃烧制后,冷却时慢慢结合。如果作品厚度不一致,在加热与冷却时内部矽受热不均匀,导致矽与其他矿石膨胀、收缩程度不同而裂开,升温过快称之为热裂,降温过早称之为冷裂[3]。

为使乐烧土达到快速升温、快速降温,除了作品厚度一致外,还需要加入一些能抗热振和急速升温、急速降温的材料,如耐火泥、滑石、石英砂、熟料、蓝晶石等。由于熟料颗粒太粗,作品表面质感较为粗糙,有的陶艺家直接以高岭土加入耐火泥与滑石配制,加细熟料,改变泥土的内部构造,也有在黏土里加入细木屑、纸浆,改变泥土结构,增大泥土间的空隙,增大膨胀、收缩系数。乐烧土目前市场也有出售,可以直接购买使用。

3.3 釉 料

乐烧釉多采用800 ℃~1 100 ℃的中温釉料,日本早期乐烧使用含铅物质,铅会把高温物质的熔点下降,但铅属于高温毒性物质,为防止慢性中毒,现在食用器具上几乎不再使用,但是,如果烧制温度提高到1 200 ℃,毒性会大大降低。经过试验,取而代之的是矽与铝的混合物,或者是更容易获得的碱性熔块,其他毒性较低的釉料有低温熔块、硼砂、珍珠灰、小苏打、骨纯碱等。乐烧釉的颜色与金属氧化物有关,白色是氧化锡,蓝色是氧化铜,紫色是氧化钴与二氧化锰,绿色是氧化铜与三氧化铬,其余金属氧化物也可以辅助使用[4]。乐烧釉必须能够承受还原变化的环境,坯体在接触碳素时会瞬间把温度拉低,如果无法承受,作品会出现冷裂或釉面损坏状况。烧制时达到釉料熔解温度后,还应保持一段保温时间,使釉面达到熟透,就算使用高温温度计,在停火前还应用眼再确认釉面是否呈现反光,有反光现象则视为已经烧熟,可以进行下一步操作。

4 乐烧操作过程

4.1 素 烧

4.1.1 泥坯成型

以茶杯为例,把调试好的泥土揉熟,做坯,可以用各种技法,如拉坯,手工捏制,泥条、泥板成型,做出体现乐烧风格的坯胎,坯胎的厚度要比陶瓷类的厚3~4倍,由于熟料较多,甚至更厚一点也不会裂开。如果太薄,因熟料多,粘性不够,反而会破裂。坯体做好后可以慢慢阴干,也可以直接在太阳下晾晒,如果遇到阴雨天气,也可以在窑内烘干。

4.1.2 坯体素烧

待坯体干燥,装窑素烧,可以用电窑、液化气窑,也可以用烤花窑。素烧根据坯体情况,先慢慢升温,坯体越厚,初始升温时间就越长,使坯体受热均匀,当温度升至500 ℃以后,可以快速升温,一般坯体不会再发生热裂,素烧一般到850 ℃时,可以保温30分钟,使窑内温度均匀,停火,慢慢降温冷却。

4.2 施 釉

在素烧过的坯体上施釉做装饰。素烧后的坯子要结实得多,施釉时几乎不用担心破坏坯体。施釉可以根据作品需要,施上不同的釉色,乐烧常用的色系有绿色系列、淡褐色系列、深褐色系列和白色系列。施釉方式可以浸釉,可以吹釉,也可以涂刷,还可以混合使用,具体要看陶艺家所期待产品的效果。乐烧施釉要比陶瓷类厚,坯体吸水率较高,吸附性强,有时还有意烧出流釉的效果,流淌肌理,浑然天成,恰到好处,正是陶艺家所追求的效果。另外,也有施薄釉的,甚至不施釉,待强还原时直接吸收有机物,形成天然肌理。

4.3 强还原气氛烧成

坯体施釉后,晾干,装乐烧窑烧熟。根据乐烧的特点,一般器物不易太大,太大在快速升温和快速降温时容易破裂,而且由于是素烧坯,升温较快,坯体一般一个小时内就可以烧到900 ℃~1 050 ℃,再复烧30分钟左右。复烧就是要使窑内温度慢慢循环,达到均衡,防止烧生,还要根据坯子大小、薄厚,适当调整温度,坯体大的、厚的要延长复烧时间,直至完全烧熟(图3)。

图3 烧熟坯体

图4 强还原

在烧制坯体的同时,要做好强还原的准备。需在带盖的大铁桶里放上稻壳、报纸、松针、落叶、木屑等干燥、易燃烧的有机物,再准备一个大水桶,装上半桶水、粗糙抹布等,还有防护用品,如防温服、石棉手套和墨镜等。当坯体烧好时,继续保持火力,打开窑门,用长柄钳子把烧熟的坯体夹出来,迅速放入铁桶,铁桶里的燃烧物在坯体高温作用下,立即燃烧(图4),当燃烧不完全充分时盖上桶盖,坯体在绝氧气氛下还原,吸附有机物质,10~20分钟后打开桶盖,夹起坯体迅速丢入冷水中,使其停止还原,固定釉色,冷却后捞出,用粗布擦去附着物,增强亮度,作品烧制完成。经氧化和还原后,作品表面会呈现出各类色彩和自然吸附肌理。每件作品表面色彩各不相同,除了釉色反映的色彩外,还有的吸附了燃烧物的烟气会呈黑色,有的吸收了有机物元素呈金属光泽(图5、图6)。色彩的变化、亮度的深浅和还原时间、所吸附的有机物质等因素有关,这些不确定的因素、自然产生的痕迹、作品的不可复制性,都是陶艺家们的兴奋点,也正是乐烧的魅力所在。

图5 乐烧作品 图6 乐烧作品

乐烧时,火焰、氧化、烟雾、吸附等是无法人为控制的,天气、大气压力会对作品烧制有一定的影响。乐烧中的极品是可遇而不可求的,从日本乐烧文化提倡禅的精神,就可以深刻体会。

4.4 金属光泽乐烧釉实验

(1)烧制与强还原步骤。乐烧釉的金属光泽主要是由乐烧釉料中金属氧化物形成的。当升温至950 ℃~1 050 ℃时,釉料发生反应,即快速将坯体从窑体内取出,放入封闭的环境中,即带盖铁桶中,再放入带有碳元素的可燃物,形成釉料缺氧状态,因为燃烧物中的碳元素(C)无法单独移动,所以带走氧元素(O),变成二氧化碳(CO2)气体排出,金属氧化物呈现缺氧状态称为还原(见表1)。由于密封条件有限,有时还原的强弱不一,造成作品表面出现自然变化[2]7,例如,烟移动的痕迹,燃烧瞬间的痕迹,金属乐烧釉料强还原从中心点到外围逐渐减弱,造成七彩色泽等现象。

表1 乐烧烧制与强还原步骤

(2)乐烧釉温度与强还原实验。本次实验是在乐烧釉药基础上加入10%碳酸铜(见表2),以1 010 ℃为假设釉药融化,每上升10 ℃夹出窑体观察釉药变化的实验记录。实验结果发现,燃烧度数达1 050 ℃时,土与釉中的硫化物开始消失,作品易熏黑,而釉料中的金属氧化物碳的强还原性更佳,1 000 ℃之后每升温10 ℃发现,1 010 ℃~1 040 ℃釉料还原只是表面,而在1 050 ℃时没有上釉的底部较黑,作品也更坚固,因此建议以1 050 ℃作为研究乐烧的基准(见表3)。

表2 金属光泽乐烧釉配制

表3 金属光泽乐烧釉烧制温度实验

5 乐烧的意义

乐烧之所以在今天能重新兴起,是因为现代陶艺的创作思维和理念与传统陶瓷审美有了巨大变化。当代陶艺受抽象表现主义影响,强调创作者在创作过程中即兴式自由发挥,把陶瓷材料本身具备的要素表现出来,它的随机性、随缘性更能体现抽象表现主义的艺术主张。

陶瓷是中华民族的骄傲,随着经济文化的发展,乐烧也渐渐被认可,悄悄进入人们的生活,泥土的气息,怀旧的情怀,是人性的关照和体现。面对满世界的机器化产品,审美早已疲倦;面对高科技,已感觉远离精神家园,不免会产生返璞归真的念头[5]。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必须大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在当今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文化碰撞的时代,总结传统经验,重新解读传统文化的理念,走文化创新之路,而乐烧便是这一文化背景下的新生儿。

乐烧陶艺拓展了当代陶瓷的视觉,对新兴陶瓷的开发,对陶瓷教育和研究,对陶瓷艺术的创作等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同时也是对当代陶瓷艺术的完善和补充。

猜你喜欢
釉料陶艺家坯体
烧成工艺对Fe2O3-Al2O3-SiO2系多彩釉料呈色及显微结构的影响
凝胶注模成型制备TiB2-C复合多孔坯体的研究
一种陶瓷板的制造方法及陶瓷板
浅析超厚仿古砖在辊道窑干燥过程控制的注意事项
一种抗菌陶瓷釉料及其制备方法
一种高透强化白陶瓷釉料及制备、使用方法
无铅珐琅釉料制备与画珐琅工艺试验研究
陶瓷坯体预干燥方法
陶元浴素——中国当代陶艺家黑白影像(NO.2)
陶元浴素——中国当代陶艺家黑白影像(十一)